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学生情绪自我管理与调控调查

点赞:4290 浏览:1091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调查导致医学院校大学生出现的不良情绪及其调控方法.方法:采用《情绪智力量表》对238名医学院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导致医学院校大学生出现不良情绪的因素包括家庭、学习、情感及未来的生活和工作等,我们可以自觉利用放松训练法,音乐调节法和宣泄法等情绪自我调节方法来管理和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最后,可通过情绪升华法,将不良情绪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不同的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出现的不良情绪现象有差异;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使用的调控办法几乎没有差异.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情绪自我管理能力与调控方法能较好的结合起来.本调查研究是从温州医科大学的大学生入手,对该医学院学生在学习、家庭、情感等几个方面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迫切地提出了真正以解决该医学院学生的情绪问题为中心的相应对策.

【关 键 词】情绪自我管理;医学院校;学生

在当今竞争愈演愈烈的社会里,大学生面临的学习与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不良情绪日益凸显.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有关部门曾在全国范围内对12.6万名大学生进行抽样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20.3%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恐怖,焦虑,自卑,抑郁和强迫症等.在各高校退学学生中,有近一半的直接原因是不良情绪引起的心理问题.另外,校园里一些、他杀悲剧的发生也与不良情绪有关.尤其是在医学院,医学是一门长期而繁重的学业,医学生作为大学生中较为特殊的群体,更易引发心理问题.同时,医学院的非医学生,也可能由自感前途迷茫等各种原因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本研究旨在分析引起医学院校大学生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及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以期能为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不良情绪自我管理能力提供有效的对策.

一、调查及实施情况

(一)调查对象

在温州医科大学随机抽取27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70份,回收256份,剔除无效问卷18份,有效问卷为238份,有效回收率为88.1%.其中大一年级73人,大二年级100人,大三年级65人;护理专业26人,口腔25人,市场营销21人,环境科学43人,影像学40人,临床医学24人,公共管理类34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5人.

(二)调查内容

采用的是自制问卷,包括一般背景性调查和情绪管理能力调查,调查评价医学院校学生的情绪自我管理能力差异.一般背景性调查使用自编问卷,包括性别、年级和专业.情绪管理能力调查采用了《情绪智力量表》中部分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量表:情绪感知能力量表、自我情绪管理能力量表和情绪利用能力量表,采用五级评分标准,具有较好的效度.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医学院校大学生情绪感知能力的分析

调查发现,调查对象中有60.50%的学生能较好的意识到自己每一刻的情绪,30.67%的学生则表示不清楚,而仅有8.82%的学生不能清楚的意识到自己每一刻的情绪;有72.70%的学生表示能察言观色辨别别人的情绪,有18.49%的学生表示不清楚,且有8.82%表示不能准确辨别别人的情绪.

对调查对象的情绪感知能力进行分析可知,该校学生的情绪感知能力都较好,但在认识自己及他人情绪方面仍存在缺陷.

(二)对医学院校大学生自我情绪管理能力的分析

调查对象中有76.47%的学生表示能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7.98%不能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其余同学则表示不清楚;在“遇到困难时一想到会失败,我就会退却”这个问题中表示符合,不清楚和不符合的学生分别为39.07%,23.95%和36.97%.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的情绪自我管理能力存在不足,能管理好自己情绪和不能管理好自己情绪的同学的比例为6:4,该校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存在不足之处.

医学院校学生情绪自我管理与调控调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对医学院校大学生情绪利用能力的分析

调查显示,在自己情绪不好时能明确知道的学生为75.63%,不清楚的为15.97%,不知道的为8.40%;有64.29%的学生在学习时会想象自己即将取得好成绩,来激励自己,而有24.79%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其余同学则不会通过这种方法激励自己.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的利用情绪,而超过1/3的学生不能较好的利用情绪,该校学生情绪利用能力不佳.

(四)对医学院校大学生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的调查

对研究样本进行年级、专业(分为医学类和非医学类)及其交互作用进行方差分析,F值分别为0.619、0.347和1.900,P值分别为0.539、0.556和0.152,可知,年级、专业及其交互作用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情绪感知能力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对研究样本进行年级、专业及其交互作用进行方差分析,其中F值分别为3.476、1.309和0.175,P值分别为0.033、0.254和0.839可知,专业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年级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对研究样本进行年级、专业及其交互作用进行方差分析,其中F值分别为6.463、2.195和1.758,P值分别为0.002、0.140和0.175,可知,专业及专业和年级的交互作用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情绪利用能力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年级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情绪利用能力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三、医学院校大学生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及问题

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一)来自家庭与生活的压力

调查显示,分别有69.86%的大一年级学生,64.00%的大二年级学生和58.46%的大三年级学生认为家庭是导致其情绪不好的原因.由于亲人们过高的期望和没有独立生活的经验等,离开父母后,大部分大学生面对各种压力,茫然失措,无法深思熟虑而后行,容易愤怒与恐惧,失去独立生活的信心;贫困家庭的学生还要承受经济压力等.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大学生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二)学习压力造成多种不良情绪

由调查可知,在大一年级的学生中由学习产生的不良情绪占70%,高于大二年级的64%和大三年级的58%.由此可见,由学习产生的不良情绪主要集中在大一年级学生身上,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外界的干扰往往使大一年级新生感到无所适从,引起焦虑、恐惧等的不良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慢慢适应这种学习方式,这些不良情绪会逐渐减弱.又因大学学习毕竟比高中的学习来得轻松,所以高年级的学生由学习引起的不良情绪较大一年级的学生少很多.

