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少儿舞蹈普教育

点赞:22170 浏览:10394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少儿舞蹈普及教育在美育教育中发挥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独特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形象思维都有着独到的作用.我国目前的少儿舞蹈普及教育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也是我们所不容忽视的,我们必须探索更好的适合少儿发展的教育方法,不断地完善我国的少儿舞蹈普及教育.

【关 键 词】少儿;舞蹈;普及;教育

一、概述

舞蹈是什么?什么是舞蹈?这是个即简单又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的问题.简单,是因为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是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清晨的公园或街心的广场中老年跳的健身舞蹈,剧场里的歌舞演出,民间节日的载歌载舞等.它同时又是一个非常复杂问题,因为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作为传递人的情感信息符号的物质载体,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非常困难的.如唐代的《霓裳羽衣舞》虽然有许多文人对其进行大篇幅的描写,却只能使人们在脑海里浮现出模糊的轮廓而不能真实的再现其原来的样子,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舞蹈编导改编而来的.

古代学者对舞蹈的一些解释:《乐记.乐象篇》:“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阮籍集.乐论》:“故歌以叙志,舞以宣情,然后闻之已采章,昭之以风雅,播之以八音,咸之以太和.由上述可看出古代的学者普遍认为舞蹈是表现人的情感的一种艺术;而人的情感则是由客观存在引起的,舞蹈所表达的情感则是那种用语言和歌唱所不足以表达的情感.

现代学者对舞蹈的一些理解:吴晓邦在《舞蹈艺术概论》中提出舞蹈的定义是舞蹈是人体造型上‘动的艺术’,它借着人体‘动的形象’通过自然或社会规律去分析现象,这种运动称之舞蹈.老舞蹈家胡果刚认为舞蹈艺术是通过人体优美的动作性造型、节奏和情节对人们一个时代生活中美的理想和愿望、感情和幻想的反映和体现.

综上所述对舞蹈的概念都包括舞蹈是一种,是用人的肢体表达情感的艺术.

二、舞蹈的特征和功能

(1)舞蹈是一种直观的动态性的形象,具有直觉性、动作性、节奏性、造型性.(2)舞蹈的抒情性,舞蹈长于抒情,善于表现人的繁杂心理.(3)舞蹈的综合性.从舞蹈产生开始就离不开音乐、美术,诗歌等因素,是一门综合艺术.

舞蹈的各种特征又决定了舞蹈三个方面的功能:(1)教育功能.在我国,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非常重视舞蹈的宣传教育作用,优秀的舞蹈作品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开阔人们的认识视野,强化人们的心灵.(2)审美功能.舞蹈具有可供人们欣赏愉悦,陶冶情操,可以培养观众的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3)认识功能.舞蹈可以使人们多方面去认识事物发现事物,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

随着舞蹈艺术的深入人心,舞蹈教育在少年儿童中也越来越普及,它对培养少年儿童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形象思维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舞蹈离开创造,舞蹈艺术就不可能诞生和发展.舞蹈艺术作为“艺术之母”,是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艺术之一.艺术的本质是创造,“没有创造,艺术就不可能诞生和发展”.可见,培养创造性人才,开发学生的智能是艺术教育中最重要的课程.舞蹈是以人自身作为表现工具的艺术,对于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得天独厚、无可替代的.它更是需要人的灵性、感知和智慧去创造生命的语言、思想的语言.我们的舞蹈教育和舞蹈教学,不管是培养哪类人才,创造性是它的终极目的.由此可见,实施舞蹈艺术教育的目的,并不只是使学生了解、接受和表现舞蹈艺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对于舞蹈艺术的创造力.一味照葫芦画瓢的是“舞匠”,只能供别人使用而不能自己来运用.在西方发达国家,舞蹈启蒙教育早已将启发学生的身体表现力放在重要位置,将专业技巧的学习和创造力的培养齐头并进,贯穿于整个舞蹈教学过程之中.在台湾的舞蹈社中,老师们也多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从心里喜欢舞蹈,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少年儿童生性好动,他们会跟着音乐舞动,运用肢体去表现他们的情感和想象.而舞蹈正是身体的律动.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创造力,既适合孩子好动的天性,又能使他们在律动的兴奋中学习并创造,让他们的身心和感情在舞蹈中得到锻炼、熏陶和滋养.其次,少年儿童的心里无框框,他们不会拘泥于习惯与常规.他们所表现的都是发自内心的最真、最纯的东西.这就更为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再次,“创作的前提就是要有形象思维”.若要创编一个《孔雀舞》,首先就必须想象出孔雀的形象,和它的生活习性,去模仿它的动作,而孩子的主要思维方式正是“形象思维”.最后,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孩子们也总是动作先于语言.他们在舞蹈的动态环境中,思维反应能力与心理条件反射均比成人快得多.这种动觉能力是其它感觉不能替代的,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少儿舞蹈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积极发挥少年儿童生理和心理的优势.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新时代对舞蹈教育提出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时代提出的要求:开展少儿舞蹈普及教育.

