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方法》实践教学设计与效果评价

点赞:14383 浏览:5943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社会调查方法》是一门方法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研究能力、提升教学效果的必然途径.通过各环节的实践教学设计来实施实践教学,并通过问卷调查,对各环节的实践教学设计进行了评价,分组调查的实施方式是符合学生学习要求的,各环节的实践方式、实践时间分配、教师指导方式以及实践效果都是令人满意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

关 键 词:实践教学设计;效果评价;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9-0241-03

一、《社会调查方法》实践教学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围绕社会研究的整个过程展开,它从选题、文献综述到研究设计,从研究资料收集与处理到研究报告的撰写,系统地介绍社会调查一般流程与方法.该课程旨在通过教授学生有关社会调查方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操作过程、方法和技巧,是一门方法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鉴于此,对于《社会调查方法》教学需要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过程,实现教师指导和学生参与的互动统一,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建构知识.按照这一基本思路,《社会调查方法》实践教学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根据课堂教学的安排,按照社会调查方法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和实际社会调查过程的基本环节,在每一环节的教学中都设计出让学生自主实践、亲自参与的实践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教学实践任务,提出相应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到社会调查的实践中来,切实培养学生的社会研究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二、各教学环节的实践教学设计

围绕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社会调查方法》实践教学分为选题与文献回顾环节、研究准备环节、研究资料收集环节、研究资料处理与分析环节、研究报告撰写环节五个依次递进的实践环节.整个教学实践的实施是以学生自由结合组成的调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分组规模为4—6人,尽量男女生搭配合作.

(一)选题与文献回顾环节的实践教学设计

选题与文献回顾环节的实践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如何确定研究的问题,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如何写文献综述.围绕这些教学目标,同时考虑到教学时间、实践经费以及学生的安全等问题,建议研究对象以大学生群体为主,调查范围以龙子湖高校园区为主,然后要求各调查小组根据选题的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原则自主选择研究问题,由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初步确定小组的研究问题.研究问题确定下来以后,围绕研究问题进行文献检索.这个环节是利用学校电子阅览室的资源,老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让学生尝试着在中国知网上检索相关文献.根据检索的文献情况,小组可对初步确定的研究问题再进行讨论,这时老师介入引导和点评,并最终确定小组的研究问题.研究问题一旦确定下来,将贯穿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同时,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己所检索到的文献都要写一篇文献综述,以作业的形式交上来,老师根据学生写的文献综述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对于不符合文献综述要求的,要求学生重写,以使每个学生都要学会如何写文献综述.

(二)研究准备环节的实践教学设计

研究准备环节包括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旨在教会学生能够对调查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做出系统规划,包括确定调查的对象、研究的思路、调查的内容、调查的方式方法等,尤其是要求学生掌握问卷设计的技术.围绕这一教学目标,首先是要求各小组按照问卷设计的要求和程序,根据小组的研究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初稿并将问卷打印十份;在随后的课堂上进行试调查,即各小组交换问卷(要确保每个小组中都有其他小组的调查问卷),小组成员对其他小组的调查问卷进行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签上姓名,交还给原设计组;小组成员针对其他小组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讨论和修改,必要时找提出意见者进行讨论;各小组将修改好的问卷重新打印一份上交老师审阅;老师对每一份问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并对问卷总体情况做出总结和点评;各小组根据老师的修改建议进行修改,最终形成问卷定稿.

《社会调查方法》实践教学设计与效果评价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调查方法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三)资料收集环节的实践教学设计

资料收集环节的实践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即如何实施问卷调查.围绕这一教学目标,要求各小组两周内,利用课余时间,根据研究方案中确定的调查方式和方法完成正式的问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求指导.

(四)资料处理与分析环节的实践教学设计

资料处理与分析环节的实践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对收集的调查资料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分析,尤其是学会对调查问卷收集到的定量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围绕这一教学目标,同时考虑到避免与《社会统计学与SPSS应用》课程的重复教学,确定以教会学生对SPSS软件的简单操作与基本的描述分析和交叉分析为基本目标,在课堂上老师在PPT上对SPSS的基本操作进行演示,包括如何编码、如何录入,学生在自己随堂携带的笔记本电脑上进行实际操作,遇到问题老师给予指导.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术以后,要求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把问卷调查的资料全部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在随后的课堂上,老师以平时科研过程中建立的数据库为例,演示如何进行单变量描述分析、如何进行双变量交叉分析,学生再根据老师的演示对自己小组的数据库进行描述分析和交叉分析.

(五)研究报告撰写环节的实践教学设计

研究报告撰写环节的教学设计旨在教会学生如何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呈现出来,包括调查的基本情况和调查结论,重点是要学会把研究结果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围绕这一教学目标,要求各小组在两周内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在上课时间,老师在教研活动室坐班,在写作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到教研活动室和老师沟通、商讨.调查报告以书面的形式上交,同时每个小组成员还要写一份社会调查实践总结,以反映出自己在小组整个调查活动中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老师对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评阅,并在课堂上进行反馈和总结.三、《社会调查方法》实践教学成绩考核

实践教学成绩的考核主要以课堂表现、课堂作业、小组的调查报告和个人的社会调查实践总结为依据.课堂表现主要包括平时课堂上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课堂和课下与老师的交流情况,占总评成绩的10%;课堂作业主要是文献综述写作的情况,占总评成绩的10%;小组的调查报告和个人的社会调查实践总结结合起来进行考核,根据小组的调查报告的质量以及个人的社会调查实践总结中反映出来的个人的贡献和收获做出综合评价,占总评成绩的15%.

