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翻译规范

点赞:24381 浏览:11564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现行的翻译规范主要建立在文学翻译研究的基础上,难以有效地指导旅游翻译实践.根据翻译规范理论、目的论、接受美学和关联理论等相关成果,结合具体的实例,从旅游产业发展定位、译语文本接受者期待视野和翻译的改写策略等方面探讨旅游翻译规范,以期探寻旅游翻译中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

关 键 词:旅游翻译;翻译规范;发展定位;期待视野;改写策略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2)04-0103-05

收稿日期:2012-06-05

基金项目:2012年度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专项“翻译规范视角下的旅游翻译研究(sk2012A043)”资助

作者简介:陶全胜(1964-),男,安徽安庆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学,外语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逐步增强.2010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1.7%,占GDP的比例达到8%.旅游业在有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展示了我国开放、友好的国家形象,但是目前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据权威统计结果[1]分析:突出的问题是入境旅游人数与国内旅游人数相比,数量偏少,旅游外汇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较低,入境旅游人数增长较慢.我国旅游业亟待拓展入境旅游市场,增强吸引海外游客的能力.

旅游翻译怎么写作是拓展入境旅游市场的重要因素,但目前我国旅游翻译质量问题已成为中国旅游进一步走向世界的瓶颈,据调查,有些地方甚至有70%以上旅游景区英语翻译不能为英语界专业人员及英语本族语人士接受[2].

现行的指导翻译行为的规范主要建立在文学翻译研究的基础上,难以有效地为旅游翻译实践提供规范性的指导.本文拟根据翻译规范理论、目的论、接受美学和关联理论等相关成果,探讨旅游翻译规范,以期为旅游翻译实践提供可行性的指导.

一、翻译规范及其分类

“规范”(norms)原属社会学中的概念,《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把规范解释为:“一个社会群体诸成员共有的行为规则和标准”.以色列翻译理论家图里(GideonToury)第一个从翻译研究(TranslationStudies)的角度使用描述性的方式系统地研究翻译规范,图里曾经把规范定义为“一特定社群共有的普通价值观或思想的体现,包括对正确与错误、充分与不足的认识,以及在特定场合哪种具体的行为指示(performanceinstruction)是适宜和适用的”[3].他认为,翻译是一种受规范制约的社会行为,规范不仅制约所有种类的翻译,而且能运用于翻译活动的任何阶段,能反映在翻译产品的每一层面.根据图里的理论,翻译规范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预备规范”(preliminarynorms);(2)“初始规范”(initialnorms);(3)“操作规范”(operationalnorms).

继图里之后,探讨翻译规范理论代表性的人物有英国的赫曼斯(TheoHermans)、芬兰的切斯特曼(AndrewChesterman)等.在彻斯特曼构筑的翻译理论框架里,引入了“文化基因”的概念,文化基因指的是文化的传播单位或模仿单位,那种传达和反映翻译及翻译理论的文化基因即为翻译文化基因.切斯特曼认为,这种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基因也就是规范[4]51.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论是继图里之后对翻译规范理论的又一重大发展.切斯特曼关注的是在客户委托翻译之后那些起作用并能指导译者工作的规范.通过对Toury的操作规范和初始规范的分析,在社会学的产品规范(productnorms)和过程规范(processnorms)以及语言学的产品规范、交际规范和道德规范(ethicalnorms)的基础上,切斯特曼提出了期待规范(expectancynorms)和专业规范(professionalnorms)的概念.

和图里的规范相比,切斯特曼对翻译规范的研究更贴近翻译本身.以下本文根据切斯特曼对规范分类和图里有关预备规范的论述,结合影响制约旅游翻译的因素,研究旅游翻译规范建立的途径.

