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的批判与超越

点赞:14452 浏览:59961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亚当斯密建立的古典经济学的体系,使劳动脱离了特殊形态,形成了一般劳动的概念,这种一般劳动又决定着一切商品的价值.从而,劳动在人类物质生活中的基础地位和支撑作用首次得到了经济学理论的严密论证,成为马克思劳动范畴的重要理论来源.古典经济学对谋生的劳动在经济领域中展开的一系列经济形式的研究,推动了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学说的形成.

【关 键 词】斯密;一般劳动;分工与交换;马克思

劳动在每一个社会都存在着,并具有人类学的意义,但对劳动的理解只是到古典经济学中才真正体现出其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斯密抛开了创造财富的活动的一切具体规定性,认为是劳动创造财富.斯密的这一概括,体现出资本主义社会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业过渡时期产业资本的要求,反映出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性特征.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就是这个社会本质的直接表述.所以当马克思从劳动概念出发,对资本主义经济学进行人本学的解读时,他以异化劳动概念作为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与古典经济学的基础,确实切中了问题的根本.

一、一般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斯密形成的一般性劳动的概念具体体现在他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这部著作的“序论”开篇就指出,任何一个物品的真实,取决于获得这一物品实际上付出的“辛苦和麻烦”──劳动这种代价;一个人是贫是富,“要看他能够支配多少劳动,换言之,要看他能够购写多少劳动.等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用货币或货物购写或交换到的物品,实际上就是用劳动去购写或交换的,正如我们用自己的劳动取得的一样.因此,“劳动是第一性的,是最初用以购写一切货物的代价.世间一切财富,原来都是用劳动购写而不是用金银购写的.”“由此可见,只有劳动才是价值的普遍尺度和正确尺度,换言之,只有用劳动作标准,才能在一切时代和一切地方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实际上这也就表明了作者的理论主旨: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商品价值同生产中耗费的劳动成正比,商品价值量取决于商品内部凝结的劳动时间.这就牢固地确立了劳动在人类社会物质生活中的基础地位.

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发达的商品交换关系,任何劳动或劳动的产品,都可以表现为相应的价值关系进行交换,因此,一般劳动的概念才能在国民经济学中历史性地出场,这就为马克思哲学的劳动范畴的产生提供了基本的历史和认识的条件.只有在国民经济学的理论中,劳动创造一切财富、决定商品的价值,以及转化为一系列经济范畴的问题,才首次得到科学地、实证地研究,除一般劳动的概念以外,国民经济学对劳动与财富、劳动与商品的价值的关系的研究成果,以及基于谋生的劳动而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所反映出的一系列经济范畴的阐释,对产生于谋生劳动的市民社会的理性基础,也就是经济人的利己主义的特点的分析和描述,都被马克思批判地吸纳于劳动范畴对谋生的、异化的劳动的规定性中.

二、经济人视域下的分工与交换

斯密在他的著作中进一步发展了洛克的经济人的思想,阐发了经济人是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即试图以最小的牺牲或代价获取更大的收益.他认为,在实行分工的商品经济社会,利己是“经济人”的本性.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出发点.人性中的彼此交换的倾向源于人性利己的动机,在交换过程中,人们发现,如果一个人专门从事某一种工作所取得的好处,要比自己包揽一切工作取得的好处多,于是就专门从事某一工作,从而形成了分工.人类的每一个成员几乎随时都需要他人的帮助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他分析了分工、交换和分配等经济范畴的形成,“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由此,他进而分析了分工及其原因.分工的好处是“同数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原因是“技巧因业专而日进”,免除了因工作转换所损失的时间,有利于简化劳动和劳动的机械的发明.所以,分工虽然使劳动者“终生局限于一种单纯操作”,失去劳动感受的丰富性,但大大增加了他的收益,按经济人的理性或逻辑,劳动者选择了分工.这种由劳动者谋生的目的或利己心驱使的分工,就是异化劳动的表现.马克思评论说:“分工是关于异化范围内的劳动社会性的国民经济学用语.换言之,因为劳动只是人的活动在外化范围内的表现,只是作为生命外化的生命表现,所以分工也无非是人的活动作为真正类活动或作为类存在物的人的活动的异化的、外化的设定.”斯密认为分工的结果是促进了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并使劳动者个人发展了某方面的技能.


