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与低碳能源

点赞:2523 浏览:638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开发利用“低碳能源”,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是我国能源和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未来社会的目标.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发展低碳能源.在低碳经济理念下,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低碳)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确立能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能源法理念,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实现能源的低碳化、清洁化,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低碳社会”,实现能源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双赢.

关 键 词:低碳;低碳经济;能源;低碳能源;能源法律政策

中图分类号:F205;F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2012)09004109

作者简介:莫神星,华东理工大学能源与资源环境法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上海200237)

一、低碳经济发展与低碳能源的崛起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一种后工业化社会出现的新型经济社会模式.低碳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降低能源强度,提高能源效率,清洁能源结构,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的发展模式,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们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形态和发展的方向.发展低碳经济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低碳经济、低碳能源、低碳技术日益受到美、日、欧盟等各国的关注和重视.低碳经济和低碳能源革命有可能成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未来经济的竞争必定是低碳经济之间的竞争,在其中掌握低碳技术制高点的国家将会成为世界的强国.因此,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建设“低碳社会”是我们国家未来的目标.

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发展低碳能源,开发利用低碳能源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保证.过去100多年间,人类的能源利用经历了从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再到油气时代的演变,在能源利用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能源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不断上升.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就是要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加速从“碳基能源”向“低碳能源”和“氢基能源”转变,使现有的“高碳”能源结构逐渐向“低碳”的能源结构转变,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低碳)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未来能源发展方向是低碳清洁、高效多元、可持续.能源发展转换的规律就是从高碳到低碳,走向无碳.低碳能源指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碳排放的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核能和清洁煤,其中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力能、水力能、海洋能、地热能及生物质能等.发展低碳能源是清洁的、低碳的、对环境友好的.低碳经济发展与低碳能源的崛起是紧密联系,互动发展的.科学、绿色、低碳能源战略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新型道路的要素,是中国工业文明步入生态文明的通道.在低碳经济理念下,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低碳能源革命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发展机会,它将决定国家财富,将改变21世纪.将中国置于全球视野下,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低碳能源、气候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思考,中国展开新能源革命,意义是广泛而深远的.中国展开新能源革命是真正实现历史梦想的根本道路,我们需要毫不犹豫地引领与展开这场低碳能源革命.

发展低碳能源,是立在当今,意在长远.石油、天然气、煤等化石能源经过上亿年的漫长历程积累下来,在200年的工业文明的强力挖掘下,很快将面临着枯竭,必须未雨绸缪.利用现代科技发展低碳能源,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一条重要出路.

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推动我国能源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由主要依靠化石能源向积极开发低碳能源转变,由主要注重能源的供给,向低碳能源供应和需求管理并重转变.

向高能效、低排放的低碳经济转型,“构建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开发与利用绿色能源是我国突破能源资源与环境制约的战略抉择.要构建节能环保、能源安全保障的制度和机制体系.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我国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受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和环境容量制约以及全球性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影响,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任务十分艰巨《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201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明确规定,到2015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我国正在步入不可逆转的低碳经济时代.“十二五”期间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形势下,保持能源消费的适度增长,同时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能源发展方式转变,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稳定、清洁、可靠的能源安全保障仍是“十二五”能源工作的基本要求.

低碳发展是我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必然选择,有效利用能源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而发展低碳能源是有效利用能源的重点领域,从能源安全、能源结构调整、电力供求关系、可持续发展等各方面因素来看,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都应该成为我国一项战略选择.

低碳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可再生能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能源资源,对环境的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远低于化石能源,甚至可以实现零排放.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资源环境约束更加突出;我们必须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2年2月,国家统计局发布《2011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34.8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0%.煤炭消费量增长9.7%,原油消费量增长2.7%,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2.0%,电力消费量增长11.7%.根据统计局数据测算,我国能源弹性系数(能源消费量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比)在过去改革开放前20年大概是不到0.5,最近几年能源弹性系数都大于1,特别是2003年开始是1.4,2004年大约是1.6.2011年我国能源弹性系数为0.76.其中,电力、煤炭弹性系数均超过1.从能源需求增量来看,2011年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2.3亿吨标煤.到2020年,我国要以能源翻一番实现经济翻两番.到那时我国能源消费量将高达40多亿吨标准煤,在能源供应及能源安全等方面都会带来严重问题.能源消费迅速增长带来了许多问题,一方面能源供应比较紧张,另一方面产生的环境问题也十分突出.因此,靠拼资源、拼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方式必须抛弃.中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提高能效,将可以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减少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可能对中国及全世界带来的灾难性影响.新能源作为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中国应该非常重视新能源的发展,我们国家能源的发展战略:节约为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合作,其中多元化发展把新能源的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积极发展风能、水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二、低碳经济下能源结构的转型