二、旅游翻译规范

(一)旅游产业发展定位、委托人的翻译要求与旅游翻译的预备规范

预备规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翻译政策(translationpolicy)与翻译的直接性(directnessoftranslation)[5]58.翻译政策涉及原作的选择,既涉及在一定历史背景下指导篇章类型的选择,也涉及与在特定时期通过翻译输入某种语言/文化的个体篇章有关的因素,包括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需要、时代条件及面向何种读者群等影响翻译决策的问题.翻译的直接程度涉及能否允许从最原始版本语言以外的其他语言版本进行翻译(间接翻译)、可以接受的媒介或中间语言是什么等问题.

鉴于翻译的直接性对现阶段我国旅游资料外译影响不大,本文主要研究我国旅游业发展定位及其相关的旅游政策,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旅游翻译的预备规范.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为标志,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借改革开放之力,得改革开放之利,中国旅游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早在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同志就提出了到20世纪末旅游业要创汇100亿美元的设想.将旅游业作为一个经济性产业来发展,是旅游经济思想的重要核心.这一思想一直是指导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指南.2006年,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正式出台,首次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怎么写作业”,实现了旅游产业定位的历史性突破.在国家对旅游业地位不断提升的推动下,全国各省区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或决定.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增进了中国与世界的双向交流,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旅游政策的这些变化反映了旅游业地位和功能的变迁,体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时代特征.尽管旅游业在不同阶段承载着不同的社会责任,但其定位始终与经济性产业密切相关.改革开放30多年来,旅游产业发展的主旋律总是离不开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培育旅游经济和发挥旅游产业经济性功能.

我国现行的旅游业定位和功能实际上也就回答了旅游翻译中翻译什么这个最重要的先决性问题:即选择有益于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文本加以翻译;选择有利发挥旅游产业经济性功能的信息加以传播.

例1.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他征战时骑过的六匹骏马,在修建昭陵时诏令雕刻的.等其中“飒露紫”和“卷毛剐”两匹骏马1941年被美国人毕示博盗走,现存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ThesestonechargersareconsideredtobemasterpiecesofsculpturefromtheTangperiod.TwooftheoriginalstonehorsesareondisplayinamuseumintheUnitedStates,andthefouronesthatareonthedisplayinthemuseumweredamagedduringanattemptbyaprivatecollectortohethemshippedtotheUnitedStates.Thiswasduringtheperiodbefore1949whensomegreatarttreasureswerestolenfromChina.

旅游翻译旨在于通过对中国独特旅游信息的传递来吸引游客来中国观光,与此目的无关的信息没有必要过多的关注.事实上,就是不是“偷”的问题,有一位美国人甚至复制了宾夕法尼亚大学“buying”(写)这两匹马的来证明是“写”的而不是“偷”的[6].译文没有提到盗窃者的名字,而是增加一些背景材料,尽管它和原文表达稍微有所不同,却详尽传递原文的主要信息,有利于旅游景点的对外宣传.

旅游翻译任务在于围绕国家旅游业定位和功能,有效传递旨在促进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信息,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激发旅游动机,使潜在的旅游者变成现实的旅客.具体地说,主要传递以下信息:以华夏文化为背景的旖旎的自然风光、绚丽的民族风情、独特的地方文化、优美的生态环境.在旅游翻译中,与主要目的关系不大或无关的信息应尽量精简或删除.

此外,根据翻译规范理论,预备规范旨在解决“翻译什么”这个最重要的先决性问题.旅游翻译行为往往不是译者主动发起的,其发起人通常是有关政府部门、公司、企业或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人,他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翻译目的)而需要译者翻译旅游资料.发起人和译者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同样,原语文本作者也受雇于发起人.从理论上说,原语文本的意图应体现发起人的意志,然而人们的认识的不同和理解的偏差等诸多因素影响,两者并非能完全一致.旅游翻译的译者最关注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对雇主、用户负责,忠诚满足雇主、用户的要求,因此译者首先必须了解翻译发起人的意图和有关翻译要求,以解决“翻译什么”这个问题.“比较理想的方法是,翻译发起人将需要翻译的主要内容告诉译者,放手让译者根据掌握的相关文体的格式自己去写”[7]10-22.

