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文化环境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点赞:6968 浏览:2065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网络文化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一个全新机遇和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影响,使大学生产生孤僻的性格、人际情感淡漠,甚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导致学习成绩下降、道德法律观念淡化、思维方式的渐变等多重消极影响.本文对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助于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增强其教育实效性.

高校网络文化环境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关 键 词:网络文化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0-0027-02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与普及,高校校园作为传播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的前沿阵地,高校校园文化正在迅速地被网络化,网络文化环境已经成为高校文化环境的主战场.网络文化环境不断改变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冲击着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全面认识高校网络文化环境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增强其教育实效性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高校网络文化环境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空间

网络文化是指以互联网为载体,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以数字化形式存储与传播,在世界范围内资源共享的一种信息文化.网络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有利于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促进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网络文化环境下平等交流有利于大学生个性发展和自我人格的完善,对于大学生自我人格的健全和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网络文化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网络文化突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界限,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总是受到限制,属于统一时间,同一地方,进行同一主题内容的教育,而网络是开放媒体,它没有时间界限,具有交互式的远程信息交流的特征,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泛的传播途径.在网络中大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思想交流,可以及时了解到国际国内正在发生的各种信息,使原来较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开放性的教育空间.大学生在网络文化环境中,甚至可以超越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种种局限而共享丰富的国际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一定意义上克服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影响面较小的弱点还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者从网上了解到大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在网上发布正确的思想信息来教育引导大学生,使其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理想信念,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2.网络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建立新型的人际交往关系

网络把整个世界联系起来,使世界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地球村.通过网络可以实现异地人们的相互交往,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不再局限于亲属和同学之间,而是通过网络与很多素不相识的处于社会各个层次的人进行交往活动,致使他们的社会接触范围增大,思想和感情也随着网络跨越时空延伸到世界各个角落,网络社会关系不断形成.由于网络技术以计算机为媒介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社会交往环境,打破了传统的面对面的交往方式.网络文化为个人的社会化提供了平等的“虚拟社会”环境,有助于大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学习社会交往,解决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建立新型的人际交往关系.彻底改变了大学生原有的人际交往模式,增强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网络沟通与交流,大学生可以接触到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从而增强了文化的内涵,大大地丰富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渠道.

3.网络文化能够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

长期以来,大学生的初期社会化总是在家庭、学校等范围内进行,在家庭以父母教育为主,在学校以老师教育为主,尽管在家庭及学校,大学生可以学习文化知识、生活技能、适应社会规范,但是,这种社会化带有很强的地域色彩.因此,这种社会化受外地尤其是别的国家或民族的影响较小.网络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向社会成员实时传播全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科技成果及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使得全世界每个角落的社会成员能够广泛获取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对于大学生来说,社会化不再受民族和地域条件的限制.同时,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不断学习知识、遵守社会规范,不断适应变化发展的社会,不断学习新知识,遵守新规范.如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社会变迁的速度也不断加快,因此,大学生只有继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价值目标及行为模式,才能适应随之而来的信息社会化发展的要求.

二、网络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的挑战

网络中各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甚至消极、不健康和反动的观点大量涌入,这无疑将对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和定型时期的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等方面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高校教育的使命之一,就是传递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然而网络的产生源于美国,所使用的语言技术也都来自于美国,互联网的信息是英文,使得网络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英语强势文化.在网络文化环境中,英语语言占主导地位,一些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向全世界推销自己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等.而面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冲击,大学生一方面由于缺少实践经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关键时期,大学生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也正处于激烈的动荡阶段,因此长期接触网络,易于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和动荡,会不同程度地消解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导致大学生在价值观上产生偏移.再加上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的超越民族和国家界限的文化,进入网络犹如进入信息的海洋,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谈,在这种观念相互碰撞、多种思潮相互影响、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的网络时代,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此时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会产生大学生思想上的混乱,以致迷失前进的方向,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2.网络文化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孤僻的性格、人际情感淡漠

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来看,网络使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淡化.网络文化具有隐匿性与虚拟化的特点,它所构筑的世界把人置于一个由数字、符号组成的虚幻的环境里,不少大学生已经习惯在这种环境里倾诉,他们的交往主要是人机对话或以计算机为相似度检测的交流,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面对面的,实实在在的交往,而是“人机交往”,人人都可以在网络中成为“隐形人”,在这种虚拟世界中,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心理需要,任意去创造网络中的自我角色或随意欺骗他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


由于长期沉溺于虚拟的世界,缺少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有感情的相互交往,所以一旦进入现实社会中就会产生社交障碍,进而使人不断走向个人孤独世界,对社会形成隔离感、悲观、沮丧等心理障碍,消极地逃避现实,造成角色错位,把对现实的感觉和喜怒哀乐寄托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就会更加倾向于在网络中寻找慰藉,减少对周围人际交往和接触,削弱大学生的人际间的情感交流,不利于其社会化和正确的自我意识的获得,不利于对今后社会生活的适应和责任感的培养.

3.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影响其整体素质的提高

网络世界是人格角色最混乱的地方,沉迷于网络世界的大学生大部分都乐于扮演与本身现实生活中截然不同的角色,这对他们健康心理发展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互联网上,青年大学生不仅可以匿名,而且可以隐匿性别、年龄、种族、和社会地位.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在网上容易被夸大,甚至于变为相反的东西.网络世界既是现实世界的延伸,又是现实世界扭曲的表现.面对着这样一个虚拟的世界,连成年人稍不留神就会迷失方向,更何况涉世未深的青年大学生.在没有坐标的网络世界,对青年大学生的人格健全会造成巨大威胁,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是多方面的,其突出的心理疾病表现在“上网成瘾综合治理症”和“网络暴力症”.长期上网的大学生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索然、思维迟缓、与人交往少、沉迷于网络.有的大学生会由于过度上网而产生电脑暴力症,大学生长期迷恋于网络世界,不仅严重影响大学生社交能力的正常发展,而且还会造成个性缺陷和认识错误.

网络文化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能超越简单文字或静态图像的不足.然而,信息的高度图像化往往会导致大学生逐渐形成忽视思考,追问本质的思维方式,它的形象化倾向会诱导他们用“看”的方式代替“想”的方式来认识世界,进而过多地依赖信息而忽视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大体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