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属性新

点赞:4272 浏览:1306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属性可展现为三个层面.从学科分类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属于软科学领域,是多科融合的交叉边缘学科;从价值取向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指向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是服从怎么写作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应用性学科;从比较视角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向度”的意识形态教育类学科.

[关 键 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理论属性

[作者简介]刘新庚,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高超杰,中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河南理工大学教师,河南焦作454000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4-0083-05

理论属性指的是学科理论表现出的内在联系性和逻辑性,是反映学科最一般、最本质的特性,是划分学科归属的根本标准.学术界对于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确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下属的二级学科曾有许多争论.有学者认为“这种划分存在逻辑上的不周延”.学科属性不清晰,势必制约学科的纵深发展.而回答这一问题,则必须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如何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表现出的政治学、教育学尤其是德育学的属性特征;二是如何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属性:三是如何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立的“中国特色”问题.正是基于这三个方面的内在逻辑,可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出更清晰的认识和界定.

一、从学科分类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属于软科学领域,是多科融合的交叉边缘学科

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托尼·比彻(TonyBecherl从认识论和社会学角度运用四个维度对所有学科进行了分类.托尼·比彻所讲的认识论视角包含硬,软(softversushard)和纯/应用(pureversusappli-ante)两个维度.硬/软维度是以学科领域的所有学者对某一特定的研究范式或理论体系的认同程度来描述学科理论属性的一个指标,认同度高,则学科硬度高、软度低;认同度低,则学科硬度低、软度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建立是在大量借鉴政治学、教育学、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门相关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这不仅有基本理论的借鉴与融合,还有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式的植入,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在理论属性上是一门研究范式多元的软学科,不像自然科学领域内的交叉学科有着认同度较高的研究范式.多范式的问题源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借鉴移植.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在上述学科的结合部、交叉处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学术概括和规律的理论探究.这一形成方式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多科融合的交叉边缘学科的理论属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的融合.“思想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关于思想观念的教育.“政治教育”是统治者向社会成员传播政治观点、培养政治情感、使社会成员形成一定的政治认知、政治信念、政治理想,并达到政治参与和政治认同目的的实践活动.两者的融合结果,就是思想教育有了政治特别是主导政治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政治教育可以通过思想教育的形式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样融合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受政治制约的思想教育.是侧重于思想理论方面的政治教育.政治性的要求与人们的思想现实的差距只能靠商谈、对话和理性说服以达成共识.这种共识的达成是因为“对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共享信念——他们对话行动中提出的有效性主张的主体间承认所产生、甚至所强化的那种共享的信念——蕴含了对涉及行动之若干义务的默认.就此而言,这样一种认可创造了一个新的社会事实”.也即是通过思想教育的形式达成政治教育的目的.为实现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理论指导方面就涉及多门学科的相关理论.作为专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自然有了融合性的多范式的理论特征.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的融合.在研究者的视野中;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是有着明显的区分的.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人文学科的核心是文史哲,对象是人文世界,人文世界具有精神性、意义性和价值性的特征.“研究人的价值和精神表现”是人文学科区别于社会学科的重要特征.社会科学旨在探寻社会规律,获得关于社会事务及其运动变化的知识,社会科学所关心的是人类活动的功能与效果;人文学科的旨趣在于探寻人的生存意义,表达某种价值观念和价值理想,为人的行为确立某种价值导向同.另外,国际上有四种比较权威的学科分类体系在社会学科(socialsciences)与人文(humanities)上有着清楚的分界.那就是认为社会科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有时也起到连接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作用.从研究对象上看,社会学科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即人的行为;人文学科研究人的文化生命,即人的本质.从研究作用上看,人文学科能够提供价值体系,对人的精神起根本作用,因而对人和社会似乎不具有明显的实际运用;社会科学对社会的影响较为直接,如法学、管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借鉴的相关学科中,哲学、学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而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则属于社会学科的范畴,教育学一般也归于人文学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既有人文学科的属性,又有社会学科的属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人学范式走的就是人文学科的研究道路,社会哲学范式则是走的社会学科道路.思想政治教育学更多地关注的是社会政治关系和道德关系,更应该属于社会科学的领域,只不过它是带有人文学科特征的社会科学.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坚持了一条交叉发展的路径.交叉学科是现代科学发展的综合形式与重要趋势,也是科学深刻变革与日益丰富的表现,是不同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兴学科,学科之间的融合是通过交叉来实现的,学科交叉是新兴学科产生的必然途径.进入20世纪之后,由两门学科交叉产生的学科不断出现,跨度也越来越大,也出现了三门以上学科交叉的新学科,如医学化学地理学、物理生物化学、教育社会心理学等.按照交叉程度可以将交叉学科分为六种类型,即比较学科、边缘学科、软学科、综合学科、横向学科、超学科或元学科[91&80-82).思想政治教育学最初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科学化而形成的学科,逐渐与政治学、教育学和学等交叉融合,又大量借鉴了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概念.从交叉程度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学属于边缘学科和软学科的层次,但尚不能达到软学科要求的以管理和决策为重心问题的层面.