(二)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旅游翻译的期待规范

就翻译而言,解决“翻译什么”这一先决性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传播活动,由于译本的读者和原文读者语言、思维和文化不同,理解和欣赏文本的方式与习惯不同.因此,如不对文本的接受者的作用进行全面的研究,对翻译的其它任何分析都是不完整的.

从历史上看,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试图将翻译文本和原语文本等而视之,强调两种文本是平等的,忽视了译文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积极的、能动的参与和创造作用,由此而产生了“信达雅”、“化境”、“等值”、“等效”等翻译标准.在实践中,某种程度上正是这些标准使译者陷入顾此失彼的尴尬局面,甚至出现事与愿违后果,以至于支谦深感“名物不同,传实不易”,严复叹曰“求其信,已大难矣”.只有全面并有效地研究了翻译文本读者这个特殊的接受群体对翻译效果的影响,才能使翻译研究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欲研究翻译效果,必先探索读者对翻译活动形成的最终产品的具体要求,也就是翻译的期待规范.期待规范是指目标语读者对译文的期待,比如在语法性、可接受性、风格等等方面的期待.这些期待部分地受到目标语文化所盛行的种种翻译传统的制约和类似文本类型形式的制约,也受到经济、意识形态因素、同一文化及不同文化间权力关系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德国的接受美学(ReceptionAesthetics)为我们研究翻译效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根据接受美学理论,文本(包括翻译文本)并非是与读者无涉的客观存在,相反,它注定为读者而创作的,渴求读者阅读,希求与接受者的对话.它像一部乐谱,要求演奏者将其变成流动的音乐.只有阅读,才能使本文从死的物质材料中挣脱出来,而拥有现实的生命[8].

在接受美学理论中,期待视野(horizonofexpectations)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任何一个读者,在其阅读任何一部具体的作品之前,都已处在具备一种先在理解结构和先在知识框架的状态.这种先在理解是读者理解和阐释作品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前提,没有它,任何作品的阅读都将不可能进行.对期待视野的分析有助于研究译文读者对译文的种种期待,改善翻译文本的接受效果.如果译语读者对某一翻译作品产生抵制接受,这说明译文未能激发读者的审美期待和创造性,译者对译语读者的期待视野判断把握失当,那么指导译者创作的翻译策略就应做出适当的调整;如果译语读者对某一翻译作品产生顺利接受,这说明译者正视了译语读者的期待视野,采用了适当的翻译策略.例如:例2:同州三藏圣教序碑

此碑内容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玄奘翻译佛经所作的序,太子李治(即高宗)所作的述记及玄奘写的谢表和心经.书者褚遂良,河南阳翟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书法兼收欧、虞两家之长,又独具风格,疏瘦劲练,对后代书风影响很大.此碑是他任同州(今陕西大荔)刺史时所写,死后立于同州.1974年由大荔县移存碑林.

ThetabletbearstheTangEmperorTaizong(Lishimin)’sPrefacetotheBuddhistscripturestranslatedbyXuanZang,theTangCrownPrinceLiZhi(theTangEmperorGaozong)’sdescriptionofhowtheinscriptionwaswrittenandinscribedaswellasXuanZang’sarticleofthankstotheemperorandtheprajina-paramita-hrdaya-sutra.ChuSuilingwasoneofthefourgreatcalligraphistsoftheearlyTangdynasty.Hiscalligraphicstylewasverymuchinfluentialtolatergenerations.

以上是西安碑林中同州圣教序碑中英文简介,针对碑林中英文解说的接受效果,有学者以此碑为例测试了几位中国和国际旅游者,发现中国旅游者基本上能获得了该碑的主要信息,但是国际旅游者基本上没有获得此碑的含义和价值[9],其主要原因是译者对该碑解说的内容中含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信息(如“唐太宗李世民”、“太子李治”、初唐四大书法家”等)采取直译的方式,加之梵语的使用,使外国旅游者难以理解其内容.

