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导方式探析

点赞:33400 浏览:15564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导性主要通过学科主导、舆论主导和生活主导实现.其中,学科主导又通过正面灌输与反面批判维护实现其话语主导性;舆论主导并不等同于“舆论一律”,通过培育“意见领袖”、运用“议题设置”、坚持“第一时间”引导和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实现其话语主导性;生活主导则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生活世界转向和生活话语表达实现其话语主导性.

【关 键 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科主导;舆论主导;生活主导

【作者简介】黎海燕,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博士;施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教授;何小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教授,博士,广东茂名525000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5-0041-05

话语“是一种权力关系”,它“意味着谁有发言权.谁无发言权”.话语产生知识和权力.有了话语.“一部分人所说的和所想的就变得无足轻重,而只有特定的声音能够被听到,并被认为是有意义和具有权威的”.那些“特定的声音”,便具有了“话语权”,由此生产知识,并以其知识统治其他声音.随着大众文化的强势崛起,诸多世俗化、功利化、享乐化的“杂音”使得我们的主流话语“杂音绕梁”.面对此情此景,思想政治教育理应发出自己“特定的声音”,奏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从而主导大众文化所发出的参差不齐的诸多音符.主动掌握话语权以正视听,使大众能继续聆听主流话语的声音.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分析大众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导的方式入手.进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的大众文化中掌握话语权提供理论支撑,最终实现以主导的话语实现话语的主导.

一、学科主导

在马克思看来,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其他阶级的思想从属于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阶级调节着思想的生产与分配.就发生学意义而言,话语的工具特征源自学科的本质属性且怎么写作于学科建设的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其话语体系在多元的大众文化所构建的狂欢式话语世界中的主导地位.且这种学科层面的主导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导“众声喧哗”的大众文化话语的首要方式.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这种学科主导主要从正反两个方面一破一立发挥其主导功能,维护其主导地位.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学科主导通过正面灌输实现其话语主导性

首先.灌输范导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科主导的核心.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列宁在其“灌输论”标志之作《怎么办?》中更是系统阐述“灌输论”的思想,认为工人运动不可能单独产生科学社会主义,“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而“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因此,必须将社会主义意识“从外面灌输给工人,即只能从经济斗争外面,从工人同厂主的关系范围外面灌输给工人”.灌输历来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概念,思想政治教育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灌输理论而不能有丝毫的松懈甚至放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科主导的首选便是灌输,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科主导方式必须始终坚持而不可忽略的重要途径.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学科主导通过反面批判辩护实现其话语主导性

葛兰西认为,国家的本质实质上是“暴力加上同意”.它必须立足于一定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其功能,即马克思-韦伯所谓的“合法性基础”.韦伯还将这种合法性进行细致的分类,包括“神授的、传统的和法理的”等三种类型.姑且不论对这种价值和意义系统的类型界定是否科学准确,其存在的必要性是无可争议的.换言之,任何一种政治制度的维系和发展都离不开公众的信任、支持与义务承担.某种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如果获得了人们的认可,即人们愿意服从它,愿意对它承担义务,既可以有效降低政治治理成本,还可以极大的促进社会整合与政治团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国家都需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为其存在合理性与合法性进行价值辩护,一旦缺乏有力的话语辩护.任何国家制度都难以维持.一般而言.国家的这种话语辩护体系都是以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为核心.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导方式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们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就我国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通过这种学科层面的主导而成为国家话语辩护体系的核心.“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彻底的理论体系,具有极强的批判辩护功能.因此,以其作为宣传内核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自然也具有强有力的批判辩护功能,并且这种批判辩护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的本源功能,通过这种本源功能的发挥来维护思想政治学科的主导地位.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导.


