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现状

点赞:16014 浏览:7007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方面存在着认识偏差、监管不力、经费不足、价值偏低等问题.解决的对策主要是更新教育科研观念,加强组织建设,创新培训机制,注重行动研究,改进评价机制,加大成果推广等.

【关 键 词】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存在问题;对策

近年来,教育科研活动在中小学方兴未艾,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活动存在许多问题,这可以从目前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论文中有着比较明显的体现.所以,就中小学教师在其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及解决办法,供大家进行探讨和借鉴.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我国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工作教改中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总体上看,中小学教育科研整体水平仍不够高,远远不能适应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认识误区

目前现在部分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意识较之以前有了较大地提高,并且已经认识到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活动改进,对提高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认识到科研可以使教育教学理论更加完善成熟.但是,从整体而言,部分教师对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存在许多观念上的误区.

其一,搞教育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是专门机构与专业人员的事.很多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只是教书匠,充其量“传道、授业、解惑”,搞教育科研只会分散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二,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学校管理人员只是把教育科研与评先进、评优秀挂钩,把科研工作的进行作为考核教师的手段之一.这会导致一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教育科研只是证明个人能力的一种方式,是提高工资的一种手段,是换取名誉的一种途径.

其三,不少中小学教师把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简单地理解为发表论文的数量多少.他们盲目地通过在各种期刊上发表论文来证明自己的科研能力,甚至为了增加发表论文的数量,不惜把钱花在不知名的期刊上.

2.监管不力

教育科研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教育科研的管理方面来看,学校管理者忽视对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很多学校出现这种情况,只重视立项和结果鉴定时的管理,忽视整个教育科研工作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一些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申报成功,获得立项以后,科研工作就立刻进入停滞状态,申报人员将其放置一边,学校管理者也没有进行指导和管理.直至结题阶段,申报人员才开始找资料,补记录,编写研究报告,东拼西凑,整理出一套材料,拿到一个国家、省级或市级的奖状或证书就告一段落.因此,中小学的教育科研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对课题的监督、检查、成果的鉴定上.另一方面教师在教育科研过程中存在理论指导不足.中小学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缺少足够的时间及时学习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

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现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育科研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3.经费不足

一般来说,对于各级规划的课题,相应的管理部门应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但是,科研经费现状是,科研所需要的经费远远高于管理部门所给予的数量,中小学教师申请的科研项目要想出成果,除了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外,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价值偏低

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有行动无研究、有研究无成果、有成果无转化、有方法论无具体方法、有定性无定量、有叙事无提炼、有课题无问题、有师本无校本、有分析无元分析”等基本问题.教育研究成果价值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许多重要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还相当薄弱,有的还近乎空白;二是教育科研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功能没有充分表现出来.科研的宗旨是要改进实践.教育科研应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怎么写作,真正以改进教学为目的的科研活动并不多.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总体水平不高,已无法适应新形势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工作要求.

二、针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以发展的眼光看,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正面临着功能转型、体制重构及机制创新等问题,需要我们在总结与借鉴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以求得教育科研在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更新教科观念

与专业理论工作者的研究不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贡献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而是为了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因此中小学教育科研“应主要体现以下特点: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着眼于改进工作、先进理念的引领、经常性的反思与总结、有效的交流、分享与合作.”以往许多人对此认识比较模糊,存在着过于追求理论架构,注重构建普遍适应性的“教育模式”的误区,导致教育科研“检测、大、空”,“与实际脱离”、与教师的日常工作相分离.中小学教育科研只有密切关注教育实际,开展群众性研究,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才有可能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自觉、主动地投入,才可能发挥其真正的效用,从而获得永久、鲜活的生命力.

加强组织建设

加强组织建设是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的必要前提.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和完善教育科研的“三个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一是在运行机制上.设置独立的教科室或教科中心,做到人员固定、职能明确;根据学校实际,制定课题“立项”、“评审”及“奖励”条例,为科研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二是在激励机制上.将教育科研与校长评议、教研组考核、教师评聘挂钩;组织开展“教育论坛”、“课例示范”、“论文评选”、“成果表彰”等多种形式的教科活动,多方面展示教师的科研能力;给予成果突出的科研带头人相应的待遇,使其“名利双收”,从而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三是在保障机制上.实现“三个保障”:制度保障,要把教育科研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并具体落实到学校工作计划中去;经费保障,要有专项经费投入,用于课题研讨、师资培训、购写资料等;时间保障,要有专门时间投入,鼓励教师参加业务培训,不能借口“教学任务重”而挤掉科研活动时间.3、注重行动研究

中小学教育科研既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取向,那么行动研究就应成为一种合适的研究方式.因为行动研究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式,以合作、参与为主要特征,以教师为研究者(强调教学反思),以具体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内容,以日常的教育情境为研究背景,以教育活动的改进和教育者的专业提升为研究目的.倡导“开放-合作”的中小学教育研究范式,一方面通过专业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的合作.实现两者在理论背景、研究技术与实际经验之间的优势互补.为此,应加强中小学与师范院校、教育科研机构的协作,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另一方面通过校内合作、跨校合作、跨区域合作.打破校际隔阂,跨越学科界限,实施以特级教师、名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为主的“课题责任人”制度,进行开放的、广泛参与的合作研究.

改进评价机制

针对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存在的“形式主义”现象,需切实改进评价机制,求真求实,改变课题评审中存在的“重结果、轻过程”与“重报告、轻实际”的现象,以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在各级各类课题的评审中,除了科学性和创新性之外,还要看研究是否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看研究过程中教师的参与面是否广,看研究是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看研究成果是否具有实效性.相应的,要改进成果评价的方式.课题成果评审除了审阅研究报告之外,更要注重考察实际效果,注意研究过程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5.加大成果推广

(1)完善保障机制.确立“由教育行政部门(成果选择与组织动员)、教育科研机构(宣传解释与行动指导)、学校教师三者组成的成果推广主体.”

(2)建立反馈机制.成果推广是长期性的工作,因为成果的转化不仅仅属于操作层次,“它要求人们接受新的思想、理论、观点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使转化成为自觉行动,才有可能是教育科研成果顺利转化.”对成果推广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及时改进.

(3)建立市级教育科研示范基地.借鉴上海经验,在优秀科研成果产生的学校建立科研示范基地,在组织结构上倡导“科研带头人负责制”以及行政领导保障的双元机制,人员结构上倡导开放式的动态组合,在经费投入上实行以项目为中心的多元投资方式,使其成为成果推广的“培训基地,某一研究方向或某一研究领域的情报资料中心,为同类研究和相关研究提供怎么写作”,并利用中心辐射作用加强学术交流,扩大教育科研的影响.

6.创新培训机制

以往的教科培训主要采用讲习班的形式,以传授科研方法为主要内容,这种培训方式针对性不强,实际效果不甚理想.近年来,虽然增加了“课题剖析”的内容,但对于实际提高受训者的科研能力来说,帮助有限.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课题研究具有实践性与个性化的特征,没有亲身参与,实难体会个中“奥妙”.因此我们提出“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参与式培训模式”,即将研究和培训整和在一起,组织参训人员按自己的需要进行某项课题研究,通过研究活动与反思探讨达到培训目的.具体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进行时”,从选题到结题,边操作边学习,研究与培训同步;一种是“过去时”,主要是结题后的反思研讨活动.这种培训模式应当与“理论学习、专家讲座、现场观摩”等方式相结合,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统一,个性与共性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占苍.一个教育函数方程式的解读[J].中国教育报,2002(9).

[2]施良方,崔允彩.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郑金洲.学校教育科研中存在的八大问题亡[J].人民教育,2007(6)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