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综述

点赞:18022 浏览:8088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2012年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研究成就显著,取得许多重要成果,其中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内涵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基本理论以及其实现的路径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建设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丰硕成果,但是,从总体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待深入,需要众多学者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继续努力开拓,进一步加强.

【关 键 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文化研究;综述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已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但从总体上讲研究还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到目前为止,我国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研究”主要散见于一些著作的部分章节和一些学术期刊之中,相关专著比较少见.笔者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存检索,在2012年,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为主题的论文有20多篇.从目前研究的情况看,学者们尽管表述不尽相同,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一点毫无异议,研究者都认识到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重要性.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其中的新提法、新思想、新要求使我们倍感亲切、很受鼓舞.文化重要性的凸显,使得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重要性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现将2012年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作以综述,以便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内涵与其他研究一样,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有其相应地延承发展的背景

文化多元就是大的发展背景,文化多元化是社会发展的重大趋势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便应运而生.吴惠提到,一方面文化使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更多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当代多元文化的新挑战.第一,多元的价值观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维护;第二,社会文化传播方式的更新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第三,信息过载的网络挑战思想政治教育权威性.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是描述其文化本质和属性的一个范畴.它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文化现象,以文化态度作为方法论,确证其文化本性,揭示其作为精神生产过程的传播、运行规律,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归结为一种精神文化力量的理论.

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教育,就其本质来说,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属于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体现了一定时期文化形态的主导与走向.

(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是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

相关研究得出,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属性.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淡化意识形态”思潮不仅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党性,更要凝练过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力,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剖析“淡化意识形态”思潮的意识形态本质,纠正和防止思想政治教育中“泛意识形态化”的失误,关注当代中国的国情和世情,着力提高受教育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度和认同度.

(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是深化信仰教育的需要

信仰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信仰也是一种文化.紧迫性体现在学者刘建军曾认为社会信仰态势存在以下三个特征:第一,人们的信仰需求已经渐醒.第二,各种信仰的争夺与辩论已经日趋白热化.第三,信仰宣传者的社会角色凸现出来,受人注目.因此,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等在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化学术研究的同时,用科学的理论占领主阵地,必须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从而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正确指导作用,切实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这是因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是我国大学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推动当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培育,才能有效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破坏;推动正确的信仰培育工作,是认清科学信仰的必要条件.

(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研究有其现实和时代需求

相关研究认为,当代中国正面临艰难的社会转型,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主导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使得人们在现实境遇之中对于利益、思想、文化多元的契合能力削弱.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中,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理应转向更为宽阔的文化路径.

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研究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

有学者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揭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本身所内在的文化特质,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关系的深层凝练表达.”这种文化属性体现了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天然联系:一方面是文化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制约影响;另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对文化的选定、传播、融合与创新.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呈现为双向互动的紧密联系,对其后者展开分析,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学者得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揭示其作为精神生产过程的运行、传播规律,描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运行中出现的文化现象,通过文化态度确证其文化本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力量而存在.

(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主体

相关研究有,在辩证唯物主义自我观的形成中,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关键的是要做到“内化”,也就是说,使教育对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把一个社会所公认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和核心价值观念内化于心,最终实现“我是谁”的自我认同.骆郁廷和史姗姗在《“三喻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多维》中提提到“三喻文化”,当今时代“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的交织并存,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社会文化背景,而且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多维形态.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

一般说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三大文化功能:文化引领功能,文化整合功能,文化创新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上述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是一种相互融合协同的作用.其中,文化引领功能的基础是文化整合功能,“在文化整合的过程之中,一方面是主导价值观的凸显、价值共识的达成;另一方面是多元文化与主导价值的和谐同生.”同时,就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如果系统各要素次序发生变化,那么整个系统的性质就会改变,因此文化整合本身就蕴含、孕育着文化创新的因子.(四)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

有学者提出,“建构良好的文化环境,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时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诉求.思想政治教育从三个方面建构文化环境:一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为建构文化环境筑基开源;二是引领多样文化选择,为建构文化环境导航定向;三是启迪先进文化自觉,为建构文化环境强体增力.”

四、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实现途径

(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信仰工作

有学者认为,做好高校学生的信仰教育工作,要采用多种方式来达到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目的.(1)强化“两课”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得学生的意识形态观内化并产生认同.(2)以法律教育为辅助途径,提高学子的法律意识.(3)高度重视除“两课”之外的人文社会学科辅助与启发的作用.(4)加强自然科学教育,使得学生摆脱愚昧和无知.(5)加强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主题教育.(6)实践与理论教育充分结合起来,使学子学有所思、学有所用.(7)重视反面教材的负面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核心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研究得出,“提高主导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学生“三观”教育过程;发挥感召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学生党建工作过程;增强引导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学生社团建设过程;形成凝聚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校园文化建设过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在四个方面着力:形成合理的自我认同;创新教育方法;以底线价值教育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范围的扩展开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视野.”


(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

相关研究得出,“从文化潜移维度讲,思想政治教育营造浓郁温馨和谐文化氛围,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般地感染人、激励人、鼓舞人,进而重构人们的意义世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就是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满足教育对象在文化传承、选择、传播和创新等需要层面上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和意义.”“实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的路径主要包括增强教育内容的文化底蕴,提升教育主体的文化素养,优化和开发文化环境.”

(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卢景昆,罗洪铁认为,“文化自觉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它不仅包括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来历、发展、特点、趋势、规律、地位和作用有正确的认识,还包括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有正确的认识,也包括对发展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主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间存在天然的、本体意义上强烈的内在关联性,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不可推卸的文化责任.

苏振芳认为,“文化自觉是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对文化活动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文化行为进行的价值判断、价值追求、价值选择.培育高度的文化自觉,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知与行的关系,文化自觉是一种理智的行为,文化自觉要求按照‘应当’的知识实现应有价值,文化自觉要求文化建设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培育高度的文化自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1)坚持以人为本,符合文化自觉主体性的客观要求;(2)坚持以人为本,是培育高度的文化自觉的社会实践要求;(3)坚持以人为本,是文化自觉的自律性要求;(4)坚持以人为本,是培育高度的文化自觉性的方法论要求.”

(四)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传播以及网络文化建设

新媒体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传播.有学者认为,“为了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应逐渐由政治主导趋向价值传播与文化认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关注学生群体的利益诉求,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表达和工作方式,实现合理分歧基础上的价值认同,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拓展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效能.”孙兰英提出,①强化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③把握网络文化语境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及原则.

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表现方式

(一)从语言学角度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文化

有学者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辞学凝炼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话语研究方法.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话语研究的“形而上”辞学凝炼思维;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案例中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语;与时俱进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辞学凝炼和辞典编纂研究.”

(二)从文学、艺术角度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文化

有学者认为,“文学欣赏都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积极的教育意义.高校应加强文学欣赏方法与内容的引导,努力激发大学生的欣赏兴趣,真正实现文学美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渗透.”何祥林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运用是有要求的,其一,将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理相结合,将言内之意与言外之意相结合.其二,要心怀崇高的使命和坚定的信仰;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做充分的调查研究;要善于用国学语言阐述马克思主义思想.

(三)从具体实践中总结的精神理论成果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文化

某些总结出来的精神是中国和中国人民永恒的精神财富,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和超越时空的稳定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力图做到“通过思想政治课教育主阵地,深刻认识并发扬延安精神;创设延安精神教育的优良环境,发挥红色教育基地示范作用;开展各类实践教育活动,使延安精神发扬光大;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劳动,开展艰苦奋斗、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