发展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切需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整个能源结构必须是朝着高效、清洁、低碳、无碳能源的方向发展,我们要加快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领新能源关键领域制高点,构建先进能源技术研发和推广体系,推动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

中国能源发展面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比如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体,清洁优质能源的比重偏低.在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仍然占最主要部分,中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分别高达76%和68.9%,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且是世界上煤炭比重最高的国家.电力结构也呈现以煤为主的特征,中国煤炭的一半以上是用于发电,大约78%的电力装机是以煤为燃料的火电机组.而发电量的84%来自煤电,电力对煤炭的依存度很高,矛盾也比较突出.同时,由于资源的地域分布不均,中国煤炭总体上呈北煤南运的格局,大量煤炭需要铁路运输,加速了铁路运力的紧张.更为严峻的是煤炭大量开采、消耗带来了生态环境破坏和水资源的污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也日益加大,给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我国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向更趋合理的能源结构转变就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中国近30年来经济高速发展,仅2009年我国消耗煤炭约30亿吨,未来的20年左右时间,如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再翻两番,将消耗相当于今天近3倍的煤炭量,达到约100亿吨,照此发展,我国的煤炭资源将在未来100余年间消耗殆尽.而目前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超过50%,到那时石油消耗总量也将是现在的两倍左右.所以,未来将难以有足够的能源来供给,并确保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00年时,中国的能源消耗量只是美国的一半.而到了2009年,中国的能源消耗量则超过美国.然而,两国的能源结构则大相径庭.煤炭在美国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为22%,而中国的这一比例则从2000年的57%升至三分之二.为了应对能源供应、安全和环境等各方面的问题,中国应该在未来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大幅压缩煤炭在总能源需求中所占的比例,就长期发展来看,要将煤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降到40%左右,大力发展核能、天然气、可再生能源作为补充.

优化能源结构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大力推进传统能源清洁利用,发展高附加值能源产业;另一方面,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优化能源产业组织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具体说来,在电力行业,大力发展核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等清洁电源,并积极推广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等节能技术,降低单位发电能耗以及污染物排放.已通过发改委审批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对先进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非常规天然气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洁净煤、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车用新能源等能源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的具体实施路径、发展规模以及重大政策举措做了具体部署,对推进新兴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目标及要求:预计2015年我国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重提高4.4个百分点,水电和核电占一次能源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1%以上,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可由2009年的70%以上下降为63%左右,将显著改变我国煤炭比重多年来居高不下的局面.预计到2015年,天然气利用规模可能会达到2600亿立方米,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预计将从目前的3.9%提高到8.3%左右;水电利用规模可能会达到2.5亿千瓦,核电利用规模会达到3900万千瓦,水电和核电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提高1.5个百分点,其他非水能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也将达到1.1亿吨标准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届时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将有望达到11%左右.到本世纪中叶,可再生能源对我国总能源的贡献将达30%左右.可再生能源将逐步由补充能源变为主流能源.

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是我国能源与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和战略要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使命,面临这一严峻的挑战,我们将积极创新低碳能源发展理念和模式.要优化能源结构,根本的出路在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进一步实施节能优先战略的基础上,实行能源多元化、清洁化发展,大力改善和调整能源结构,有效保障能源供给.