读者期待视野不同,阅读需求与期待必然有所不同.在翻译时译者必须面对读者,考虑现时读者的审美趣味和接受水平,尤其要关注其对异族文化的接受能力,使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与译文达到融合.

例3.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们对佛教的“空无学说”,道教的“出世思想”,儒家的“隐逸主张”特别欣赏,就以“避世”、“淡泊”为主体,营造山林野趣,想在独立的小天地里实现自己的人格理想.正所谓“扁舟一叶,浪迹天涯,人迹罕至,方为我家.”[10]

Forthatreason,theyespeciallyappreciatedthedoctrinesofBuddhi,Taoi,andConfuciani,hopingtoachievetheirdreamintheir‘own’world.Thatistosay,“Roaminglonelyallovertheworldlikeaallrowboatonthevastoceanwithnodefinitedestination,onlytheplacewithfewpeopleiyhome.”[11]

原文是有关苏州拙政园的解说词,原文中分别表示佛教、道教和儒教教义的“空无学说”、“出世思想”、“隐逸主张”、“避世”以及“淡泊”都在译文中找不到相应的表达法.根据传统翻译理论,以上译文不能称作忠实或理想的翻译,但译文信息简洁明了,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翻译时译者充分考虑到了大多数国外游客对佛教、道教和儒教及其教义了解甚微,略译了不同宗教的教义,即便如此,国外游客通过译文仍能了解拙政园的建立和佛教、道教和儒教等宗教有关,能够满足国外旅游者“求新”、“求变”的旅游期待.

一般而言,英语旅游文献大都行文简明实用,语言直观通达,具有一种朴实自然之美[12]20.体现在语言表达形式上就是英语句式构架严整、表达思维缜密、行文注重逻辑理性、用词强调简洁自然的风格.翻译时应考虑译语读者思维方式和审美期待差异性,使用译入语的语言结构模式进行传译.如:

例4:西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旅游资源丰富.烟波浩荡、壮阔旖旎的高峡平湖——万峰湖景区,与马岭河峡谷、万峰林三位一体有机连结成为一条黄金旅游线.蜿蜒清澈秀丽的清水河,如神话水帘洞般的八行水源洞,曲径通幽、别具一格的那岩壮家古寨和周帮洞群,迷住了多少眼睛;那劳岑氏古建筑群,古商埠达下、古镇八柴,还有震惊中外的古句町铜棺、铜鼓等人文景观,等着您叩古问今.

Xilinisproudofitspicturesquesceneryandrichtouriresources.PlacesofinterestsincludethegeousPinghuLakeformedbytheWanfengLake,MalingheCanyonandWanfengForest,QingshuijiangRiver,BahangShuiyuanCe,theuniqueNayanZhuangstockadedvillageandZhoubangces.Besides,theCen’sArchitecturalComplexinNalao,theDaxiamercialport,BacaiinGuzhenTownaswellasthebronzecoffinsanddrumsduringtheancientJudingTimearewaitingforyoutoexplore.[13]

旅游翻译规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旅游翻译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这段旅游资源简介深受汉文化的美辞之风影响.原文中充满了大量的意象和华丽词藻.若将原文的意象和华丽的辞句一一对应翻译,不仅使译文艰涩难懂,也难免令崇尚文以简约为美的西方读者厌恶,翻译时译者考虑了译语读者审美需求,去掉原文中那些不必要的虚华之词,按英语旅游文本行文方式传达,不仅让读者读懂,并能使他们从阅读中体验美景,激发其旅游的.

(三)改译策略与专业规范

专业规范是指翻译过程中可接受的方法和策略.综观中西译论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忠实的翻译标准在专业规范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按照忠实的翻译规范,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绝对忠实于原语文本及其作者,译者的根本任务就是再现原语文本,实现译语文本与原语文本的完全等值.翻译实践证明,在很多情况下,追求忠实只是一种理想化的追求,正如1994年国际译联修改的《译者章程》所指出的那样,“译本的忠实并不排斥为了使另一国家、另一语言接受原作的形式、风格和深层含义所作的改动”.

