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信用理比较

点赞:24336 浏览:10840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虽然在理论基础、研究内容、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等方面都存在重大不同,但都构筑了庞大而系统的分析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对信用理论的比较,有助于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信用理论为指导,借鉴和吸收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中合理之处,构建符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的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信用理论,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怎么写作.

关 键 词信用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比较

〔中图分类号〕F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13)04-0040-05

信用事关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是现代金融的核心,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信用理论是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信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对理解信用起源、发展、性质、本质和作用有重要意义;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也建立了较系统和操作性的理论体系.二者虽然在理论基础、研究内容、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上存在重大分歧,但在关注焦点、信用形式和信用作用上存在相通和互补之处,对其加以比较辨析,有助于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信用理论为指导,借鉴和吸收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中合理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成果,澄清和排除错误观点,解释现实中的新问题,构建符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信用理论,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怎么写作.

一、基础理论的不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信用理论是建立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基础上,从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角度去分析阐述信用起源、发展、性质、本质和作用,并探讨了社会主义存在商品货币关系下的信用理论实践,从而建立了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信用理论体系.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主要以资源配置与供求均衡决定论为基础,对微观经济主体在给定约束条件下所采取信用行为选择和策略选择以最大化其收益,并从信用的供求对比关系来考察信用产品的决定问题,将信用行为的结果用资源配置效率作为标准进行价值判断,同时还引入现代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建立了一整套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也对信用作用和信用政策作了适当阐述,从而西方经济学也建立了一整套较庞大而系统的信用理论体系.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在理论基础上存在重大不同.

二、研究内容上的分歧

1关于信用的起源、发展、内涵和本质的分歧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信用理论认为:信用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是历史范畴,随商品经济发展而发展,随商品经济灭亡而灭亡;信用起源于前资本主义资本,同时必然向资本主义信用发展;信用及信用制度一方面本身就是社会生产方式一个固有形式,另一方面,它又作为一种推动力,促使社会生产方式不断向前发展,直到它的最高的和最后的形式:共同集体劳动.⑤马超:《马克思信用理论再辨析》,《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7期.马克思主要是从经济和两个角度对信用进行界定的,它包括信任、偿付、借贷、履约等多层内涵.马克思认为,“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一般是贷和借的运动,即货币或商品的有条件让渡的独特形式的运动”.马克思还引用图克的话作了补充:“信用在它的最简单的表现上,是一种适当或不适当的信任,它使一个人把一定的资本额,以货币形式或以估计为一定货币价值的商品形式,委托给另一个人,这个资本额到期后一定要偿还”.白文杰:《试论马克思信用理论的来源、提出和演变》,《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08年第12期.马克思认为经济范畴的“信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经济主体间的信用关系以经济利益关系为基础,是一定经济利益关系的反映.信用作为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的特殊运动形式,这种信用形式受特定的生产方式所制约,又反映着一定的生产关系.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50-618页.西方经济学认为信用是人类的一种古老而永恒行为,是市场主体之间所发生的一种合理期待或者信赖关系,它存在于人们的交往或交换中.曾康霖、王长庚:《信用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年,第35-39页.没有涉及,甚至将信用抽象为与一般合理期待或信赖关系,抽象掉社会生产方式,掩盖经济主体在交换中所体现的经济关系.西方经济学认为信用本质上是一种平等的交换经济,没有历史属性.

2关于信用作用、政策和政策效应的分歧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辩证地分析了信用的作用.积极作用:加速资本的集中;提高资本积累;促进了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节省流通费用;推动了利润率的平均化.消极作用:潜藏着经济危机发生的危险性;导致资源配置失灵.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信用不是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调节信用不能消灭经济危机;但是信用的过度发展既会导致实体经济过剩生产引起经济危机,也会引起虚拟经济过度发展,影响实体经济正常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国家可以利用信用政策和信用工具对宏观经济整体或特定的产业和部门进行调控,也可以运用信用对经济危机进行适度调整,但只能起到调节经济结构、减缓或减轻经济危机的破坏性的作用,不能消除经济危机,即信用政策是有效性但其作用也是有限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信用理论对信用作用、政策和政策效应的分析阐述在逻辑上是自洽的.

西方经济学对信用的消极作用分析阐述不够,而且还夸大信用的积极作用,认为信用就是货币、资本或它们的替代物,可以创造财富,通过对社会信用的调节,可以消灭经济危机.西方经济学家对待信用政策要么是极力主张经济自由化,否定政府采用信用政策对市场经济行为的干预,认为经济危机来自于政府干预;要么是鼓吹政府采用信用政策干预行为的有用性,认为政府采用信用政策可以消灭经济危机.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对信用作用、政策和政策效应的分析阐述在逻辑上是混乱和不自洽的.

