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教学中的“视点”关联句式

点赞:21120 浏览:9531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视点”是发话者观察事物的视角和立场.日语中的诸多表达受到视点的制约,“视点”的不同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文章从“视点制约”及“视点的一贯性”原则出发,分析日语授受句、被动句及移动句中的视点问题.

日语教学中的“视点”关联句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视点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关 键 词】视点;授受句;被动句;移动句

一、“视点”的先行研究

(一)视点的概念.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视点可以理解为发话者观察、描述某一事件时所处的位置或所采取的立场.“视点”可以是表现在词、词组、句子、语篇等不同的语言单位上的发话者对于客观事象的把握方式,它包括把握和捕捉信息时不可或缺的发话者的立场、心态、思维模式等.

(二)视点的原则.以久野暲、森田良行为首的诸多学者先后运用了视点的概念分析了语言学中的文法现象.森田指出:日本人乃至日语,离开了“自己”甚至都不能把握世界,是以“我”为中心的语言.说话者通常是以“我”为视点描述事件的发生.久野暲更提出了“共感度·说话当事人视角·视点的一贯性”这一关于视点的三原则.“共感度”:是一种“共情”能力,一种设身处地的从他人的角度看待和感觉世界的能力,即将自己同化为周围世界的一部分去看待事态的发展.“说话当事人视角”:是指说话人必须始终以自己的视角为中心,不能舍自己的视角而以别人的视角为中心.日语是“自己中心型”的语言,除了一些特殊文体,总是将视点置于说话者本身,以“自己为中心”来描述事件.“视点的一贯性”:即从某个具有贯通性的视点(即统一视点)来对事件进行描述.

通过诸多学者的阐述,我们可以把视点原则概括为以下两方面:

1.视点制约原则.认知语言学中,把由“视点”“共感度”决定表达方式的规则称为“视点制约”.视点制约强调发话者应该根据自己的视点表述问题.同时,作者在选择视点时,应该遵循本人优先于他人,亲近者优先于疏远者,有生命的优先于无生命的规律.

2.视点的一贯性原则.从类型学的角度来看,日语是视点一贯性很强的语言.在同一事件的描述中,要求用统一的视点来完成描述,否则会造成听话者思路上的混乱.

在以上原则的制约下,日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下面以授受句、被动句、移动句为例展开论述.

二、视点与三种句式的关联

视点与授受句

森田指出:授受表达是一种表达说话者意识的表达方式,说话者一贯从“自己的视点”出发,来把握自己与听话者的关系,与事件中的人物、事物的关系,具体的文章或谈话则在这个立场上展开.日语授受表达中授受动词的选择取决于说话者把自己的视点放在事件中谁的位置上来进行描述.

1.“あげる”系列.表示说话人(我或属于我一方的人)给对方(你或别人)某物或者为对方做某事.其中,当补语(接受者)地位比说话人高时,用“さしあげる”;同等时用“あげる”;当接受者地位低时或为动植物时用“やる”.此类表达的视点在主语(即授予者),发话者站在主语的立场上描述事件的发生.

例1a李さんは妹に辞書をあげました.

b妹は李さんに辞書をあげました.

按照日语“以自己为中心”的视点制约原则,说话者要把授受行为中的授予者和接受者,根据与说话者的远近关系来进行区分,要从更亲近的人的立场去描述事件.因此,上述表达中,作者只能选择属于自己一方的“妹妹”作为视点对事件进行描述,反之则不太自然.因此,正确表达为b.

例2a王さんは李さんに腕時計をあげて、李さんはその腕時計を大事にしています.

b王さんからもらった腕時計を李さんは大事にしています.

a句中前半句的视点在小王,后半句的视点在小李,违背了视点的一贯性原则,因此,正确表达应为b.日语表达中说话者的视点应该统一,否则会造成听话者思路的混乱.

“あげる”系列构成的授受表达中,无论是第一人称给第二人称,还是第一人称给第三人称,抑或是第三人称之间的授受,视点都在主语即授予者身上,说话人必须与授予者是同一方的人(作主语),否则不能用这一表达形式.在这一表达中,应遵循:视点人物作句子的主语,并且为授予方的原则.

2.“もらう”系列.表示说话人(我或属于我一方的人)从对方(你或别人)得到某物或者请求对方做某事.当授予者的地位(补语)比接受者(主语)高时,用“いただく”,其余情况用“もらう”.此类表达的视点在主语(即接受者),说话者站在主语的立场上描述事件的发生.


例3a父は私からタバコをもらいました.

b父は友達からタバコをもらいました.

上述表达中,a违背了日语视点制约的原则,选择了父亲作为主语,显然是不正确的,正确的表达应为b,符合视点制约的原则.

由“もらう”系列构成的授受表达中,无论是第三人称授予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授予第二人称,抑或是第三人称之间的授受,视点都在主语即接受者身上,同时,说话人必须与接受者是同一方的人(作主语),否则不能用这一表达形式.在这一表达中,应遵循:视点人物作句子的主语,并且为接受方的原则.

3.“くれる”系列.表示对方(你或者他人)给说话人(我或我方的人)某物或者为说话人做某事.当授予者(主语)比接受者(补语)地位高时用“くださる”,其余情况用“くれる”.此类表达的视点在补语(接受者),发话者站在补语(接受者)的立场上描述事件的发生.

例4a私は先生に日本語を教えてくださいました.

b先生は私に日本語を教えてくださいました.

由“くれる”系列构成的授受表达中,视点要求放在接受者身上,接受者做补语,后面接助词“に”.因此,a句的表达是错误的,此句话中接受者应该为“私”,视点应该放在“私”,后面接助词“に”.正确的表达应为b.由“くれる”系列构成的授受表达中,无论是第三人称授予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授予第二人称,抑或是第三人称之间的授受,视点都在补语即接受者身上,同时,说话人必须与接受者是同一方的人(作补语),否则不能用这一表达形式.在这一表达中,应遵循:非视点人物作句子的主语,并且为授予方的原则.