比利时裔的美国学者勒费弗尔(AndreLefevere)将翻译活动置于社会文化语境中进行考察研究,他在《翻译、改写与文学名誉的操纵》(Translation,RewritingandtheManipulationofLiteraryFame)一书中引入了“改写”这一重要概念.他认为,“改写”并不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它泛指对原作进行翻译、改写、选编、评论和编辑等各种加工和调整过程.“改写”这一概念为翻译实践研究提供了新的路径.

随着外国理论的引进,中国学者在吸收外国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提出适合中国应用翻译实践的翻译方法,如:译前处理[14],看译写[7]10-12和模仿-借用-创新[15]等.这些方法都旨在克服翻译中对原文亦步亦趋的现象,倡导对原文内容作适当的改写.

旅游翻译属于应用翻译,以传达信息为目的,同时考虑信息的传递效果,其原本主要是写给外行看的[16]47-49.从交际特点来看,旅游文本翻译有明显地跨语言、跨文化、跨心理的特征.参加(或准备参加)旅游团队的的外国人,不论他们的身份、地位和知识水平如何,当他们来到异国他乡旅游,都可能变成“婴儿型”或“依赖型”旅游者,他们对旅游文本所涉及的异域的风土人情大多一知半解,可以说基本上是个外行.旅游文本英译旨在有效地向译文读者传递原文的信息,也就是说,提供有意义或有价值的信息,激起读者的好奇心,达到传播文化、吸引潜在游客的目的.

按照功能翻译理论,旅游翻译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处理方法,即译者可根据译语文化和接受者的需要或忠实于原文的内容,采用逐字翻译法、或增或删而改变原文的信息[16]48-49.也就是说,改写是旅游翻译过程中一种可接受的方法,旅游翻译专业规范的研究离不开对改写这一翻译策略的关照.

根据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理论,专业规范可细分为责任规范、交际规范及关系规范[4]67-70.关系规范要求“译者的翻译行为必须确保源语文本和目标语文本建立并保持着一种适宜(appropriate)的相关类似性(relevantsimilarity)”[4]49.这种适宜性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翻译活动发生的具体的场合、翻译的目的、面向的读者等因素而定.责任规范是道德规范,也即译者接受委托人赋予他的翻译工作的责任,要求译者应忠实于原作者,满足翻译委托人、译者本身、预期的读者以及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要求[4]68.鉴于关系规范主要涉及到翻译的目的、读者因素,责任规范主要与翻译委托人等有关,这些影响旅游翻译的关系与责任规范的主要因素在上文已作详细论述,故本文不再专门讨论关系规范和责任规范.以下本文将着重从“改写”角度探讨专业规范中的交际规范.

交际规范是一种社会规范,它要求“译者(翻译时)能应场合和所有涉及到的各方的要求使传意达到最优化”[4]69.译者作为一名通晓本族语与目的语的传意者,他应充分发挥自己在翻译这一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协调者角色,使交际各方的交流能顺利进行,并达到最佳的效果.交际规范跟原文本的文体功能有着很大的关系,并必定要通过译文文本得以体现.旅游文本以感染功能为主,兼有信息功能和表情功能,与文学翻译不同,旅游文本翻译强调的是信息的传递,关注译本所提供的信息是否与游客构成最佳关联,而不是再现原文的风格、美学理念.

翻译作为一种跨语际的阐释性运用,译文只能在阐释上与原文保持最佳程度的相似性.以最佳关联性为基础的阐释性运用应该“尽可能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待达到高度的吻合”[17]190-198.意图是意义的基础,是意义的本体.翻译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其目的是让译文接受者在理解译文文本时能正确推导出原文作者的意图.意图包含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这两者是一个辩证统一体,在翻译时应尽可能不可偏废.由于认知语境的差异性,在翻译中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可能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必须在对译文接受者的认知语境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以便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优先传达原文的交际意图,并使这一意图为译文接受者所认识.这样才能使原语和译语取得最佳关联性,使译文读者在推导原文作者意图和理解译文时能取得足够的语境效果而没有付出不必要的处理努力[17]33.

