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中国社会转型中不能回避的话题

点赞:5631 浏览:156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信息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已经步入了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多维文化不断冲击着生活在塔内的天之骄子们,使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校思政教育也因此成为社会转型期不能回避的话题.社会转型期内,高校思政教育应加强教育工作者的队伍的建设,提高对互联网监管和利用,有机的结合社会实践和理论知识,为大学生解决思想和实际问题.

【关 键 词】社会转型;思政教育;问题;措施

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已经开始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由计划转型为市场,由传统转型为现代.这一转型期,既是“黄金发展期”,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加快,经济迅猛发展.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社会矛盾急剧增加、利益格局迅速调整.信息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所以对中国社会转型期内,高校思政教育进行研究,使高校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增强,对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高校思政教育在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多元化的市场经济利益强烈冲击着思政教育

积极、向上、健康,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流.大学生思想活跃,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求知,他们有较高的政治热情,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对社会的安定团结以及国家的时政要闻非常关心,同时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决拥护.但是随着迅猛发展的市场经济,各种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流行,对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大学生缺失了各种社会责任感和诚信,降低了道德品行.同时,大学生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相对悬殊的家庭经济条件,贫富两级分化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学生仇富心理、嫉妒心理比较严重,个别大学生对于功与过、荣与辱、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等标准,没有明确的界限.同时,对于权利没有足够的监管力度,出现了各种不平等现象,严重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理,对大学生的积极性造成了严重的挫伤.

(二)大学生自身有着相对脆弱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当前大学生在应试教育下,尽管对马克思主义原理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但还没有真正的向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转化.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活相对宽松,这样为大学生思考人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同时与一些新的社会现实有了更深的接触.当理想的社会状态偏离现实轨迹时,尤其是当今社会的不完善之处触目可及时,会使大学生在发展和完善自身的道德水准上出现偏颇.

(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的挑战

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组织作出改进和加强的有力保障,就是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其素质的好坏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带来了直接的影响.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中之所以容易树立威信,是因为有着信息不便的优势,容易赢得尊重,这样利于顺利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而伴随着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利用网络,学生们可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资源.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并没有受过正规的计算机教育和专业的培训,在新技术和新形势下,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高校思政教育在转型期的主要着力点

为了能时刻保持旺盛的活力和蓬勃的生机,对高校思政教育应不断进行完善、创新,用时怎么发表展的要求来审视,使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性得到增强.

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理论知识

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将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在教学中进行充分的体现.引导大学生对“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体会,对科学发展观真正的贯彻和落实.开展国情和世情教育,以及党的政策、方针和路线教育,使大学生懂得自己肩负着神圣的社会使命,对社会发展规律有着正确认知,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通过对个人理论素养的不断深化和学习,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真正的关心、理解和尊重学生,时刻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培育“四有”新人,促进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而客观实践活动是一切道德活动的根本动力,实践活动是一切“知、情、意、行”整体和谐的基础.在生活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认同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是思想道德成长的来源.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搭建各种平台、创造各种机会,组织大学生开展各种检测期调研、社会活动、公益活动、勤工助学、志愿怎么写作和社会调查怎么写作,通过各项社会实践,大学生不断的选择、认同、体验,对道德要求进行践履,使自身的道德素养不断提升,进而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

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能力和利用能力

伴随着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对于人们的思想认识上,大众传播媒介有着越来越强烈的冲击.尤其是不断普及和发展的新兴媒体,如互联网和手机等,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深远而广泛的影响着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和思想意识.正确的舆论导向,会造福于党和广大人民.高校应对网络教育资源充分的利用,树立合力育人的理念,构建主题教育网站,应集生动性、趣味性、思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是,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一定的反作用.新闻舆论作为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密切联系着文化生活、经济和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对它们产生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校园网应加大正面新闻的宣传力度,努力打造舆论强势,准确、及时和全面的宣传党的各项政策、方针和路线.抢占新闻阵地,广泛宣传社会转型期所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及优秀人物.充分利用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渗透.加强网络监管能力,使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得到提升,杜绝那些蛊惑人心的、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带来损害的信息渠道的传播,对那种有序的、健康向上的社会舆论氛围进行营造.


帮助解决大学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我们常常教导学生:教育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而事实上,当今社会因为滥用权力,在某种程度上讲,学历改变不了命运,而真正发挥作用的,是人脉资源.所以在社会转型期,常常出现大学生就业不公的现象,对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极深的影响.直接后果是,大学生常常感到急躁、焦虑和不安,对前途悲观失望.为了真正做好社会转型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应积极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同时相关部门应努力为大学生创造公平的竞争机会,严把人才准入关.同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无条件资助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对各种苦难补助、勤工助学基金、奖学金的监督制度和发放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帮助困难生顺利完成学业.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和情感上的困惑,并真正化解思想上的矛盾.(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肩负着管理、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神圣职责,所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意义非常重大.首先,对教师人才的选拔标准是,具有较强的组织和沟通能力、较高的专业水平、较好的职业道德品行和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能时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对国情、民意非常关注.将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提高的前提,就是建立一支专业的和专职的教师队伍.其次,应培养教师博学和终生学习的精神,丰富教师的人生阅历,真正为学生工作、就业、学习、交友、政治和思想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再次,提高教师的岗位津贴标准和工资待遇,使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起来.最后,应使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定期组织他们参加各种考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对民情、社情、国情和世情真正和及时的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更好的运用.

高校思政教育,中国社会转型中不能回避的话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大学生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结语

我国在社会转型期,涌现出大量的热点问题,使高校思政教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将肩负着更加艰巨的历史责任.而不断扩宽的信息渠道和广泛应用的现代媒体,使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高校应紧密结合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上的特点,立足于现实,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改革,突出培养学学生的现代意识,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放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真正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以适应社会转型期的需要.

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

[6]武端利,韩潇筠.政治文化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12).

作者简介:卢凯(1971-),女,云南永善人,西昌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宣传、思想政治教育、民族文化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