三、目前我国少儿舞蹈普及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校教育传统的偏重文理而轻艺术的教育偏见,使我国的舞蹈普及教育不能得到实际的实施,从而不能实现真正的普及,舞蹈普及教育中存在种种困难.大多学校的艺术课程只设置了美术和音乐,而舞蹈只是为了应付各类比赛而临时排练的,得不到学校教育普遍的重视.舞蹈普及教育的硬性设备得不到保障,大多学校没有配备专门的舞蹈教室.另外,少数家长对少年儿童的舞蹈教育有所重视,一部分家长双休日把孩子送到少年宫等培训机构学习舞蹈.不可否人,少儿舞蹈普及教育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个别学校也将舞蹈教育引入课堂.但是在少儿舞蹈普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1)各类舞蹈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而其中教育方法不规范等问题也比较严重,而且培训费用也比较高给一部分家庭造成了负担,使舞蹈教育的普及得不到深入的推广.(2)对舞蹈普及教育存在普遍认识的误区,一昧的追求技巧上的精益求精而忽视了儿童的天性,使舞蹈教育重技艺轻创造,片面地将传授舞蹈技艺作为教学目的,与舞蹈普及教育的初衷相违背.(3)缺少一批受过专业训练的舞蹈教师,在我国大部分学校里的舞蹈教师由音乐老师兼任,而这些教师大多没受过专业训练,不具备专业的教学方法,容易误导学生,另一方面也使舞蹈专业毕业生学得的专业得不到发挥,浪费了教育资源.(4)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适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一套教材,没有一套科学、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5)过分地要求高技巧高难度,使舞蹈只对少数尖子生张开怀抱.四、舞蹈普及教育的新实验方案

针对少儿舞蹈普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在实习期间实行了一套实验方案,在实习小学一、二年级中开展了舞蹈兴趣班,在学校成立舞蹈队.小学舞蹈教育要走实行启蒙教育与普及教育相结的路子,学校舞蹈队的组建、教学与训练对舞蹈教育的普及都有着重要意义.舞蹈课的开设,弥补了舞蹈普及教育的缺陷.学生的潜能是不可预知的,通过舞蹈可以发掘学生的潜能,又可以使更多学生接受舞蹈喜欢舞蹈.

(一)舞蹈课程安排

(1)上课时间安排在课余时间,根据学生的自愿选择确定人数,不进行选拔,真正实现普及.(2)上课内容:软开度训练、结合小游戏、训练音乐反应,这不仅能使学生在舞蹈和音乐方面同时有所提高,而且能培养孩子们对舞蹈、对艺术的求知和感受.改变课堂的传统的单一动作摸仿,而是启发孩子在一定的动作基础上变化发展,使其消化为自己的东西,培养创造力.