医务人员人才储备库的医学院校的医学类专业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技术,同时还要具备提供高质量人文怎么写作的素质和能力,由学习压力引起的不良情绪自然要比医学院校的非医学类专业大学生多.

此外,有的学生习惯了老师随时在旁边监督和指导,一时无法适应大学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开始放任自流,加上各种新鲜的社团和学生活动的吸引,从而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又面对各种考试和考证的压力,不能很好的安排学习时间,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

(三)情感诉求的偏差

调查可得,大一年级的学生中情感的不良情绪占74%,高于大二年级的69%和大三年级的63%.由此可见,大一年级更容易在情感方面产生不良情绪,他们初次离家久居,对感情的诉求多于大二年级和大三年级的学生.

家庭长期的溺爱教育使部分大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难以与他人友好相处,因而封闭自我,不与同学交流,又因生活或学习上的摩擦,容易造成嫉妒甚至仇视他人的不良情绪.也有些大学生尝试着与他人交往、沟通,但由于未能把握好分寸,往往导致与人交往、沟通失败,因而产生自卑心理.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停留在追求恋爱甜蜜的层面上,因而追求和选择带有盲目性.爱情虽然是男女主角双方心灵撞击的火花,但它仍受环境的制约,不仅要得到家人的认可和他人的肯定,还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等,而大学生往往对这些情况心理准备不足.正是这些对爱情的盲目导致爱情失败,有些大学生也因爱情失败后出现沮丧、自我压迫甚至对对方持报复心态的病态心理.

(四)对未来的生活或工作的恐惧

由调查可知,在大三年级的学生中由于未来的生活或工作产生恐惧而引起不良情绪占78%,远高于大一年级的44%和大二年级的52%.由此可见,在对未来生活与工作上的恐惧主要集中于高年级学生,他们对马上要步入社会,充满期盼却又怕事与愿违,这种矛盾会引起情绪波动,产生类似于焦虑、烦躁等的不良情绪.

由于大学生具有涉世浅,对社会缺乏深刻认知,却又自主自我意识强烈、自我感觉良好等心理特点,不能理性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因而无法摆正自己的社会位置,使其对自身的期望值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相比于医学院校的医学类专业学生,非医学类专业的学生由于所学专业技术性不强,工作难找,不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不能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发挥专业的优势,盲目报班考证以期有一技之长.

四、基于医学院校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对策研究

国外有许多研究资料证明,不同的情绪状态可以选用不同的乐曲,能起到改变情绪与环境的作用.如忧郁时可选用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烦恼时选用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所以当我们遇到各种不良情绪时运用音乐调节法,听一首自己喜爱的音乐,总会对心情起放松和愉悦的作用.


(一)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来调节家庭压力

首先要强化已经面对和即将面对来自各方面压力的心理认知准备,充分认识到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承受各方面压力是一种很正常的客观现象,从而要树立勇敢正视压力的自信和毅力.其次理性的认知外在压力,适度压力能增强人的忧患意识与紧迫感,它起着内在动力的作用;但过度压力若不能自我及时调适则有害身心健康.最后,可以利用放松训练法通过对机体的主动放松来调整因过度紧张而造成的情绪失调,以增强自我的情绪控制的能力.因此,大学生要从挑战自我起步,走出压力的迷惘与困境,培养自己沉着、冷静、坚毅的性格,能动地将外在压力转化为内在压力.

(二)强化专业知识和自强自身理性认识缓解学习压力

首先正确认知考试、正确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优势,不要过分夸大考试的重要性和忽视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评价.然后全身心的投入复习,充分备考,减少不必要的担心,面对困难时不要退缩,要想尽办法去战胜困难,几次成功的经验会使自信心增强,进而摆脱由于缺乏自信带来的情绪困扰.还可与自我暗示法结合起来,在遇到困难时默念“我行,我能行”,通过积极的暗示增强应考自信.

(三)外界干预和自身心理调节以改善情感诉求偏差

校方作为外因,班主任、辅导员要与班干、团干一道,主动接近这类学生,与他们交知心朋友,帮助他们克服自闭、自卑、交往恐惧、自我中心等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习惯,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现实生活,学会与人沟通,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友善,关心与帮助的温暖.

学生自己则可运用适度宣泄法缓解爱情不如意引起的不良情绪:可以向家人好友倾吐自己的怨烦;确定“天涯何处无芳草”的信念,坚信在各个地方、阶层都会有适合自己的异性存在,没有必要过分纠缠前恋人;或运用自我暗示法利用“酸葡萄”与“甜柠檬”效应,默思前恋人的缺点与不足,罗列自己的优势,既可以打破理想化倾向,又可以恢复自信;另外,还可以运用注意力转移法适度环境转移,不在过多回忆、涉足以前与恋人相依的情景,通过时过境迁,以舒缓心态.

(四)理性认识自我应对未来的工作或生活压力

大学生要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实践,细心观察现实生活变化,品尝人生五味,以直接获得经验.在认知进程中,不要被社会表象误导自己的认知思路,要积极地从社会主流和发展趋势两个层面去获取客观的认知反馈,以消除内心的困惑与失落,从而正确认识现实社会和正确进行自我角色定位.

理性认识自我是大学生成长、成熟的必由之路.通过正确分析自己的环境条件、优势与不足,拉近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的距离,主动适应现实社会,科学设置不同时期个人的期望值.同时要善于审时度势.能动得化社会需要为自我期望,以减少或避免个人期望与现实逆向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