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具有软学科特征的交叉边缘学科.二、从价值取向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指向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是服从怎么写作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应用性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的理论教育和课程设置都是围绕主导意识形态的需要展开的.“在正式课程方面,意识形态试图回答这类问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对谁最有价值等从意识形态角度看,常常是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形成课程.”[10w172)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中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实践回答.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必然在本质属性上反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科属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而诞生的学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造、理论宣传、理论教育始终是结合在一起的.早在1847年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章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宣传工作”的概念.并要求大家要有“革命的毅力并努力进行宣传工作”.他们也规定了理论教育的基本任务、主要内容和具体形式,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立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也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参考.列宁提出了“政治教育工作”的概念和“灌输理论”,指出“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共产主义者”.而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则成了学科建立的直接理论依据.提出:“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武装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完不成的.”“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生命线.”“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等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问题提上日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得以建立.这一阶段,我们党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从经验总结到理论建构的转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更是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提供了新时期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也是顺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需要的理论成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灵魂的学科.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直接的理论依据,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和实践创新.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根本理论依据.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成果也不断丰富和发展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架构,塑造着学科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具体来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肯定了思想意识和社会存在的依赖关系,证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地位;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则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的确定依据;社会意识形态理论告诉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众多理论创新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学科建设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宗旨的重要原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人学研究范式建构的重要理论依据.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论述构成了学科的直接理论依据.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我们党也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概括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指出是培养四有新人;另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灌输”的理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关于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论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要齐抓共管的思想等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来源.我们党近年来出台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更是继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也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理论研究的直接理论依据.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坚持全面发展观,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按照人应有的本质,“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学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深入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二是深入研究社会思想意识的变动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引导人们形成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取向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其理论出发点和价值追求都是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只能在共同体中才能实现.因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能力的手段等个人才能有个人自由”.这一思想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明确了目标.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更是鲜明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此,从以上经典论述可以看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命题和价值追求,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思想政治教育学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作为学术诉求,是从实践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具象化,也是其作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科应有的学术价值取向.