(二)对比实验

经过一个月的上课时间,我在实习小学里开展舞蹈比赛,比赛的舞蹈形式包括群舞、三人舞、双人舞、独舞.由学生主动报名参加,比赛前由学生在老师的辅导下进行排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比赛结果如下:一年级和二年级分别有2个班获得一等奖、3个班级获得二等奖.动作较整齐,表情到位,也出现了极具童趣的作品,反映了低年级小朋友天真活泼的性格特征.三年纪到五年级中分别有1个班级得一等奖、3个班级获得三等奖.其中,参加舞蹈实验班的学生占得奖学生的80%,在观赛的过程中也更懂得这样去欣赏别人的表演,可以保持安静.当别人有表演精彩的地方给予掌声,有的还不由自主的随着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美是无处不在的,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现了美,美的教育也是潜移默化的,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在学校的美育教育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三)在各年级进行有关舞蹈知识问卷

(1)当问及“你喜欢舞蹈吗?”70%一、二年级的学生回答了是,而三到五年级的学生中只有30%的学生回答喜欢.

(2)“你是否有欣赏舞蹈的习惯?”60%一、二年级学生回答了是,而三到五年级仅8%.

(3)“能否辨别一些舞蹈的种类并有一些基本动作的了解?”5%一、二年级学生表示能,而三到五年级学生只有10%表示能.

(4)“在舞蹈的欣赏过程中的感觉”70%的一、二年级学生表示感觉到愉快,而三到五年级70%表示没有什么感觉.

五、舞蹈教育在美育教育中的特殊功能.

(一)提高审美能力

引导少年儿童参与舞蹈学习、实践、表演、创作与鉴赏活动是培养其审美能力的最佳方式.首先,是审美认识的提高.从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接受过舞蹈教育年级的学生对舞蹈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舞蹈的种类也有一定的认识.从丰富多彩的民间舞到经典高雅的芭蕾舞,从韵味无穷的古典舞到充满张力的现代舞,各种舞蹈的感性呈现,都能大大地扩展了少儿的视野,提高审美认识,对他们进一步认识社会、历史、人生和探索未来都有深刻的影响.

其次,是审美教育的作用.通过舞蹈课堂的学习接受舞蹈教育的学生在掌握美化自身形体的舞蹈方法和学会正确欣赏舞蹈作品后,提高了舞蹈的鉴赏水平,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西方近代美育思想的先驱席勒早就指出:“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的途径.”用优秀的舞蹈作品感化、教育学生,是舞蹈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重要特征.再次,是审美娱乐的作用.在参与表演与欣赏的过程中,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赏心悦目,使身心得到愉悦和放松.

(二)开发智能,学会学习

一个人的智能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模仿力、创造力以及注意力等方面构成.舞蹈训练从身、眼、手、步、韵等方面着手,对于学生的注意、观察、想象、记忆、模仿、思维能力等的发展,都有促进的作用.通过课堂舞蹈的教育,学生从训练中有效提高了对时间、节律、节拍的感知和对空间、形象、动静状态等时空的判断、观察及想象能力.还训练和提高了不同部位在同一在同一时间做不同动作的注意力分配和身体平衡协调能力.同时,在舞蹈比赛中可以看出,实验学生可以自发的编排简单舞蹈并自发练习.舞蹈同时可以使学生锻炼体能,增强体质,培养集体观念,学会合作.舞蹈教育可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和集体观念,帮助学生实现自我.

少儿舞蹈教育在少儿的美育教育中有如此不可代替的作用,说明了舞蹈教育研究者必须不断地完善完善舞蹈教育体系,使舞蹈教育真正实现好又快的普及.

六、规范舞蹈课程设置

在少儿舞蹈普及教育的过成中,我们不难发现,少年儿童对舞蹈的兴趣远远大于音乐课,但是慢慢地会因教师要求学习和记忆太多枯燥乏味的专业动作而最终失去学习的热度,学生的兴趣被抑制,也最终导致当前的舞蹈普及教育课程发育不良的现状.从舞蹈理论及教育界的支持程度来看,对少儿舞蹈教育课程的设置的必要性得到普遍性的共识,舞蹈界教育研究文章也不少,但针对普及少年儿童舞蹈教育的课程设置或舞蹈教学内容的研究还很欠缺,而这却正是解决目前现实舞蹈教育问题的必由之路.

