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向

点赞:23304 浏览:10700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教育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如何实现“优化心理品质、实现个人潜能”的终极目标,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探索.

【关 键 词】高职;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高速发展,校企合作、学工结合是一种新的高职教育模式,要实现这种培养模式,就要求对现在的课程进行改革.心理课作为一门能够提高学生素质的课程,在高职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何改革,才能使心理课实际有效地帮助学生,是高职心理教育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及社会转型期矛盾加剧,对高职生心理状况产生了巨大影响.尽管近十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地位不断提高,但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还存在着咨询化、医学化倾向和诊疗模式的误区,传统的“病理式”“问题式”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怎么发表展.

二、高职生心理课课堂表现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生的上课情况和自我认知,我们对我校300名大一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有92.40%的学生有课堂分心行为.39.82%的学生认为是自身因素,32.52%的学生认为是师生共同的因素,10.64%的学生认为是其他因素,有9.12%的学生认为是教师因素.由此可见,目前心理课的课堂效率不高,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授课教师、自身兴趣要求较高.

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方向思考

(一)新方向问题的提出.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是培养适应社会要求的高技能型人才,心理健康教育在其中究竟应该怎样发挥作用?传统的侧重“诊断性和矫正性”和“解决心理问题”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或者纯粹的心理健康知识理论传授,对于大多数高职生来说,是否能够有效帮助他们更好得适应就业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定位在三个层面:(1)解决心理问题;(2)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3)优化心理品质,实现个人潜能.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侧重诊断和矫正,采取呈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育模式,忽略对积极品质的培养,这种“问题中心”的教育模式,只能触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初级目标,难以实现“优化心理品质、实现个人潜能”的终极目标.

(二)积极心理学的引入.根据当前的问题,进行思考,发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思路.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积极心理学理论包含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组织三个领域,贯穿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首先,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疾患的预防应从建立心理免疫力开始,并就促进主观幸福感、积极情绪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验,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大量应用在课堂教学、课外作业、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中,学生能够通过积极体验,增强主观幸福感,构建和谐的内心世界;其次,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各有其优势,强调发挥个人潜在力量,实现自身个人价值.学生入校后,通过积极心理品质测评和互评贯注信心,对大学生活做出发展优势为主弥补弱势为辅的个人规划,从“找错纠错”的校园思维转型到“扬长避短”的职场思维,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完善积极人格;第三,积极心理学兼顾对组织层面的研究,认为良好的环境是促进个体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在第二课堂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中贯穿积极心理学理念,有助于积极组织环境的建设.

(三)积极心理学国外情况.20世纪末美国发起的蔓延西方的一场教育运动,强调心理学的发展和预防功能,引领心理健康教育从消极被动转向积极主动,从缓解痛苦转向提高幸福指数.


1998年,美国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以史上最高票当选美国心理协会主席,他指出,应利用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研究幸福、满意、乐观、希望、宽容等积极力量,大力倡导建立一门专门研究积极心态的科学——积极心理学,帮助人们走向幸福.

2006年哈佛大学开设了“积极心理学”(即“哈佛幸福课”),创下了哈佛大学历年来听课率最高的历史记录,23%的听课学生向教学委员会反馈,这门课“改变了他们的一生”.同年,英国顶尖私立学校威灵顿公学开设“幸福课”,威灵顿公学谢尔顿校长认为“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即培养幸福、有成就感的人.目前美国有200多所高校开设了本课程,都是选修人数最多的课程之一.

(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设想.根据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总结,结合本院实际,可将课程名称改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幸福课)》,授课对象为大一新生,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本课程可按照“积极心理学”理论体系,共设五篇: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配有心理测试、案例分析、课后个人实践练习、班级活动范例、阅读材料等几部分,既是一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材,更是学生进行心理学自学和实践的指导书.

课程可采用多模块学习体系,包括课堂教学、个人实践、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三部分.其中课堂教学指由授课老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每学期从各篇中选出一个主题进行讲解;学生的个人实践可以自定主题,选取各章内容后的推荐的社会实践活动,或阅读推荐的积极心理学相关书籍;第二课堂活动即组织心理班会,活动内容可以从本教材提供的活动或自行采取的活动,结合专业特点开展.

总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入,是机遇也是挑战,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目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国内运用越来越广泛,“幸福”生活“幸福”教育,是广大心理工作者值得关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