三、从比较视角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向度”的意识形态教育类学科

国外也是有意识形态教育类相关学科的,如宗教学科、公民教育学科等等.而作为独立学科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特有.我们可以称之为是学科研究取向上的“中国向度”,意思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科存在的意义主要在于结合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实际,指导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并获得理论上的创新成果的意识形态教育类学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这里主要指“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在理论属性上的“中国向度”主要源于以下两点:(一)德治传统是学科“中国向度”的思想基础.中国传统社会的思想文化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思想为代表型文化.道德理想的播化成为社会秩序建构与维护的关键性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这种思路在治国主张上的体现,就是对“德治”的肯认与推崇.统治者的道德成为德治是否顺利实行的关键环节.圣王和君子作为儒家思想的理想人格,居于社会政治生活和道德生活的核心,这就创设了政治生活与道德生活相统一的社会文化环境,使得“内圣外王”成为儒家人格修养的纲领性要求.由此推演出“三纲八目”的修养途径和慎独的修养要求,目的在于塑造道德上成“圣”而政治上“王”之的理想政治人才.因为没有法的约束,过分强调道德的自我调适能力,儒家的德治最终发展到了“人治”.同样,法律如果失去道德性,将不成其为法律,而是对人性的亵渎.法律的制定必须要求相应的道德基础作为基本价值取向,这也就是西方的法律都不与《圣经》道德相违背的原因.我们国家的政治文明建设自然也要符合我国的德治传统倡导的道德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尽管在理论基础上是马克思主义的,但它厚植于我国深厚的传统“德治”文化的土壤必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与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理论的契合,深受传统德治融“政治”于“道德”,以“育德”而“为政”思想的影响,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一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思想政治类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或许也可以看作儒家“内圣外王”学的现代性表达,“内圣”讲的是思想道德的塑造与修养,“外王”讲的是政治实践,“内圣外王”学的核心是道德教化和政治实践,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学科的理论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中国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集体智慧结晶,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政治和思想财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概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设与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大体上是同步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意识形态性的时代特征就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04年,党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并在随后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六个二级学科,将思想政治教育明确归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其实质也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统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形成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奠定学术基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产物,它直接的理论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属性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中国向度”主要指学科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建构.然而过分强调“中国向度”容易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一样.由于缺少自觉的比较和对话的维度,结果会把“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思想政治教育变成只有“中国特色”的“自说自话”的体系,最终走向封闭僵化的学科道路.因此,开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国际视野是学科建设的自觉追求和重要命题.

首先,从实践理性层面上,要确立全球化语境和国际视野中的中国问题视域.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各种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呈现出复杂联系和共性特征,任何国家和地区的本土性问题同时也成为世界性问题,任何世界性问题都同时也表现为本土性问题.就我国现实来说,经济问题都会在社会思想政治领域有所反应,而价值问题、问题、政治问题更是直接地影响着人们思想意识变化.西方发达国家所经历过的现代和后现代的问题,我们正在不同程度地体验或面临;我们在发展中所成功解决的实践问题和路径探索、理论创新都不是孤立层面的“中国特色”的问题,而是国际视野中的具有“普世意义”的中国问题,是与全球性问题相互交织的中国问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实践经验既是中国的财富.也应当成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共享的精神财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应当从这样的高度和视野来审视中国问题,设计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对具有世界意义的思想政治问题进行总结和升华.

其次,从文化精神层面讲,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应该在开放交流中碰撞交融.以此为新的契机形成新生的文化精神更能丰富普世价值的现代性内涵.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不可能在文化世界里唯我独尊.它既然是一种文化类型,就必然有着自身的优势和弱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我国的一种文化现象,其文化诉求不能只停留在强调自身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的城堡里,而应该以更加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走出去,广泛开展与世界上各种思想文化热点的对话碰撞,努力对全球范围内思想文化领域的焦点问题作出“中国回答”,由此获得一种包含着中国文化价值的世界性的文化精神.这才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所应该具有的文化底蕴.否则,只讲究中国特色、中国元素而不能在世界思想文化交流中占有一席之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科存在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和力量就显得微不足道.

最后,在理论理性层面,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坚持用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人民,更需要建立起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世界上各种有影响的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的直接对话.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宽广的理论视野和问题导向下的理论价值.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就像世界范围内文化精神的交流包容一样,理论创新更多地依赖不同理论话语和理论形态的交流对话.正如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生命力并不体现在被标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真正生命力也不能仅仅体现在党的领导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地位的论断和定位上.只有在和其他社会科学理论之间围绕人类共同关心的有关人类生存发展的社会现象、社会思潮展开的对话、审视甚至是批判交流中,思想政治教育才有可能获得理论创新的动力和理论价值的自觉自信.

综上所述,从学科大类上,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一门软科学,是一门多科融合的交叉性的边缘学科,有着政治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属性特征.从理论归属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怎么写作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应用性学科.从自身特点来看,它是一门扎根中国传统德教文化,厚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土壤中,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意识形态教育类学科.应该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尽管从学科归属上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二级学科存在,但它也是所有二级学科中理论体系最成熟的,理论触角明显超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范畴,是可以考虑建构一级学科的.

[责任编辑:胡彩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