川北地区大学生毕业意向述评

点赞:4573 浏览:1455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毕业意向是个人对毕业最终结果的信念、计划或期望.近10年来我国研究者已对大学生择业意向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相关对策和建议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择业意向定义不明确、研究方法较单一、对策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等不足,今后研究应注意明确择业意向的定义,运用规范、多样的研究方法,加强对策建议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关 键 词】大学生;择业意向;影响;专业指导

2013年2月,我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对2009届本专科毕业生进行了就业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就业政策、毕业实习、毕业趋向选择、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准备与去向、就业策略、专业与素质教育、对就业怎么写作的意见和建议等八个方面的内容.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以学生自愿为主,共下发问卷700份,收回问卷650份,并随机抽取了涵盖本科专业的学生问卷300份进行结果统计.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就业取向受多方面影响,现有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大学生择业意向的现状、大学生择业意向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一、大学生择业意向的现状

从大学生这一整体来看,尽管当前大学生们都意识到目前就业形势严峻,但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待就业前景的心态平稳而不盲目乐观,因为在调查中认为自身就业前景一般的大学生较多,而选择乐观和不乐观者较少,所以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能冷静分析、客观评价,择业心态平衡,不盲目乐观.不同专业和层次的大学生对自身就业前景的态度有差别.大部分医学毕业生感到就业前途渺茫,而且这部分学生比例在逐年上升,这主要与医学毕业生就业方向相对单一以及近年来较差的医疗环境有关.

二、职业取向

在“毕业时是选择就业还是报考研究生”,66.88%选择了就业与考研两手准备,28.1%选择报考研究生,3.1%选择就业,1.92%选择报考公务员,从数据可看出,文科专业学生选择考研的比例明显高于理工类和医学类专业的学生.在“报考研究生”的理由上,44.38%选择对学术感兴趣,46.25%选择了希望在高校工作,0.6%选择害怕就业,3.12%选择其他.可以看出,近90%学生报考研究是为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在“如果就业,选择什么样的单位”的选项上,75.6%选择政府机关,10.6%选择私营民营企业,3.75%选择国有单位,1.25%选择自主创业或自由职业,3.75%选择其他.在“就业单位是哪种性质”的问题上,14.46%选择了行政事业,47.5%选择了国有,1.25%选择外资,3.75%选择集体,1.88%选择私营,7.5%选择民营.选择行政事业和国有单位的同学的理由是比较稳定,可以看出求稳心理对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就业去向”上,31.88%选择了沿海等发达地区,6.88%选择了中西部等急需人才的地区,7.5%选择了港澳台地区,24.38%选择回家乡工作,14.38%选择只要能就业,地域不重要.在就业去向选择上,可以看出务实是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又一特点.

川北地区大学生毕业意向述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1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就业能力培养

从统计结果看,毕业生对就业政策了解较少,尤其对一些省市的接收政策更是知之甚少,对就业指导课的实用性存在质疑,对部系的就业怎么写作不满意.对“你参加过有关专业的座谈会或者是培训会”的问题上,90%选择有,回答分散,有人认为是交际能力,有人认为是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对“用人单位最重视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上(答案可复选),有10%选择道德品质,9.38%选择体形相貌,14.385%选择工作能力,10%选择专业技术,65.635%选择综合素质,总体上看毕业生的选择是理性的.“上学期间是否规划过自己的职业生涯”,36.88%选择有明确规划,48.75%选择有较模糊的打算,有14.38%选择走一步算一步.实际上,在校学习期间没有进行职业规划对就业产生的影响较大,就业主管部门必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和帮助.

四、调适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对策

此次调查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大学生在临近毕业时,就业是首选;报考研究生的理由,继续深造和为了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比例相当;虽然求稳、务实仍是大学生主要的就业心理,但追求良好的个体发展环境已成为部分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出发点;虽然积极倡导自主就业,但医学专业毕业生不具备独立创业的条件;专业教育对毕业生的择业取向起着决定作用,尤其是医学生首选医疗卫生行业就业.针对不同专业的同学可从如下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大学生就业:

(一)大学生自身方面

(1)正确规划职业生涯,适当调整就业期望价值.(2)加强自身社会实践,与时代相适应.(3)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4)明确自身的竞争优势,培养鲜明的个性

(二)高校方面

(1)高等院校必须加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力度,在政策、人力、资金等方面向学生就业工作倾斜,保证学生就业工作有一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充裕的设备条件和资金来源.(2)增强就业指导课效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和能力.(3)及时调整专业结构,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建立完善的就业怎么写作体系,做好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怎么写作桥梁.

(三)政府方面

政府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建立公平的就业环境,竞争环境,杜绝“暗箱操作”等就业不良风气;努力发展经济,提高产业水平,以此增加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并且鼓励大学生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就业.

(四)企业方面

用人单位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观的转换,促进高校毕业生在面对自己非专业领域的职业时能迅速适应新环境.(1)建立健全的“实习制度”,让大学生真正能学有所成.(2)避免性别歧视,营造一个公平的就业和竞争环境.(3)加强科研及与学校的合作,让学校了解企业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