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陕西省教师培训探究

点赞:8001 浏览:3260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新课程改革视域下教师的教学能力应包括现代信息技术能力、课程加工与运用能力、科研意识与反思能力和启发、协调沟通能力.改善陕西教师培训的对策主要是: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课程改革的管理,制定以校为本的培训教研制度,不断改善环境,积极开发多种教学资源等.

【关 键 词】课程改革;教学能力;教师培训;对策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新课程改革是目前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和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背景.加快对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对于推动陕西省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以及促进我省学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能力面临的问题

1.对新课程改革的意义认识不全面

新课程改革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是党和国家共同意志的体现,是我们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我国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非主观意志的产物,它是人们对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作出的主观反应,代表了国家以及民族的利益,是关系国家、民族未来的千秋大业.振兴教育,人人有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今已非改不可,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理论工作者以及行政人员,必须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责任,心系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脚踏实地的融入到本次课程改革中去.

改善陕西省教师培训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对课程标准的学习不深入

课程标准体现出我国对各类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明确了所有课程的性质、目标以及内容,提出教学意见和评价建议.它对教材、教学包括评价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以及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对编制教材、教学安排和评价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如编写教材体系、安排教学顺序及分配课时、评价方法等),并没有作出直接的规定,要求教师依照课程标准来设计教学.

3.对教学方式的领悟不透彻

改变教师的教学习惯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此次课程改革的明显特征.新课程提出,教学是教和学的交互、反馈,师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享共同的思考、经验与知识,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感受和观念,充实教学内容,获取新发现,最终实现共识、共享、共进,做到教学相长和彼此发展.教师由教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1]8-11不只是要重结论,更需要重过程,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4.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仍感迷茫

评价对课程实施起非常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效果.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评价必须是全过程评价以及全方位评价,避免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与方法评价的方式.但目前只看教师教学业绩的方法还未被打破、惟“升学率”考虑学校办学质量的传统还未打破.教育行政部门、家长、学校以及社区对学生的课业成绩、学校办学质量还停留在“升学率”的评价上.教育部和以一些教育行政部门也开始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新课程的教学与现行的评价之间的矛盾,让课程改革的教师们感到非常的困惑.

二、课程改革视域中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能力

教师的信息素养决定着信息技术运用的程度和结果.所以,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新课程改革的适应,需要老师最先应该具备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课程把基本的课本内容转换成生动直观的超文本形式的教学资料.依据教学目标和任务,研究出相关的教学课件,搜集、整理相关信息,并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课程内容.

课程加工与运用能力

新的教材,它的内容其综合性和弹性都很大.老师可以依据教学需要,选取自己认为最适当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处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新教材所包含的新理念极少能被教师体会到、感知到、领会到、思考到,此种教学类似于“静态的”计划性的教学设计,并不适应新课改下动态的实实在在的教学过程.所以,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粗线条的“静态”设计为根本,全面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不定因素,注重教学方法,尤其是多种思路的设计,从而为“生成”教学的动态过程创造条件.

科研意识与反思能力

校本课程的出现,在客观上不只是需要老师们要会教书,还要会编书;不光要考虑如何教的问题,还要考虑教什么的问题.老师在做校本研究时,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研究和反思能力.能够从众多问题中挑选作为研究的对象和问题、个人或是合作开展研究,并能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当中.此外,新课程的实践还需要老师在课后,安静反思,用笔记录自己的经验,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失误,使每一位老师走上教学科研结合之路.

启发、协调沟通能力

新的课程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发生了改变.学生的学教多的是在自主、协作和探究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是在“良性的、合作的、对话性的这种学习环境中得到发展”.[2]身为教师,启发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多多动手、动脑和动口.课堂上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探索的时间,并给出学生们尝试和创新的机会.同时,老师也应尊重全体学生,做到关注个体差异,针对每个个体组织有效教学,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解决好个体发展过程中的所有问题.

三、改善陕西省教师培训对策

1、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课程改革的管理,做好各级培训工作

各级政府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原则,[3]把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关内容纳入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中心内容;把新课程培训作为此次实施的“继续教育工程”中所有骨干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培训的内容包括此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理念、教学目标和有关的政策措施以及各门学科课程标准等.在培训的方式问题上,提倡培训者和老师的平等对话和交流,考虑老师的教学实际,做到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建成培训、教学与科研互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着实提高课改实验工作质量.

2、制定以校为本的培训教研制度,确保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国家、省市(县)级师训部门的各种培训,根本不能解决课程改革中的所有问题.所以,建立和完善满足教师多种需求,促成学校发展的校本培训、教研制度,是往后新课程改革的后续动力其一.学校组织的技能培训、实践培训、评价培训、理论培训和研究培训等,是国家、省市(县)级教师培训在一段时间内没法解决的.另外还需要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和激发老师们内在的驱动力,开发老师们的潜力,增强教师队伍的自我发展能力.

3、不断改善环境,积极开发多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实施

在新课程改革实验进行的所有学校中,办学条件相差很远.一些学校所有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运用了互联网,有全部的实验器材;可是还有一些学校仍然只靠一本教材、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来组织教学.所有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要想尽办法改善学校条件,为新课程改革实验提供必须的物质保障.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则需要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优势资源,全面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而言之,教师培训必须做到以实施好基础教育新课程为主要内容,将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视为工作目标,同时也要依据教师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开展针对性强的实践培训.

【参考文献】

[1]吴晓川.新课程教师培训效果的调查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8.

[2]温碧华,姜建辉.浅论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J].中国科技信息,2007.11.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