要树立“低碳能源”、“绿色能源”的理念,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绿色(清洁)能源.降低对煤炭、石油的依赖,通过建设海上风电场、光伏一体化建筑等,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积极发展水电、核电和先进的可再生能源等更为具体的实施步骤,并期望用20年的时间,初步形成我国能源消费格局的结构多元化,使优质能源比例明显提高.开发利用陆上和海边的风能、近海潜在的潮汐能和海洋能、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以及太阳能资源等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

在国内,整个“十一五”期间,尽管国家在优化能源结构方面决心很大,但中国单位GDP的能源消耗的减少,依然任重道远.有关资源方面的改革进展缓慢,厂网分开已经基本实现,但输配分离依然遥遥无期,而这些,都是优化能源结构上的根本之举.与“十一五”能源规划“加大生产、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的国家能源战略相比,“十二五”能源规划的总体思路已经发生了转变,尽管依然强调节约优先和立足国内,但同时也强调优化结构和国际合作.优化能源结构将成为“十二五”能源规划中的一条主线.中国下一步发展新能源着力于五件事情:第一,要把新能源放在一个战略地位;第二,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第三,要加强新能源的技术研发;第四,要大力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第五,要创新体制,促进新能源的发展.总之,我们要把新能源的发展放在一个战略的位置,加以充分的重视.三、低碳能源体系的构建

建设科学低碳能源体系必须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供给能力,改善能源结构,实现能源多样化,切实保障能源供应的安全.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具有大规模开发的资源条件和技术潜力,可以为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能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大有可为.

1.稳步发展风能.风能是指风所负载的能量,现代利用风能的主要方式是风力发电.风力发电没有燃料问题,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在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风电继续成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首选.风力发电正在世界上形成一股热潮.到目前为止,全球75个国家有商业运营的风电装机,其中22个国家的装机容量超过1GW.2011年中国风电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的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62000MW.据全球投资银行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达20GW,目前总装机容量已达65GW.巩固了其全球风电领袖的地位.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华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沿海及附近岛屿,陆上风能资源大于海上.我国在西部地区大力提倡风电.如果能够对风能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将能获得总计7亿-12亿千瓦电力.其中,陆上6亿-10亿千瓦,海上1亿-2亿千瓦.从资源储量、开发成本以及与负荷中心的距离考虑,我国近中期风电开发应遵循“以陆上为主,因地制宜地开发海上风电”的原则.《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积极发展风电.其中,重点发展5兆瓦以上风电机组整机及关键部件设计、陆上大型风电场和海上风电场设计和运营、核心装备部件制造、并网、电网调度和运维管理等关键技术,形成从风况分析到风电机组、风电场、风电并网技术的系统布局.积极推进10万千瓦级海上示范风场、1000万千瓦级陆上示范风场建设,推动近海和陆上风力发电产业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风电产业要适应各种政府政策和市场的新要求,实现稳健发展,将中国建设成世界最大最强的风力发电国家.

2.大力发展生物质能.生物质能主要是指植物通过叶绿素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生物质能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目前它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生物质能包括自然界可用作能源用途的各种植物、人畜排泄物以及城乡有机废物转化成的能源,如薪柴、沼气、生物柴油、燃料乙醇、林业加工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城市有机垃圾、工农业有机废水和其他野生植物等.目前发展中的开发利用技术主要是,通过热化学转换技术将固体生物质转换成可燃气体、焦油等,通过生物化学转换技术将生物质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下转换成沼气、酒精等,通过压块细密成型技术将生物质压缩成高密度固体燃料等.利用生物质能源中的秸秆燃料发电,农作物可以重新吸收碳排放,具有“碳中和”效应.

在众多的可再生和新能源中,生物质能源是目前唯一能对石油液体运输燃料以及塑料等上千种石化产品生产原料进行直接替代的.我国山地资源丰富,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潜力大:有约4404万公顷的宜林荒山、荒地,可用于培育能源林;有约近1亿公顷沙地、矿山、油田复垦地等土地,可用于发展能源林;有约600万公顷疏松林地和5312万公顷的低产林地,可以大幅增加森林资源量.我国生物质能源前景广阔,尽管要受到技术等因素制约.我国《全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能源林面积达到2000万公顷,每年转化的林业生物质能源可替代2025万吨标准煤的石化能源,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达3%.近年来,我国已在内蒙古、吉林等地进行试点,以生物质为原料发电、生产燃料取得成效.

