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生人际关系由“紧张”走向“和谐”的

点赞:22171 浏览:9699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面临社会转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等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高校师生人际关系紧张时有发生.高等学校肩负着引领社会思潮、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任,构建高校师生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新时期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关 键 词】高校;师生关系;人际紧张;和谐

面临社会转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等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在教育理念、方法等方面多少存在对这种转型的不适应.同时,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所谓“问题学生”越来越多.近年来,高校师生人际关系紧张时有发生,因此,能否及时处理好师生人际关系紧张,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成败,影响着和谐校园的构建.

一、高校师生人际关系紧张的主要表现

学生过错关系紧张和教师过错关系紧张是师生人际关系紧张的诱导因素.所谓学生过错关系紧张是指师生之间由于学生的过错产生的对抗交锋,它通常表现为学生违反教学纪律、不尊敬老师、学习不认真等不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所谓教师过错关系紧张是指师生之间由于教师的过错产生的对抗交锋,它通常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粗暴、不耐心、不公平、不尊重学生等引起学生的反感.

隐性的师生关系紧张和显性的师生关系紧张是师生人际关系紧张的表现形式.所谓隐性间接的师生关系紧张是指师生之间没有产生面对面的对抗交锋,其表现并不明显,只是一方消极违背对方的行为.它通常表现为:学生消极的抵制或违反教师合理的教育教学要求,有限度地干扰教学的正常秩序,如不遵守课堂纪律、不专心听课、不完成教师布置的教育教学任务等,教师则对某些学生有成见,漠不关心,放任自流等.而显性直接的师生关系紧张则是指师生之间出现的激烈的对抗行为,教师和学生都以非理智的态度和行为来表示对对方的敌视,实施攻击或诋毁,教师一般很难控制局面.

课上的师生关系紧张和课下的师生关系紧张是师生人际关系紧张的具体情境.课下关系紧张一般是在课间或在校外因偶发性事件引起的.实质上,这类关系紧张往往是课堂关系紧张的延伸,即师生由于课堂上发生过冲突或由于长期的隔膜所形成的偏见、成见,在课堂外某一特定场合或环境,因某一事端而引发起来.

师生个体之间和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紧张是师生人际关系紧张的涉及范围.个体关系紧张是一个教师和一个学生之间的冲突,影响范围小,但对学生及教师个人产生的影响有可能更为深刻.群体关系紧张包括一个教师和学生群体的冲突、一个学生与教师群体的冲突、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的冲突.这类关系紧张常常是由于教师处事不公,激起“公愤”或由于教师的教学有过失、教学方法不当又缺乏自我批评精神而引起学生群体的不满.

二、高校师生人际关系紧张的产生原因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高校师生人际关系紧张的现实原因.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有了快速发展,至2012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790所,全国高等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数超过2391.3万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32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已跨入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一方面,高校门槛降低,高校招收了相当一批在中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他们自我约束较差,个性张扬;另一方面,与此相联,高校同期新进了相当一批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往往没有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便匆忙走上讲台,而这些青年教师刚刚毕业,也极具个性,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容易引起师生人际关系紧张.

师生地位不平等是导致高校师生人际关系紧张的直接原因.长期以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成为教育权力的控制者,学生成为权力控制的受动者.面对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高职学生,教师常常采取强制的办法要求学生学习,往往是命令多于商议、威严多于亲切、指责多于帮助、惩罚多于鼓励,使学生对教师心存敌意和戒心,产生对立情绪.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的价值和尊严、人的独立人格、创造性和自主意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尊重和提倡.这样,在师生关系上,教师的权威地位开始动摇,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提升.当今学生追求自由、、平等,自主意识和权利意识日益强烈,容易与持“师道尊严”并以传统压制的方式进行管理的教师发生冲突.

高校师生人际关系由“紧张”走向“和谐”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人际关系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9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师生交往障碍是导致高校师生人际关系紧张的心理原因.师生之间有效的人际沟通能使师生之间的思想感情得以交流,增进彼此了解,避免师生冲突,促进良好关系的形成.在高校,老教师由于社会背景、年龄、知识、阅历等的差异,产生交往障碍.青年教师由于经验、角色、个性、抱负等存在差异,而产生人际沟通障碍.一般说来,教师愿意与学生交往沟通,但往往是凭借经验和想象,并没有真正接触到学生的心灵,学生在心理上不接受、不认同老师的教育,出现师生心理距离,而导致师生人际关系紧张.