(一)身体的个性

关注自然,以人为本,结合“即兴编舞”与“环境编舞”,融入普及教育课程,研究如何通过外部动作的训练去达成学生性格和品质方面的完善,建立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所具备的关键素质,深入地发掘他们内在的创造力、表现力,进而使他们获得身心的全面自由.让舞蹈课堂成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身体语言实现感悟舞蹈教育,鼓励学生用舞蹈语言自由地探索、提出新的问题、发展个性.

(二)身体的塑造

将训练体系相对科学的芭蕾基训中适合少儿身心要求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引入舞蹈普及教育的课堂使训练过程促进学生形成相对挺拔形体习惯的过程,同时学习动作、姿态又为塑造健康、挺拔的美的身体和具有欣赏美的心灵这一目的怎么写作,达到“身心”美的统一.因此选择芭蕾舞蹈的内容不仅仅是动作难易程度上,而且在于文化内涵要求上区别于职业芭蕾舞蹈课堂教学的内容.强调通过了解芭蕾艺术的文化历史背景及发展脉络,欣赏经典或儿童芭蕾舞蹈作品,加强学生对美的身体形态的记忆.(三)身体的文化

民族民间舞在普及教育的课程中作为“动态文化”的继承.身体文化是从传统的文化的保存和继承角度来全新界定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的必要性.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优秀文化艺术动态的保存和发展,在少儿舞蹈普及教育阶段以文化学习的方式学习民族民间舞蹈具有特殊的意义.了解汉、维、蒙、藏、朝等几个主要民族的地理风貌、生活习性、文化历史根源并联系到与之对应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动态特点,在动作学习中重在把握民族的气质:播放代表性地区节庆、庙会等的舞蹈盛况.或者是带学生到舞蹈集会的实地感、参与舞蹈中,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特征在舞蹈文化中的体现.

(四)身体的律动

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具有一种“人格的力量”,他是促进人们身心和谐发展的手段.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自然节奏引入到课程计,引导学生自我体验.融身体、音乐、情感为一体,断促进感觉与思维的协调.

七、因材施教与共性教育结合,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少年儿童的身心结构、认知能力、创造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少年儿童的不同特征进行因材施教,在发展共性的基础上促进个性的发展,这同时也是我国实行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要求.

第一学段(1—2年级):这个时间段孩子生理特征的表现为身体增长不太明显,骨弹性好,身体训练可塑造性强心脏血液循环功能趋向完善但是心跳比较快,大脑供血不足,不益做过多剧烈的运动.体现在心理特点的表现为注意力不够稳定,记忆力为无意记忆为主、擅长直观形象记忆;情感易外露,自制力差,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很差.

这一学段生理、心理特点所要达到健康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感受集体活动与学习知识的乐趣,形成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初步的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及身体各个部分有关系的动作特点,使学生建立自己能力下的动作完成是属于自身舞动特质的现代舞蹈理念.进行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外形塑造的训练,通过生活现实、图片、影像资料使学生通过动态形象的学习了解民族民间的传统文化,并引起孩子对民间舞蹈文化的兴趣.在音乐伴奏下进行游戏和即兴表演,用形象性的音乐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肢体语言创造新鲜动态形象.

第二学段(3—6年级):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在处于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变的过程,生理发育主要特点:身体、骨骼、肌肉在前一基础上继续发展;心脏机能比前一学段有所增强、脑活动水平有所增长.表现在心理上的特点为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再现性逐渐发展为创造性;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发生兴趣,愿意参与社会活动,已不希望老师和家长再把自己当作小孩对待,但仍然缺乏自我约束力.这一阶段的舞蹈教育应该引导学生树林学习苦乐观,提高做事情的耐性,建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在能自主运用身体运动的同时,透过身体的动作,促进学生了解他人,了解环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芭蕾语汇,并能通过欣赏芭蕾了解芭蕾的基本特点.从地理环境、生活习性、宗教信仰、服装道具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面入手,使学生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掌握风格舞蹈的动态.