二、舆论主导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社会舆论主要指群众的言论,是“公众对其关心的人物、事件、现象、问题和观念的信念、态度和意见的总和,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并对有关事态的发展产生影响”.社会舆论成分复杂,既包括积极的成熟的舆论成分,也包括落后的甚至反动的舆论成分.中西方政治文明历程告诉我们,引导并调控好社会舆论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与社会和谐的重要一环,是执政党必须充分考虑的重要部分.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巩固,对于人民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尤其是现代社会,随着大众传媒的日益发展,社会舆论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影响人们思想与行为的重要力量.即马克思所谓的“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应对社会舆论予以充分的重视,一方面要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对其进行合理引导;同时又要对其加以有效利用,充分发挥这种“第四权力”的作用,通过主流舆论的声音来奏响主旋律的强音.从这个意义上说,舆论主导可以成为并且应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导的重要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舆论主导并不意味着“舆论一律”,即应在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下尊重舆论自由,保证舆论的相对独立性.作为一种自在的意见形态,舆论“不同于自为组织的纲领政策,不可能对各种问题都表现得十分理智”,因此,“舆论中同时含有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是正常的”.马克思1842年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中,尖锐地抨击了舆论专制的弊端:“你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只要承认舆论的自在性就不能不承认“舆论一律”的荒谬.

事实上,一个社会存在多种声音并不可怕,真理总是需要经历一个被发现被接受的过程,有时候这个过程还很漫长,并且还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但是,如果人们不谈论真理,就不可能发现真.并且,在很多情况下有些真理听起来的确不悦耳,但却是社会和谐和进步不可或缺的音符.“今天的异端邪说,一定会成为后日的通论常谈”.如果硬要将舆论划为一条线,并且将稍微超出其边界的舆论压入线内,使之表现为清一色的整齐划一,人类文明的进步将要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舆论主导是一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支配下的引导,既保证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允许各种言论、各种思潮的自由表达,并用主流意识形态的强音对其进行引导、规范和整合,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导权.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舆论主导应注重“意见领袖”的培育

“意见领袖”(OpinionLeaders)由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拉扎斯菲尔德在其“二级传播”理论中提出,认为“信息总是先由大众传媒传递给社会成员中的少数意见领袖,然后再由意见领袖扩散给其他的社会公众.”信息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并不是毫无阻碍的从传播者直接流向受众进而影响其态度和行为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际关系等相似度检测因素的干扰.其中,与受众关系平等并被大众所熟识、信赖并尊重的这一类人,即所谓的“意见领袖”往往在人际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他们作为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过滤环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人.

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所传播的内容往往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表现出原则性、理论性及前瞻性等特征.一般大众在理解和接受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定困难,因此需要有人充当“意见领袖”来放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声音,对其内容进行深度解释,以此帮助大众真正理解消化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舆论主导话语自然应重视意见领袖的培育.由于“意见领袖”的强势话语,当人们个人的意见与“意见领袖”所主导的强势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往往会逐渐改变个人意见而倾向于强势意见.当“意见领袖”所主导的强势意见得到越来越多公众的认同的时候,便形成了公众的群体意见,这便意味着舆论的形成.也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舆论主导的实现.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舆论主导应正确运用“议题设置”

“议题设置”(Agenda-setting)是传播学中的另一重要理论.认为大众传媒经常通过报道重心的选取来构筑公共讨论或关注的轻重缓急.虽然这样不能决定或左右大众针对某一事件的具体看法.却可以通过提供相关信息并安排相关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关注点和关注度,即“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howtothink),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whatt0thinkabout)”.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导是一项“理论武装”与“思想引导”的工作,这种主导话语发挥作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设置议题并展开议题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在通过舆论主导话语的过程中应重视议题的设置.需要注意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在通过舆论主导话语的过程中,其议题设置应贴近大众实际,尽量避免那些“宏大叙事”的议题,而应注重“细节描写”,选择与公众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议题予以设置,如此才有可能利用自身话语吸引大众.进而对其进行引导.

(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舆论主导应坚持“第一时间”引导

梅尔文·德弗勒的“媒介依赖论”认为,当社会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突发性事件)而情况不明时,受众由于急于了解情况,往往是谁快他便异常依赖谁.信息时代,信息的传播既不是传统媒介的以“天”或“小时”为单位,而是以秒为单位.这样,当面临重大变化,尤其是突发性事件时,一旦有人赶在主流舆论之前发布并传播一些失真的、虚检测的甚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截然对立的舆论信息,并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时,势必会产生滚雪球的传播效应,进而使社会主流舆论处于一种危险的被动状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社会舆论主导话语权的时候,必须抢占先机,坚持“第一时间”原则,第一时间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微博等大众媒介发布和传播信息.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唯有如此才能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有效发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强音.