按马克思的观点,“经济人”并不是彼此孤立的、互不相关的,“经济人”不过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由一定的社会关系联结在一起的个人,是一定社会物质利益的承担者.无论个人动机好坏,无论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历史,实际上都是当时各种社会关系的产物,总之,“经济人”是由“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可见,马克思主要从社会属性出发来说明人性及人的本质,同时认为人是“经济人”、“社会人”和“道德人”三位一体的综合体.

马克思指出:“经济学家们向我们解释了生产怎样在上述关系下进行,但是没有说明这些关系本身是怎样产生的,也就是说,没有说明产生这些关系的历史运动.”斯密把劳动仅看作谋生的活动,也就必然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经济范畴视为永恒的现象;既然个人天生是为自己的利益打算,只要让人们以他们的劳动或资本去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社会就会自由地永远发展下去,而且个人获得的利益越大,社会就会越富有.所以,斯密的经济学理论实际上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它所谓的自由,仅是扬弃了“人的依赖关系”的定在的自由,是对“物的依赖关系”的肯定,本身不具有对这种关系的否定性.但是,它对劳动在人类社会物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强调,帮助马克思从劳动中发现了对这种关系的否定力量.

三、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哲学思路的批判与超越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一般劳动的概念,这是作为马克思哲学基础的劳动范畴得以形成的基本的认识前提.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对一般劳动概念的形成和在认识上的意义作了较为详尽的叙述和分析,足以看出这一概念对马克思学说的意义.马克思说“劳动似乎是一个十分简单的范畴.它在这种一般性上──作为劳动一般──的表象也是古老的.但是,在经济学上从这种简单性上来把握的‘劳动’,和产生这个简单抽象的那些关系一样,是现代的范畴.”马克思接着论述说,货币主义把仅把财富的来源与货币联系起来,视为在主体活动之外的客观的东西;重工主义、重商主义及重农主义都把财富的源泉从对象转到主体的活动──劳动来加以探究,但它们所说的劳动,并未摆脱劳动的具体形态,如商业劳动、工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等.“亚当.斯密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他抛开了创造财富的活动的一切规定性,──干脆就是劳动,等对任何种类劳动的同样看待,以各种现实劳动组成的一个十分发达的总体为前提,在这些劳动中,任何一种劳动都不再是支配一切的劳动.等所以,这个被现代经济学提到首位的,表现出一种古老而适用于一切社会形式的关系的最简单的抽象,只有作为最现代的社会的范畴,才在这种抽象中表现为实际上真实的东西.”

古典经济学家们尽管各自的思路不同,在当他们在讲“实践”时,其实只是在讲市民的实践,而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实践的内涵在其理论中是缺失的,当他们在讲“主体”的时候,其实只是在讲市体,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主体,即处在真实的社会关系中的类似于工人、资本家这样的现实主体却被他们遗忘了.与古典经济学家不同,马克思完全立足于对市民社会的批判性线索,一种内在历史性的批判线索.在其他思想家只看到人对自然界的改造关系,只看到抽象的主体与主体之间关系的地方,马克思看到了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内容,看到了工人与资本家的内在矛盾的关系.对马克思来说,实践不是市民的实践,也不是单方面的工人改造外部自然界的实践,而是一种历史性的社会实践,它是处于现实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真实社会关系角色的主体在推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推进着社会关系的发展的整体过程.在私有制社会阶段,现实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被物化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不是作为主体性的人而存在,而是作为物质性的劳动力商品而存在的;资本家也不是作为主体性的人而存在,而是作为资本的化身而存在.而当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发展到顶点时,社会实践过程就不再表现为这种物质性关系的发展过程,而是表现为自主主体(即无产阶级)的能动实践过程,此时,无产阶级的主体性不但不表现为物化的社会关系性,而且还是对这种物化关系的超越.

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的批判与超越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学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7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