视点与被动句

被动句是指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被动句是日语的常用表达句式之一,日语的被动句也与视点有着密切的关联.

被动句通常用于以下四种场合:

1.动作主体不明或不必出现动作主体时

例5a文明の危機を叫ぶ.

b文明の危機が叫ばれる.

a句表达的是某个特定的人的个别主张;b表达方式是将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进行了一般化的描述.日本人更倾向于第二种表达,日本人的这种想法是基于其对视点的理解.这正是久野暲提出的“共感度”的体现.日本人在理解周围事物时,通常将自己同化为周围世界的一部分去看待事态的发展.

在这种不出现动作主体的无情物的被动表达中,日本人通常将自己理解成社会中的一员来描述事件.同时,这种无情物的被动也可以表示新事物的兴起以及过去发生过的事态.

2.与影响的施加者相比,说话人与影响的承受者关系更近时

例6a弟は知らない男に殴られた.

b知らない男が弟を殴った.

a和b是一组相对应的主动句和被动句.受视点制约原则的影响,应从较亲近人的立场去看待事件会比较自然,更符合日语的表达习惯.在这一事项中,影响的承受着是“我弟弟”,跟说话人关系更近,当然比影响的施加者陌生的男人与说话者的关系更近.因此,选择“弟弟”作视点的被动句更符合日本人的表达习惯.

3.为了使从句的主语与主句的主语一致时

例7a先生が太郎を叱って、太郎は泣いた.

b先生に叱られて、太郎は泣いた.

由于受到视点一贯性原则的制约,正确的表达应使用被动句,将句中视点统一为“太郎”.

4.表达受害的心情时

例8a友達は私のおもちゃを壊した.

b私は友達におもちゃを壊された.

受到视点制约原则的束缚,视点的选择应该遵循本人优先于他人,亲近者优先于疏远者,有生命的优先于无生命的规律.因此,上述例句中应该选取“私”为视点进行描述.

(三)视点与移动句

移动句是由移动动词构成的句子,本文以移动动词“行く”“来る”和复合补助动词“ていく”“てくる”构成的句子作为研究对象.日语中移动句的表达同样是以自己的视点为基点,通过“行く·ていく”“来る·てくる”的使用,来描述动作行为是远离说话者还是接近说话者.

1.“来る·てくる”.当说话者的视点在(接近)移动的目的地时,其描述为“来る·てくる”.它表示向

说话者或话题人物所在的位置或方向移动,这一表达体现了日语“以我为中心”的特性,以自己为基准来描述事件.

例9a皆帰ってきたなと思った.

b陳は日盛りの街を歩いてきたらしく等.

a句中的「帰る」本身具有方向性,通过「てくる」的附加进一步明确了这种方向性与说话者的关系,表示大家的移动是在朝向说话者,此时说话者的视点在(接近)移动的目的地;b句中“陈”的移动也是在朝向说话者,视点也在(接近)移动的目的地.

2.“行く·ていく”.“行く”表示远离说话者或话题人物所在位置的移动.此种表达分下述两种情况:

当说话者的视点在(接近)起点或移动主体时,其描述为“行く·ていく”;当说话者的视点远离移动主体、起点及目的地的位置时,此时描述为“行く·ていく”.

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句:

例10a父と自分と妹の良人とが歩いて行った.

b次郎は大連へ行く.

a句中说话者的视点位于走之前的出发点,移动者是说话者自身,所以是向远离起点的方向前进.b句中的视点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次郎的动作是向远离说话者的方向移动,说话者的视点在(接近)起点或移动主体;另一种是说话者的视点远离起点或移动主体及目的地的位置,属于在较远处发生的从一方向另一方的移动,因其是离开说话者所处位置的移动行为,因此用“行く·ていく”.

同一事物从起点到目的地的移动,说话者所处的视点将直接影响到所使用的移动动词.通过确定是远离说话者还是接近说话者来选择移动句.

三、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一)授受句中,当说话者认为授予者是与自己关系较近的一方,接受者是与自己关系较远的外人时,用“あげる”系列表达,此时,视点人物作句子的主语,并且为授予方;当说话者认为授予者是与自己关系较远的外人,接受者是与自己关系较近的一方时,用“くれる”系列或“もらう”系列表达.其中,“くれる”系列中,非视点人物作句子的主语,并且为授予方;“もらう”系列中,视点人物作句子的主语,并且为接受方.

(二)被动句的四种表达中,要时刻注意视点的特殊原则,即:视点制约和视点的一贯性原则,要遵循“以自己为中心”,本人优先于他人,亲近者优先于疏远者,有生命的优先于无生命的制约原则,并且要在事件的描述过程中保持视点统一,要从一个视点出发叙述事件的发生.

(三)在移动句中,说话者所处的视点将直接影响到所使用的移动动词.在表示空间移动的移动句中,当作者的视点在(接近)移动的目的地时,其描述为“来る·てくる”;当作者的视点在(接近)起点或移动主体时或者当作者的视点远离移动主体、起点及目的地的位置时,其描述均为“行く·ていく”.

综上所述,“视点”问题是日语表达中的一大特色.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日本人的语言习惯及日本人的心理,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日语语言中的“视点”问题,同时又受到了汉语思维的干扰,会导致学习者在学习中出现诸多的错误.授受句、被动句、移动句中都深刻的体现了视点问题的重要性,除了本文中提到的表达之外,日语形容词、代名词、副词、类义副词以及敬语表达都与视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日语语言的学习中,必须认识到视点的重要性,掌握视点的特殊原则才能够真正提高日语语言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