3.突出发展太阳能.太阳能是指太阳所负载的能量,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有:光伏(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太阳能聚热系统,利用太阳的热能产生电能;被动式太阳房;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取暖和制冷.太阳能是目前及未来可再生能源中最清洁、最环保、最经济的能源,具备十分独特的优势,也是未来新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太阳能电池为核心和主导的新能源革命,将成为改变中国和全球能源、环境问题的根本手段和有效途径.据专家统计,我国太阳能资源蕴含量约2.1万亿千瓦,只需开发1%即可达到210亿千瓦,远大于生物质能的1亿千瓦、水电的3.78亿千瓦以及风电的2.53亿千瓦.随着世界经济向低碳方式的转变,太阳能光伏发电将以其自身接近零碳排放而尤具优势.我国应加快发展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持久的助推力.光伏发电的成本控制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性前进了一大步,它为商业化运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让行业倍感振奋.预计在未来数十年里,随着光伏产业各环节成本的继续下降,尤其是政府引导、政策支持以及其他必要的培育和推动,太阳能发电一定可以而且能够从我国能源结构的补充和配角,变为我国能源供应的主要选择和主流方式.

4.积极开发水电.我国水电在清洁电源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目前,水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是水力发电.水力发电的优点是成本低、可连续再生、无污染,缺点是受分布、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大.中国水电资源在世界上蕴藏最丰富.中国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近7亿千瓦,可开发的资源量大约5.4亿千瓦,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总量最多的国家.2011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2.305亿千瓦,开发的利用程度仅仅只有42%,远远低于美国(82%)、日本(84%)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发展潜力巨大.在科学论证、系统规划、妥善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加快水电开发建设,力争2020年水电装机规模达到3亿千瓦左右,近期已开工金沙江上的溪洛渡等重大水电工程项目.到2020年,常规水电装运机容量将达到3.2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0%,开发程度达60%.同时,进一步实施西电东送等重点工程.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水电的科学经济利用.发展水电的关键是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充分考虑移民群众的合理安置.5.安全快速发展核能.核能作为新型能源,具有高效、无污染等特点,是一种清洁优质的能源.加快发展核电.核电是清洁高效的能源,污染少、温室气体接近零排放,是有效优化能源结构的优先选择.我国已有秦山一期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秦山二期核电站、秦山三期核电站、田湾核电站共6座核电站11台核电机组建成投产运行.根据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核电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目前我国岭澳核电站二期、秦山二期扩建工程、红沿河核电站、宁德核电站共12台核电机组已获得国家批准开工建设,总装机容量为1224万千瓦.

近几年,中国加快了核电发展步伐,组建了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推动了三代核电技术装备引进和国产化工作,启动了大型先进压水碓及高温气能碓、核电站等重大项目.新开工了辽宁“红延河”、福建宁德等核电项目,发展态势很好.力争2020年核电占电力总装机比例达到5%以上.到本世纪中期,核电在我国总能源需求中所占的比例应达到10%以上.

6.加强开发海洋能.海洋能通常指蕴藏于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波浪能、潮汐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差能等.海洋能蕴藏丰富,分布广,清洁无污染,但能量密度低,地域性强,因而开发困难有一定的局限.开发利用的方式主要是发电,其中潮汐发电和小型波浪发电技术已经实用化.波浪能发电利用的是海面波浪上下运动的动能.目前已开发出60-450千瓦的多种类型波浪发动装置.潮汐能是指海水在潮涨和潮落时形成的水能.它包括潮汐和潮流两种运动方式所包含的能量,其来源是源于月球和太阳对海水的引力作用所致.潮水在涨落中蕴藏着巨大能量,这种能量是永恒的、无污染的能量.我国目前可以开发的潮汐电站大约有一千万千瓦.和一般的水力发电相比,潮汐能的能量密度比较低,因此开发成本较高.