根据曾利沙[18]20的研究,旅游文本的信息可分为八大类型,,若将上述这些信息毫无遗漏地传译,势必超出文本接受者的阅读期待.旅游译本的主要功能在于宣传景点的“特色”,吸引游客.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根据文本接受者阅读期待与接受能力,对原文作适当的改写,精简与主要功能关系不大的信息,删除与旅游宣传无关的内容,力求客观精炼地再现旅游目的地的本来面貌.

旅游文本翻译改写策略,重在传译游客最关心、最感兴趣的信息即旅游特色,体现了译者对文本接受者认知图式和阅读期待的关照,强调传意效果.在这方面,国内已有学者(曾利沙[18]19-33,李德超、王克非[19],高存[20],作了开拓性的研究,并提供了精彩的译例,鉴于篇幅关系,本文不再一一引述.格特曾以游船上德语—芬兰语对照的一份旅游小册子为例,阐释关联理论[17]51-54.小册子的两个文本分别迎合了处于两种文化的游客:芬兰语文本侧重宣传该国工业进步和游船硬件如何先进,而德文的译本则着重渲染游船沿线迷人的自然风光,有关工业技术的信息完全删去,因为来自工业之乡的德国游客对此已司空见惯,甚至怀有厌倦情绪.格特的研究也从侧面证明,改写重在提供最佳关联信息,达成交际效果.

三、余论

图里指出翻译规范的建立需通过两个主要途径[5]51:篇章和篇章外,即对译文篇章本身进行研究和对相关的半理论性或评论性的观点加以分析.但翻译规范是多元,不同文体特征与翻译目的有很大的差异,其翻译规范及其具体研究途径必然有所不同.本文从旅游产业发展定位、译语文本接受者期待视野和翻译的改写策略等三个方面探讨旅游翻译规范,以期探寻旅游翻译中一些具有普遍意义,具有共性的东西.由于本文所涉问题的复杂性和笔者能力的限制,本文的研究有待继续深化:如:对旅游翻译的期待规范研究,须进一步探讨原语和目的语之间文化、语言规范的差异及其对文本读者思维方式、认知图式和审美情趣的影响;翻译的改写策略运用应避免胡乱增减的现象,这就有必要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对两种语言的旅游平行文本进行分析,从宏观的文本结构图式和微观的语言体现样式两方面为译者构建译文提供具体参照,帮助译者摆脱原文形式束缚,生成符合译语规范的地道译文[21].与此同时,需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以便了解目的语文本读者的反应和阅读期待,使译本所提供的信息与读者构成最佳关联.

.Beijing:ChinaTrel&TouriPress,2000.

[12]贾文波.旅游翻译不可忽视民族审美差异[J].上海科技翻译,2003(1):20-22.

[13]周锰珍.基于目的论的对外宣传资料翻译[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38-141.

[14]李欣.外宣翻译中的译前处理——天津电视台国际部《中国·天津》个案分析[J].上海科技翻译,2001(1):16-22.

[15]丁衡祁.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语逐步确定参照性译文[J].中国翻译,2006(6):42-46.

[16]方梦之.我国的应用翻译:定位与学术研究——2003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侧记[J].中国翻译,2003(6):47-49.

[17]仲伟合,钟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3):48-49.

[18]GuttEA.TranslationandRelevance:CognitionandContext[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4.

[19]曾利沙.论旅游手册翻译的主题信息突出策略原则[J].上海翻译,2005(1):19-23.

[20]李德超,王克非.平行文本比较模式与旅游文本的英译[J].中国翻译,2009(4):54-58.

[21]高存.旅游文本翻译“改写论”初探[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12):29-34.

[22]龙.实用文体翻译的平行文本比较模式[J].山东外语教学,2009(6):78.

[责任编辑:吴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