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点赞:30779 浏览:14391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在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特点、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论述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途径,认为应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创设和谐健康的积极的校园环境、班级环境;引导大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促进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等.

【关 键 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影响因素;培养途径

一、什么是人际交往、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非物质的信息交流过程和物质的交换过程,同时包括人与人之间通过非物质的和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或联系.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由六方面构成:人际感受能力、人事记忆力、人际理解力、人际想像力、风度和表达力、合作能力与协调能力.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现状

大学生人际交往总体是积极和健康向上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首先是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自我中心倾向严重.在交往的过程中,常以一种“自我中心”的心态去要求别人却很少去体会别人的感受,在交往过程中缺乏与人合作的观念和换位思考的能力,常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这种自我为中心的态度,给自己的人际交往造成不良影响,发展成不适应大学的环境和集体生活.人际交往变得紧张、烦恼.

其次是大学生不善于交往与不懂交往.对很多交往的知识,特别是心理学的交往知识不是了解很多.给交往带来麻烦.

再次是自卑心理.大学生明显自卑心理的人占30%左右.

第四是自我封闭型.这种类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总把自己的真实内心、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把自我封闭起来;另一种情况是虽然愿意与他人交往,但由于多种原因却无法让别人了解自己.

第五是对人际交往复杂的困惑迷茫.大学校园汇集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思想、观点看法等难免不一样,使他们的生活总是充满着小矛盾,时间的积累使人际关系出现困惑迷茫.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刘鲁蓉在《大学生心理卫生》总结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以人格平等为基础;交往对象、范围、内容、方式的开放性;较单纯的精神性;期望值与理想较高;交往中的主动性以及合作意识强.但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明显地表现出两大特点:交往范围的日趋扩大与交际方式的丰富多样.

四、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的因素

从心理因素讲有:认知因素.首先是对自己的认知.正确的自我评价,才会在人际交往中的有良好自我表现,其次是对他人的认知,第三是对交往本身的认知.交往的过程是双方彼此满足需要的过程,如果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对方的需要,就会引起交往障碍.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人际交往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交往能力高低不同.对有些大学生来说,想关心人,搞好人际关系,可不知道怎么做更好;交友的愿望强烈,然而有时做得不好;能力的高低对人际交往的认识不同,采取的行为不同.个人的性格不同,人际交往中,性格因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优良性格的特点,有利于人际交往;不良的性格特点,容易给人以不良评价、不愉快的感受,会影响人际交往.

情绪因素.人际交往中的情绪表现应是适时适度的.不良情绪不利交往,常常使人不敢大方地与人平等交往.战胜不良情绪,才能在心理上有所放松,自然大方地与人交往.

五、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意义

首先,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维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身心健康,促进学业进步;不良的人际关系常引起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其次,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深化自我认知的必要途径,通过交往、比较,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中强化、调整、完善自我认知.

再次,人际关系是实现成才成人的基本条件.大学生通过人际交往,交流信息和成果,丰富经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启迪思想.

六、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做好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工作,首先要求学校有关部门正确了解学生的人际交往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心理学知识讲座、心理咨询、团体咨询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知识的输入,形成交往技能.

其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创设和谐健康的、积极的校园环境、班级环境.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不但受个体自身因素决定,还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在于人际交往的实践.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认识,了解同学和校友,认识老师,通过与别人交往而学会人际交往,从而提高对人际交往的认识,走出自我封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再次,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避免人际交往自我中心倾向等.交互的原则: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接纳我们,喜欢我们.人际交往当中喜欢与厌恶、接近与疏远是相互的.功利原则: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了解人们的人际关系的价值倾向,并在与人们的交往中,始终保持人们得大于失或等于失.那么我们的人际关系才能够建立、维持和发展.自我价值保护原则的内容:自我价值的保护是指为了保护自我价值的确立,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情境控制原则:人都需要达到对所处环境的自我控制,因此要想使人从内心深处真正接纳我们,就必须保证别人在同我们共处时能够实现对情境的自我控制,保证表现自己的自由.诚信的原则——最基本的交往原则.是重要的品质与交往方式.

第四,个人要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个性包括能力、性格、气质等.提高能力等个性品质有利于人际交往的建立、维护、发展.也有利于自信心的建立.

第五,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崇尚人道,讲求礼仪,充满人文精神.儒家提倡“仁者爱人”的哲学,并用这一原则解决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以和为贵、宽厚待人、谦让有礼、为人着想的道德行为与道德风尚等.

【参考文献】

[1]王宏.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内江科技,2013.6.

[2]马福奎.试论社团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

[3]吴磊等.地方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调查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6.5.

[4]赵坤.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的思考.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3.4.

[5]石秀杰,张季芳.大学宿舍人际关系状况调查分析.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6]周颖.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9.2.

[7]林晓.大学生寝室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1.

[8]汤舜.大学生健康心理导航[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9]刘鲁蓉.大学生心理卫生[M].科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