7.要突出加快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广大的农村地区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应用条件优越、发展空间巨大.在农村地区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可节约与替代大量常规化石能源;可以加快改善农村民房、农村中小学、农村卫生院等公共建筑供暖设施,保障与改善民生;可以带动清洁能源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扩大内需与调整结构.支持在农村、边远地区和条件适宜地区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使优质清洁能源比重有所提高.因地制宜、因需制宜,统筹城乡能源发展.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已列世界前茅,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同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矛盾日趋突出,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农村能源产业市场化.建立区县农村能源怎么写作体系,推进农村能源市场化,管理标准化,怎么写作社会化、专业化.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杜祥琬认为:2050年前的40年,是我国能源体系的转型期.能源体系要从现在比较粗放、低效、高排放、欠安全的能源体系,逐步转型为节约、高效、洁净、多元、安全的现代化能源体系,能源的结构、“颜色”、质量都将发生革命性的变革.2050年后,我国将拥有一个中国特色的能源新体系,我国将进入比较自由的绿色、低碳能源发展阶段.我国未来的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判断杜祥琬:《能源科学发展观研究概要》,《科学时报》2011年3月1日.

四、发展低碳科技,加强低碳立法

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能源需要科技支持和法律保障,因此必须加强低碳科技的发展,加强低碳经济和低碳能源的立法.

(一)加强低碳经济和低碳能源发展的科技支撑

发展低碳经济、低碳能源必须发展低碳科技,低碳科技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低碳能源动力之源.二十一世纪的能源科技,将会极大的改变世界的政治格局和地缘政治.低碳技术也称为清洁能源技术,主要指能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能源结构的主导技术.发展低碳技术,使节能减排以科学技术进步为支撑,一方面大力推广使用现有技术可控的低碳能源;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积极开发高效、经济、实用的低碳能源新技术,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将其转化成实际生产力.但我国在低碳技术的研发方面还面临诸多困难.一方面,缺乏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另一方面,我国低碳技术项目特别是大规模的示范项目的投资主要依靠政府临时拨款和政策贷款,以及国际机构的捐款和贷款,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力推进低碳科技创新,加强低碳科技支撑.


低碳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发展低碳技术主要包括发展降碳技术、消碳技术,零碳技术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低碳经济依靠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能源清洁化利用是低碳发展之本,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和节能新技术,促进碳吸收技术和各种适应性技术的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能源技术的现实途径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化石能源的洁净、高效利用.特别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决定我国目前发展低碳能源技术的重点在于煤炭的洁净高效转化利用和节能减排技术.高碳能源低碳化发展,主要依赖煤炭清洁利用这种低碳技术.未来几十年,煤炭在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主导作用不会改变,同时煤炭生产和利用中引发的环境、碳排放等问题也会日益突出.2012年4月,科技部发布的《洁净煤技术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指出,洁净煤技术是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规划提出了未来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即发展高效洁净燃煤发电、先进煤转化、先进节能技术、污染物控制和资源化利用技术这四类技术.

2011年底由科技部发布的《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2011-2015)》提出,“十二五”我国能源科技的发展将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安全、高效、低碳”的要求,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着力点,按照“提效优先”的原则规划能源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立“四位一体”国家能源科技创新体系的构想.我国能源科技水平有了显着提高,但核心技术仍然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主要关键技术和设备依赖国外,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能源安全、高效与清洁开发利用等技术领域存在较大差距.适合我国复杂地质条件的煤层气和页岩油气勘探、开采与利用技术体系尚未形成.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低碳能源技术革命中的国际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强能源科技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要加强能源互利合作,优化能源结构,协同保障全球能源安全,力争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能源发展道路,为保障全球能源安全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低碳经济和低碳能源的立法

为了实现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低碳能源的积极推进推广,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法律支撑保障体系和政策激励机制.

首先我国应该健全发展低碳经济、低碳能源、低碳技术的法律政策体系.我们应重视运用法律调控机制来解决低碳经济、低碳能源问题.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解决办法是碳减排,而发展低碳经济则是实现碳减排的最佳途径.与此相适应,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法律,主要是指与控制温室气体人为排放有关的法律和政策,包括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和政策.英国、美国、德国、日本、丹麦、芬兰、荷兰等国近几年分别推出了各种低碳经济法案,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法律的保障.有的国家制定了气候变化税、能源税和碳税制度等经济政策,对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燃料开征国家碳税.美国一些地区建立了碳排放贸易制度,实施企业自愿减排计划等系列政策,建立了排放贸易机制、碳信托基金等激励机制.

