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点赞:3256 浏览:811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章从工科院校研究生面临的三大压力-科研压力、就业压力和情感受挫,提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条途径:在研究生的不同阶段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研究生心理联络员的心理专业素质;在研究生新生入学时开展心理筛查工作;发挥导师对研究生的心理疏导作用.

【关 键 词】研究生;心理健康;工科

研究生作为高学历人才,其心理健康水平也受到广泛关注.由于研究生人数的增多,研究生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增多,特别是工科院校,研究生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探索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是非常有必要的.归结起来,研究生面临的主要压力有科研压力、就业压力和情感受挫.

一、科研压力

研究生与本科生最大的不同便是研究生的科研任务重,尤其是在工科院校,学生经常待在实验室埋头做实验,科研压力之大让很多研究生疲惫不堪.长时间高强度投身于科研中而得不到放松和调节,不利于身心健康.

二、就业压力

其实很多研究生之所以选择读研,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如果辛苦读研三年,毕业时找到的工作不尽人意,或是根本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对研究生的打击非常大,尤其是近几年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研究生的就业质量有所下降,研究生在找工作过程中遭受挫折较多,如果自身抗压能力不足,在遭遇挫折时没有及时调整,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三、情感受挫

工科院校男生较多,男女比例不对称,很多男生在情感受挫后无法排解,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失恋,有的研究生因为无法从失恋的痛苦中走出来而陷入心理危机.部分研究生从外地考过来,多是异地恋,感情遭受挫折后短时间内很难恢复.还有的学生是因为本科阶段失恋后没有调整好,读研之后再受刺激,导致心理问题更加严重.另一种情况是情感遭拒,有的学生只是单方面想恋爱,被拒绝之后难以接受,陷入不良情绪中.


基于工科院校研究生所面临的三大压力,提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四条途径:

(一)在研究生的不同阶段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研究生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任务,这就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研一阶段,新生刚入学,要适应学校生活、实验室环境以及新的人际关系,如果适应不良,则后续的研究生阶段也很难向理想的方向发展.因此,研一时,心理健康教育应主要侧重于帮助新生很好地适应研究生生活,包括适应不良的疏导、生涯规划、自我调整等.进入研二阶段,研究生则主要面对科研任务,繁重的科研压力如果不能及时排解,则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要帮助研二学生减轻科研压力,调节单调的研究生生活.到研三阶段,则主要面临找工作的任务,如果在找工作中屡屡受挫,负面情绪得不到调节,情况严重时会导致心理危机.因此,研三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正视找工作中的困难,尤其是要跟踪关注就业困难学生.

(二)提高研究生心理联络员的心理专业素质

大部分的院校都设有班级心理联络员,但是联络员的自身素质却非常有限.尤其是工科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相比文科学生有所不足,加上研究生班级意识比较薄弱,研究生心理联络员的自身素质亟待提高.一方面,要重视心理联络员的选拔工作,要选拔乐于助人并热爱心理学的同学担任联络员.如果联络员本身具备一定的助人素质,则工作起来会事半功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心理联络员的培训,邀请心理方面的专业人士担任培训师,让联络员感受到自己也提高了技能,有所收获,从而更加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在研究生新生入学时开展心理筛查工作

一般来说,本科生在刚入学时,很多学校都会开展心理筛查,但是由于研究生已经度过四年的大学生生活,比本科生相对成熟,很多学校便在研究生入学时没有进行心理筛查.其实,即便是研究生,新生心理筛查仍旧十分有必要.因为部分学生在本科阶段由于情感、就业等因素已经产生心理问题,却没有及时治疗,这些问题无疑会带到研究生阶段.如果在新生入学时未能及时发现,在研究生阶段一旦遇到挫折,心理问题可能会加重,治疗起来难度会更大.工科院校由于没有心理学专业作为依托,开展心理筛查难度较大,但相比心里危机发生后的善后工作,心理筛查还是值得投入的.所以,工科院校也应在研究生入学时开展心理筛查,采用专业的测验,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工科院校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四)发挥导师对研究生的心理疏导作用

由于研究生与本科生有很大不同,这也说明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特殊性.工科院校研究生注重科研成果,学生的科研压力普遍较大,加上研究生参加课外活动积极性不高,实验室生活较为单调,容易引发心理问题.而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密切,在研究生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果导师在关心研究生科研的同时,还关注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则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起来会更有成效,导师本身的人格魅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对研究生也会起到一个积极导向的作用.此外,如果导师意识到学生的科研和学生的心理健康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在学生情绪不好的时候给予积极疏导,则心理问题便不会严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