(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舆论主导应主动占领网络舆论阵地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1月15日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中国内地共有八省市超过一半常住居民已转化为网民.其中北京、上海超过70%的常住居民为网民.已达到北美、西欧和日本、韩国的水平.广东、福建、浙江、天津、辽宁、江苏等六省份约50%-60%的常住居民为网民.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带来了传播领域的革命性变革.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逐渐成为跨媒体、跨区域、跨层次舆论传播的重要媒介,成为新兴的舆论生成的策源地、舆论传播的集散地和舆论交锋的主阵地,社会舆论从现实社会拓展到虚拟社会,形成网络舆论,即“网民关于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网络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日益广泛、深刻,承载着大量价值观念和政治态度的互联网逐渐成为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交融的前沿阵地,同样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阵地.西方敌对势力往往利用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且煽动力强的互联网推行网络话语霸权,对大众进行思想渗透,混淆视听,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造成极大干扰.作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公共领域,各种思想观念、政治倾向和价值观念等在互联网上充分集合、碰撞,造成网络舆论的主题分散、导向不明,呈现出自由化、多元化、开放性和不可控性等特征,使社会舆论领域局面更加错综复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舆论主导必须重视网络舆论的引导.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大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话语权.

三、生活主导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生活本身便具有教育的价值.瑞士大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最早明确提出“生活具有教育的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认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的就不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生活与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关性与重叠性:教育是生活的一种,生活具有教育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应注重发挥生活世界的教育作用.“当一个人按照课程规定把整个道德压缩成几节道德课,并在一周之内用比较短的间隔来不断重复这几节课的时候,他很难满怀地完成这项工作,因为这种间歇性的课程特点几乎不足以给儿童留下任何深刻或持久的印记,而没有这些印记,儿童就不能从道德文化中获得任何东西.”涂尔干在此对学科化的德育课程予以批判,认为道德教育在时间上不能专门化.生活中的任何时间,道德总是或隐或显地发挥作用,专门的道德时间或与道德无关的非道德时间并不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生活主导提供合理性依据,生活主导理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导的重要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世界中,生活世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而言.除了是其重要载体、重要内容之外,同时还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方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而言,生活世界是其现实的、直观的、先在的和不可忽视的重要“语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总是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之中,总是在“生活世界的视野内运动”,并通过现实的生活体验不断揭示其话语的内涵.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生活世界转向

综观整个教育领域,“教条化”和“抽象化”是很严重的病症.教科书里的那些史实,无不因其庄严、冷漠和宏大的叙述,使每位受教育者备受折磨,以致人们渴望接受教育的心情远不如渴望遗忘来得坚定.与这种现象相对应的是教育对日常生活的遗忘.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而言.无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认识,还是对公众自身发展的定位,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都停留于后现代主义所批评的宏大叙事,而将与人们息息相关、且构成个体生存之文化根基的日常生活世界置于理论视野之外.“大学不应仅是旧经验的历史档案馆,而应该是创造未来的实验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生活主导应将目光聚焦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使道德教育回归于“生活世界”.紧扣其生活脉搏,为其提供思考并掌握社会生活的钥匙,而不是对其强行灌输脱离现实生活的空洞道德说教.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生活主导.使其回归到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世界.使得其现实生活成为重要的学习机会,从而引导他们“乐于从生活本身学习,并乐于把生活条件创造成一种境界,使人人在生活过程中学习”,真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最终实现其主导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生活话语表达

一方面,“语言是教育存在的根本方式”.教育不可能脱离作为人类存在方式的语言而存在,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语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媒介,离开语言,思想政治教育便无法开展.另一方面.“语言是一种社会事实”.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在其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道德性和政治性话语体系,以至于被标签为角色语言的称谓.当思想政治教育的言说偏离正确发展轨道而僭越现实生活世界时.我们理应更加关注教育言说与现实生活世界的紧密联系,建立富有生活情趣的教育言说方式和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生活主导通过大量汲取人们生活世界的通俗话语表达.融合了“生活世界”与“意义世界”,实现了对与教育对象紧密相关的“现实生活世界”的回归.通过生活主导,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摈弃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那种说教式、概念化、公式化、粗糙化的言语表述,实现了从价值描述为主到生活叙事为主的转向,从精英式讲述到大众化语态的转向,从灌输式语言到渗透式语言的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