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点赞:11482 浏览:460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青少年时期是人的心理与生理成长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这个时期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关 键 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B8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245-01

中小学是人类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上都经历着一系列的重大变化.这个阶段人的可塑性很强,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反之,不良的心理状态容易使学生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甚至影响人的一生的优良品质的形成.因此,必须认真开展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消除不良影响,使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得到促进.这是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联合国公布的健康的标准中,前三条就是关于心理健康的内容.可见,心理健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2]青少年是个体从童年向成人发展的过度期,是人生中的“疾风怒涛”的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快速期,具有矛盾动荡性.亚里士多德认为是:“暴躁、易发脾气、易于为冲动所驱而失去控制.”在青少年时期里,青少年的生理、心理、智力都有很大的变化,自我逐渐形成.但个体身心还很不稳定,容易表现两极性:情绪行为两极波动;“中学生处于情绪与情感的‘疾风怒涛’时期,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明显.[1]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学生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周末,悠闲的大人们在家中看电视,学生们却在忙碌着大人为他们准备的各种补习.他们只能透过窗户凝视着蔚蓝的天空,数着天空飘过的白云,看电视更成了他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那些幼小的心灵渐渐承受不住,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下,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


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家庭影响、学校教育不当、社会影响等.就学校教育方面,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如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视课堂教育,轻视校外教育;重视尖子生的培养,轻视一般生、差生的教育等等.学校教育形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造成心理上的恐慌,视学习为苦差事.而一些教师在教育方面方法简单,忽视学生时期的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教育方法欠妥,如简单粗暴、体罚学生等,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有些后进生因被教师所嫌弃产生了自卑的心理而失去上进心,自暴自弃.

我们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和遵循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结合心理学基本原理和运用科学的方法,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各学校要结合本学校的实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计划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渗透到各教学中去,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接受学校正规教育的同时发展健康向上的心理,不断提高心理素质.

一、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也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导致了一些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出学生健康的心理.此外,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不出现失误,这对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二、对学生进行健康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老师是学校中人际关系的核心,是各种人际关系的主要协调者,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师应善于与学生沟通,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从而提高学科成绩.同时,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也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要在课堂上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轻松愉快,创造力、想象力得到极大发挥,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这样,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把自已塑造成一个有着健康心理的人.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1.顺孩子之天性,给孩子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校园环境,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如:在校园里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在校园、走廊或教室里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在校园里给孩子一块?评论板,让孩子自由说说想说的事,自由发表一下对某事的评论.教室布置要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充实了学生的生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健康心理.

2.完善班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

2.1学生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教师要让每个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作用,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尝试和施展才能的机会,提供锻炼能力的舞台,丰富学生角色体验,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使他们的个性得到积极自主的发展,创设了成功的机会.因此,学生的个性得以健康的发展.

2.2及时对班集体提出富有激励性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并为这个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为这个计划而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力.

2.3积极开展班级科技、智力、文体、学习方法、游戏等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各自的特长,使学生对自已的兴趣爱好有一个正确认识,对自已今后的发展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认识.

2.4经常进行班级的工作总结和对某项工作的评价,让全体学生参与,人人成为自我锻炼、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体,使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大加强,工作效益得到提高.学生还在班集体中增强了责任感,使学生改他律为自律,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使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得到有效培养.学生在班级管理中不断增长改革和创新的能力、建设和谐班级的能力、凝聚团队力量的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与完善,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塑造了良好的健康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