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究

点赞:25368 浏览:11814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因素等.解决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主要是:积极发挥社会的功能,加大高校的改革力度,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加大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我心理调适教育等.

【关 键 词】大学生;就业心理;影响因素;解决对策

自1999年高等院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人们有了更多进入高等学校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变在新世纪初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全民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伴随扩招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随之而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日益凸显,面对竞争和挑战,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表现的也越来越多样而复杂.在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研究中,就业压力是大学生群体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1].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因素

1.社会因素

我国的就业形势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性,人才需求也因而显出一定的地区差异.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就业满意度差异明显.目前的就业市场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供需信息不畅、职业指导不力、就业制度改革不配套,以高校为基础的就业市场建设缺乏、就业市场与协议缺乏权威性、就业公平性不够、大型的毕业生招聘会签约率不高等,导致许多大学生感到信息不足,在择业时盲目性大,容易产生攀比、从众等不良心理,妨碍了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2].

2.学校因素

某些专业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大幅度扩招,忽视了社会和市场的需求,造成这些专业的毕业生积压过剩.同时,人才培养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轨,专业调整不能迅速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结构,也造成某些传统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增加了就业的难度,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心理问题,导致就业受挫,产生消极心理.

3.家庭因素

理性地审视当今家庭教育现状时,不难发现现代家庭教育面临许多困惑,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学生身上独生子女的习气太重,表现为不合作、过于自我、追求享受、怕吃苦,而且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性倾向,在个人道德特别是在创造性、独立性和勤劳节俭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自私自利、孤僻、桀骜等不良心理比较严重.另外,现在家中孩子较少,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甚至有的家长把改变未来家庭经济情况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使得他们压力较大,择业时表现功利性较强.

4.自身因素

大学生自我认知不准确,缺乏实践能力,对就业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不能在就业压力面前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则会产生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同时在当前就业过程中存在职业自我期待与就业现实的矛盾,职业自我意识较强与耐挫力较弱的矛盾,择业意向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3].

二、就业心理问题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不可忽视,消极的就业心理影响着就业的成败,只有摆正心态去正视就业现状,才能在就业过程中把危机作为挑战,抓住机遇,迎难而上.

1、积极发挥社会的功能

在大学生就业难,心理压力大的情况下,社会保障制度也是大学毕业生缓冲和增加就业信心的平台,可以给大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创业的机会和优惠政策.同时大学生还要摒弃传统就业观念,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树立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趋势的新型就业观,转变就业思路、就业方向,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寻找机遇,用真才实干努力捍卫属于自己的工作阵地,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将会迎来更大的曙光.

加大高校的改革力度

学校要根据社会及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制定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对专业设置不合理而导致就业率低的专业要减少招生计划,甚至停止招生.加强对毕业生进行大学期间的全程式就业指导模式.大三阶段重点要在择业技巧方面进行就业指导.加强校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利用校友资源,通过邀请各行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或社会人士,采取召开报告会、讲座、咨询指导等形式,召开多类型、多层次、多方式的就业洽谈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学生适应性,提高就业成功率,减少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4].

高度重视家庭教育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父母亲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影响着子女的发展,家长们应抛弃虚荣心态,重视子女的主观愿望和个性特点,适当降低对子女的期望值,给他们减少压力,教育和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根据实际情况和子女们一起制订合适的奋斗目标.尊重他们的意愿而不是盲目地要求他们按照成人预先设计的轨道成长,千万不要硬性地对子女提出过高的期望要求,要给他们良好的发展空间,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


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首先大学生求职时要有良好的心态,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准确的自我定位.就业时能把自己的专业、特长和职业三者有机地结合,通过学校、招聘会、网络媒体等渠道,掌握大量的就业信息,确立符合自己客观实际的就业目标.其次,提高就业心理能力,遇到挫折时要用冷静和坦然的态度对待,客观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归因,不断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总之,遇到挫折需正确分析失败的原因,保持心理冷静,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调整求职的策略与方法,最终获得求职成功.

5.加大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是高校人才培养工程的基础工作,健康的就业心理与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及身心健康息息相关,更与高校自身的发展与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面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消极心理问题,高校应给予高度重视,如:设立心理怎么写作中心与就业指导中心联合互动的工作模式,定期进行网上心理咨询,为大学生解答疑难问题,并针对个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和指导.学校领导可开辟网上接待日,还可设立网上信箱,从网上了解就业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从而使心理咨询中心与学生管理部门形成合力,及时了解大学生心理动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帮助大学生走向事业的成功.

三、结语

总之,就业心理问题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自行消失,没有就业保证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心理问题.当然,大学生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力也是应该加强的,但社会、国家、政府、家庭、学校要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平台和政策支撑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让大学生尽快完成自我较色转换,合理进行自我定位,早日找到合适的工作,力争达到“人、职匹配”.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0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张林,黄冬梅,张旭东.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的调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3.3-9.

[2]陈娅萍.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届硕士学位论文.

[3]程玮.大学生择业心理矛盾与自我心理整合[J].中国电力教育,2009.4(下旬)161-162.

[4]杨小琼.谈高校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与优化[J].价值工程,2012.31.206.

[5]李坤.基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的分析[J].科技创新,2012.6.265.

【作者简介】

陈娅萍(1983-)女,陕西宝鸡人,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