四、《社会调查方法》实践教学效果评价

《社会调查方法》实践教学设计的效果如何?通过对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101名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方法》实践教学效果评价问卷调查,对该实践教学设计进行效果评价,共收到95份有效问卷.具体情况如下:

对分组调查的满意度

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对于采用分组调查的实践方式,满意的占93.7%,对于采用自由结合、男女搭配的分组方法满意的占91.6%,对于分组规模为5—6人满意的占91.6%.总的来看,《社会调查方法》实践教学设计的分组调查还是很适合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的.

对各实践环节的实践方式的满意度

对于各实践环节的实践方式的满意度评价采用的是“非常不满意等于0分,非常满意等于10分”的标准,让学生根据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感觉,对各环节的实践方式进行评分,具体情况如下:

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选题环节,对“作业加小组内讨论”的方式满意度评价得分均值为7.87;在问卷设计环节,对“小组内讨论和小组间互评”的方式满意度评价得分均值为8.46;在调查实施环节,对“课余时间实施调查”的方式满意度评价得分均值为7.94;在资料整理环节,对“课堂实际操作”的方式满意度评价得分均值为7.89;在撰写报告环节,对“小组内自由分工与合作”的方式满意度评价得分均值为8.31;所有标准差都在1.61以下.由此看来,对于各实践环节的实践方式的满意度还是普遍较高的,说明各实践环节的实践方式是符合学生学习要求的.


对各实践环节的时间分配的满意度

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选题环节,对“课堂4节加课余1周”的时间分配满意度评价得分均值为8.04;在问卷设计环节,对“课堂4节加课余1周”的时间分配满意度评价得分均值为8.39;在调查实施环节,对“课余2周”的时间分配满意度评价得分均值为8.41;在资料整理环节,对“课堂4节加课余1周”的时间分配满意度评价得分均值为8.11;在撰写报告环节,对“课堂8节加课余2周”的时间分配满意度评价得分均值为8.68;所有标准差都在1.51以下.由此看来,对于各实践环节的时间分配的满意度还是普遍较高的,说明各实践环节的时间分配是合理的.

(四)对各实践环节的教师指导方式的满意度

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选题环节,对“个别指导加作业点评”的指导方式满意度评价得分均值为8.44;在问卷设计环节,对“个别指导加问卷点评”的指导方式满意度评价得分均值为8.85;在调查实施环节,对“个别指导”的指导方式满意度评价得分均值为7.95;在资料整理环节,对“个别指导”的指导方式满意度评价得分均值为8.22;在撰写报告环节,对“个别指导加调查报告点评”的指导方式满意度评价得分均值为8.49;所有标准差都在1.51以下.由此看来,对于各实践环节的指导方式的满意度普遍很高,说明各实践环节的教师指导是有效的.

对各实践环节的实践效果的满意度

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对选题环节实践效果满意度评价得分均值为8.11;对问卷设计环节实践效果满意度评价得分均值为8.27;对调查实施环节实践效果满意度评价得分均值为7.97;对资料整理环节实践效果满意度评价得分均值为7.86;对撰写报告环节实践效果满意度评价得分均值为8.37;所有标准差都在1.53以下.由此看来,对于各实践环节的实践效果满意度还是普遍较高的,说明各实践环节的教学设计是有效的.

(六)《社会调查方法》教学实践的总体评价

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总体来说,98.9%的学生对本课程教学实践的总体评价还是比较满意的.

(七)参与社会调查实践的其他收获

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参与社会调查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学习方式等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和改变.

五、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向

尽管该实践教学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关于分组的问题.开始的时候,按照4—6人的规模,自由结合、男女搭配共分成了20个小组,但是中间由于个别同学参加“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原来的小组就出现了人员的变动,导致后期小组规模不太确定,而且小组凝聚力有所下降.

其次,关于实践过程的考核问题.由于是分组进行,难免造成个别同学搭便车的现象,导致其他小组成员感觉考核不太公平.

最后,关于学生主动性的问题.对于调查实施和撰写研究报告环节,表现出学生的主动性不足.在这个过程中,虽然要求各小组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疑问时要及时和老师沟通和商讨,但是在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主动寻求老师指导的学生只是个别人,大多数学生即使遇到问题也不主动去找老师解决,导致调查报告撰写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首先,如果与课外学术活动结合起来,有意愿的同学要提前做好准备,可以与有共同意愿的同学组成调查小组,而一旦调查小组确定下来以后,小组成员不得随意调动.

其次,要加强实践过程的考核.可以先在小组内部让小组对组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最终实践成绩考核的依据之中;可以加强实践过程中的提问频率,一方面督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另一方面也可把提问的情况纳入课堂表现的考评依据之中.

最后,要加强学生主动性的培养.要向学生强调,主动和老师沟通与否将影响最终实践考评的成绩.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主动地和学生沟通,包括发短信询问、在上留言或讨论等,以了解学生的实践情况,遇到问题给予及时指导,以提升实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