八、规范社会培训机构,严格考核教学规范性

面对各种各样的少儿舞蹈培训机构的扑面而来,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我们不仅要问,这些机构信的过吗?能教好我们的孩子吗?经调查发现大部分培训班都属于个体主办的,有些设在琴行、有些就设在租过来的套房等场地基本都很小、设施也不齐全.有很大一部分承办者根本未经专业机构批准,自己对舞蹈教育一无所知,以盈利为首要目的,在外面随便请一个人来教就是舞蹈教师,有些甚至挂上舞协、北舞等的名头,过程极不规范.为了更好实行少儿舞蹈普及教育,必须成立专门管理舞蹈培训机构的部门,严格把关培训机构设置的合法性、规范性.对教师也要进行严格的审核,提高教学的规范性.

九、转变家长思想观念,引导家长正确认识舞蹈普及教育

在少儿舞蹈普及教育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家长,这一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少儿舞蹈普及教育的最终成效和走向.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舞蹈教育目标明确,愿望朴素,能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受教心理和学习标向.但是也有为数不少的家长,由于对少儿舞蹈普及教育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知,所以对孩子的教育目标定的过高,要求过严,期望值严重脱离少儿舞蹈普及教育的主要宗旨和孩子的基本条件.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在加强少儿舞蹈艺术的动律教育与身体素质教育、叫强少儿舞蹈艺术的美学教育和道德教育、加强少儿舞蹈艺术的意识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加强少儿舞蹈艺术的创造力教育与思维意识教育的同时,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家长:

(一)引导家长充分认识少儿接受舞蹈普及教育的目的和任务,首先应该让家长明白,孩子接受舞蹈普及教育,是为了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创造力和形象思维.其次才是根据他的爱好和素质,看其能否有向专业化过渡的潜力.

再少儿舞蹈普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少儿舞蹈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二)引导家长充分挖掘少儿各方面的潜力,引导家长在舞蹈普及教育中培养少儿科学的竞争理念.人是有竞争意识的生命体,少年儿童的童心、童趣、童言没有挑衅性的意思,独生子女的任性如果在舞蹈学习中扩大对舞蹈的学习是不利的,所以家长在适当的时候应该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形成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

(三)在做好家长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舆论宣传工作,使社会、学校对少儿舞蹈普及教育有正确的看法和认识,争取各方面对少儿舞蹈普及教育的支持.同时不断加强对少儿舞蹈普及教育的理论研究,团结少儿舞蹈教育者队伍,为社会输送充足的师资力量.不断研究新的教学方案,改善教学方法.

总之,少儿舞蹈普及教育离不开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少儿舞蹈普及教育是应时代的呼唤.早在1989年,泰安强就有“舞蹈艺术噬待普及”的呼声,只是其普及途径仅限于舞蹈艺术的传播、欣赏,学习舞蹈只是间接提到一点,而张肖虎先生则建议在高中设艺术必选课程——学生从音乐、美术、体育、舞蹈、戏剧中任选一门,使高中的美育不致中断,现在各个学校都需要舞蹈教师或者有舞蹈特长的教师.

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这要求未来我们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应该具备良好的创造能力,而少年儿童正是祖国的为来,他们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使命,因此,对少年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应该从小开始.而舞蹈作为少年儿童艺术教育的一门,在对少儿创造能力的培养方面具备其他学科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所以,开展少儿舞蹈教育是时代的要求.社会主义的发展还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身心健康的人才.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具有课堂教育所无法代替的积极作用,在培养健全的新一代外形与内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少儿舞蹈普及教育,将对舞蹈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培养了一大批舞蹈爱好者.因为舞蹈是一种直观性的艺术,是“口传身教”的一门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不可再现性导致了我国历史上许多优秀的舞蹈作品失传,实行舞蹈普及教育,为我国的舞蹈文化事业输送了新鲜“血液”,对繁荣我国的舞蹈文化艺术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全面开展少儿舞蹈普及教育是大势所趋,是时代的要求,少儿舞蹈普及教育的要求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