低碳经济与低碳能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低碳经济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要对我国先后制定的能源与环境法律法规进行低碳化改造,如对《电力法》(1995年)、《煤炭法》(1996年,2011年修改)、《节约能源法》(1997年,2007年修订)、《节约能源法》(1997年,2007年修订)、《可再生能源法》(2005年,2009年修订)《清洁生产促进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2010年)及其已经颁布了与之配套的行政法规、规章和地方法规等进行低碳化改造.这几部能源法律的低碳化改造的意义在于:促进了开源、节流和环境保护三者的结合,这些法规总结了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有益经验,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线,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作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制定《低碳经济促进法》,构建以低碳经济基本法为统领,以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法规为主干,以技术标准规范和管理标准规范为内容,以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刺激和市场推动形成的激励机制为支撑的完整的低碳经济法律体系.

其次,着重健全节能环保法律法规.推进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加快制定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机动车污染防治条例等行政法规.修订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能效标识管理办法、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

再次,进一步建立健全低碳能源法律体系,促进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确立能源中长期规划的法律地位.能源立法的主旨是安全、清洁(低碳)、高效.采取的主要法律措施包括:①加快制定和修改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法等相关法规,进一步强化清洁、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②制定与低碳能源法相配套的法规和政策,建立低碳能源研发、开发基金,建立清洁发展基金,通过经济、法律等途径引导和激励国内外各类经济主体参与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的清洁发展;③加快推进中国能源体制改革,建立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体系;④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机制建设,培育持续稳定增长的低碳能源市场,健全低碳能源发展的市场环境与制度.⑤建立政府主导的低碳法律政策激励机制,如设立碳贸易、碳金融、碳基金;⑥建立低碳经济技术标准体系,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不断提高建筑物的能效,执行更高的产品标准,并将低碳能源技术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中.

又次,法律助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我国的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虽然都已经居世界前列,但在能源供给和利用方式、技术创新和体制建设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因此,要始终坚持高效利用能源、综合利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原则.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必须建立“科学用能”机制,实施节能减排.“科学用能”是从能的梯级利用、清洁生产、资源再循环等基本科学原理出发,强调依靠科学技术来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推进用能的合理性与高效性.这是保证能源持续供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污染排放的关键途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保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是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方针和基本国策.

最后,重点把握好低碳能源立法的关键重心.建立低碳能源基本法律制度,建立节能减排的激励机制,强化能源法治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提高能源效率,维护能源公平,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根本保障和有力措施,需要经过长期不断的调整和改革,形成一整套完整、科学的能源管理制度和机制框架.综合型的能源法将着重规定能源领域带有共性的问题,包括能源战略、能源发展规划、能源行业管理、能源结构优化、能源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可再生能源的促进以及能源储备和应急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填补现行法律空白,解决现行法律难以解决或者没有解决好的问题.现阶段的能源立法更应着重解决能源领域突出矛盾和重点问题.在立法层面实现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理念,低碳经济理念下的能源法的生态化.能源法律政策的重心也应从着重稳定而充足的能源安全供应到注重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低碳社会”,实现能源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双赢.

结语

气候变化对我国现有发展模式、对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能源技术自主创新等领域均提出了现实的挑战,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它不仅仅会改变能源结构,改变产品结构,而且会更进一步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未来我国能源发展必将从偏重保障供给为主,向科学调控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转变;从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模式,向科技创新驱动型的发展模式转变;从严重依赖煤炭资源,向多元、绿色、低碳化能源发展转变;从各种能源品种独立发展,向多种能源互补与系统的融合协调转变;从生态环境保护滞后于能源发展,向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协调发展转变;从过度依赖国内能源供应,向立足国内和加强国际合作转变.“十二五”期间,我们应该致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致力于发展低碳能源,从高碳能源走向低碳能源,致力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排放和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责任编辑: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