学校管理缺陷是导致高校师生人际关系紧张的体制原因.师生冲突也反映了部分高校管理体制存在着一些问题,高校大多是通过中专升格,几所学校合并重组等设置的,往往会出现如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实验设施条件不完备、教学怎么写作意识不到位、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不完善、学生管理工作不细致等等问题.一般来说,教师是学校的代言人,这样学生很容易把对学校的怨恨和不满发泄到教师身上,从而引发师生人际关系紧张.

三、高校师生人际关系由紧张走向和谐的路径

提高师生职业素质是高校师生人际关系由紧张走向和谐的主要路径.教师的职业素质直接影响到“师”的内涵的实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主要是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到教学效果,而且影响到师生关系.教师要学会宽容学生.“宽容学生,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主动改变自我的动力,而这种主动改变自我的动力是讽刺、挖苦、辱骂之类永远无法比拟的.”教师要带着微笑善待每个学生.“教师真诚、会心和宽容的微笑对学生来说就是阳光、春风和甘露.它的教育功能是欣赏性的赞美、理解性的关怀、肯定性的鼓励、支持性的帮助和积极的引导.”为此,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善于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表达方式、全面提高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全面发展.不仅要使学生自身德智体美等理性因素的均衡发展,而且要使学生自身的情感、意志、个性等非理性因素的健全发展.这样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施素质教育,摆正师生的角色关系.建立师生平等关系是高校师生人际关系由紧张走向和谐的现实路径.恪守传统的“师道尊严”是搞不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平等的现代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变“师道尊严”为“良师益友”,变课堂中的“独奏者””为“协奏者”.教师尽量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式教学、专题讨论、案例分析、演讲等,“用通俗幽默的语言,轻松活泼的形式,鲜活生动的事例,活跃课堂气氛,把科学理论讲清楚、国家政策说明白,激发学生思考.”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对所学的内容自由发表一己之见,不强迫他们接受教师的观点.由此,以平等作为教学方法,以切合实际的问题作为教学内容,以多媒体、网络作为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消除他们对硬性灌输的逆反心理.这样的学习气氛,师生心情轻松愉快,心理相容,情感相通,师生冲突也就自然而然降低到最低点.教师应经常提醒自己: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可剥夺的利益和主体尊严.更进一步看,教师是否平等地对待学生,这不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个人关系问题,而且还是有没有把学生看成是公民的社会关系问题.“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大量教育失误的事实表明,剧烈而有害的冲突往往发生在学生的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损伤之后.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是高校师生人际关系由紧张走向和谐的根本路径.高校师生关系紧张与正处青春期的学生容易逆反,好冲动等因素有关,但与教师缺乏有效地沟通技巧、情感交流等也有关系.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掌握一些师生交往的知识和技巧,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与学生沟通交流.特别是进入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往往有强烈的自卑心理,情绪低落,对教师的歧视、冷漠、言语刺激、负面评价等非常敏感,很容易由此与教师产生关系紧张.因此在管理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投入更多的情感教育,注意培育他们的自信心.要处处留心,时时观察,与学生进行很好的沟通,以积极的期待去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经常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师应倾心竭力投入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去,用真情去关心爱护学生,要善于和学生沟通,给学生以心理和情感上的安全感,要关爱每一位学生,有信心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特别是所谓的“问题”学生.”同时,教育者要以同龄人的心态理解和尊重学生,设身处地地体察学生的心理、处境,遇到问题切忌方法简单,态度粗暴,动辄教训、讽刺和挖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消除师生冲突的诱因.

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是高校师生人际关系由紧张走向和谐的保障路径.加强管理,营造健康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这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教育内在规律的体现.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载体,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培养师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促进师生的心理健康,对师生共同健全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彰显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美誉度,这是高校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获得社会认可,化解生存危机的重要路径.学校可以设立申诉、投诉机构,树立一切为了师生的理念,拓宽诉求渠道,这样在遇到对师生处理不公不当的问题或其他问题时,通过学校的这一正常渠道使问题得到及时、公正的解决,使双方达成和解,将师生关系问题消灭在萌芽中而不至于转化为激烈的人际冲突.建立同城高校学生管理的联动机制,开展交流经验,宣传师生和谐的典型事迹,在同城高校产生示范效应.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自主管理的氛围,以期陶冶师生情操,全面提高师生素质.“依据教育规律,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自主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既是有效的教育,也是有效的社会治理.”这样,不仅有利于师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发展,而且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高等学校肩负着引领社会思潮、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任,构建高校师生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新时期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