三、研究角度的不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信用理论是将信用作为特定的经济范畴加以研究,分析信用作为一种社会生产方式自身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关系,而其社会经济关系又是由社会生产所决定,而在剥削社会,社会生产自身就是不平等的,将学的价值判断建立在经济分析基础上,在信用主体之间相互经济交往和合作的关系中考察信用的本质和真正来源,揭示出经营管理信用所获得收益来源于雇佣工人剩余价值,体现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根本利益对立,从而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强调信用及信用制度既对社会生产有极大地促进作用,也有阻碍作用,同时还存在向更高的社会生产方式演进的趋势;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可以利用信用发展经济,但由于没有剥削,其成果也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信用理论是对经济现象本质的客观辩证分析.西方经济学对信用理论的研究抽象掉社会生产方式,将信用行为中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等,视为给定的背景条件甚至完全抽象掉,主要是从信用的运行机制和具体运行过程的视角,着重从人与物的关系、人类物质生产与物质需要等从人异化的角度来考察社会经济活动,着重从交换的角度去考察经济运行规律,企图用经济行为主体在信用交换过程中所表现的“交换平等”代替本质的“经济关系平等”,而以信用行为最终的结果是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来说明经济行为上的合理性.因此,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偏重于对经济表象描述和信用及信用机制的运行分析.四、研究目的的不同

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信用及信用制度,是为了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般的特征所必要的少数几点,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50-618页.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一般规律,从根本上否定资本主义制度;列宁的信用理论是探讨社会主义存在商品货币关系下,如何利用信用及信用制度,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怎么写作广大无产阶级.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信用理论是基于无产阶级立场,为无产阶级怎么写作的.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由于受研究者阶级立场或认知水平的制约,只从信用的一般表现形式入手研究,没有认识到信用自身也是社会生产方式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没有区分前资本之信用和资本主义信用,进而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一种永恒的经济形态来研究,仅描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外在联系,而不触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本质.因此,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主要是基于资产阶级立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统治.

五、研究方法的不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信用理论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基础上,对信用问题研究方法是从具体到抽象的逻辑推理,从客观事实出发,从现象推出本质,然后抽象出客观规律,揭示信用起源、发展、性质和本质.但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所处时代信用自身发展程度、理论实践和分析工具都十分有限,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信用实践中具体问题的定量分析不够.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大多是从数量关系的研究出发,描述微观信用主体在一定约束下的利益最大化行为选择和策略选择,以量的研究代替质的研究,不能揭示出信用性质、本质和最终来源.但是,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研究的是信用的运用问题和现实问题,所提出的理论原则和政策主张操作性较强;并且采用了一些具体的经济研究方法,如:统计分析方法、均衡分析方法、预测分析方法等等,为其理论的实证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六、研究结论的不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信用理论认为:信用是一种社会生产方式,是历史范畴,随商品经济发展而发展,灭亡而灭亡;信用主体间的信用关系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经营管理信用最终受益来自于剩余价值;信用的作用具有二重性和有限的,信用在资本主义生活可能会发展成为最大的欺骗工具;马超:《马克思信用理论再辨析》,《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7期.政府应积极发展信用和采取适当的信用政策发展经济,政策的效应也是有限的;在社会主义存在商品货币关系下,是可以利用信用发展经济,怎么写作广大人民群众的.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主要从宏观上阐述信用的作用,在微观上利用现代经济学分析工具和方法,分析微观信用主体在既定约束条件下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选择和策略选择;信用行为本身是一种平等的交换行为,是古老而永恒的;可以通过对信用主体进行等级评价或使用过程和结果的监督,控制信用风险,保证信用主体的收益;信用的作用是积极的,信用的收益也是合理的,评价信用的有效性的标准为资源配置效率.

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信用理论比较对我国的启示通过对马克思的信用理论和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进行全面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二者存在明显不同,从根本上讲,二者属于相互对立的理论体系,但理论体系之间并非只存在差异,尤其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存在着某些共通之处.我们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信用理论为指导,借鉴和吸收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中合理之处,构建符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的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信用理论,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怎么写作.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信用理论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信用理论虽然以研究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为主,但是对于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问题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存在商品和货币关系,有信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且由于社会主义的生产力还不是很发达,信用也有发展的必要性和空间,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信用一般不会引发经济危机,主要是由全社会生产的有目的性和生产资料的公有性质决定的,但是仍要清醒的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引起信用的过度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因素仍然存在,其对经济发展的破坏性的可能性也没有完全消除,只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从而为生产关系的完善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条件,进而使得这种可能性不断减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的本质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广泛存在商品货币关系,信用在我国仍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发展空间,可以也应该利用信用及信用制度发展社会生产,信用经营主体在市场交换获得的收益来源于社会主义企业的纯收入即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产品的价值形态.信用的本质是经济利益关系,只要我们保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以社会主义制度来约束信用及信用制度,是可以克服信用对利益的盲目追求.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信用及信用制度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控制住本国的信用以稳定和发展经济,同时要采取“集中”原则保证发展经济的成果最终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④姆·阿特拉斯:《组织金融体制的列宁原则和苏联的信用改革》,《金融研究》1958年第1期.因此,我们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信用理论,使它能更好地指导我国实践.

2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的借鉴意义

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在经过数代西方经济学家们的不断修补和发展,具有很多可鉴之处,对我国信用理论和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有关信用运行机制方面的可鉴之处

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各流派从不同侧重点对信用运行机制进行分析阐述,虽具有片面性,但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信用供给学派从利率和准备金率是如何影响银行信用供给.真实票据理论认为商业银行为保证资产流动性,只能发放以商品交易为基础,以物资或其他抵押品做抵押的自偿性短期流动性贷款,用于购写证券、消费贷款和短期投资.资产转移理论认为,商业银行既可以写卖短期有价证券保持资产流动性,又可发放“可转让”长期贷款增加盈利贷款的收益性.预期收益理论认为商业银行贷款流动性取决于借款人的预期收入,根据借款人的预期收入确定还款方式和还款日期,保证资产的流动性,可以发放短期、中长期贷款和消费信贷.负债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对外融资调整负债以保证自身资产的流动性,只要能对外融资就可以对外放款,以争取更多的收益.综合性信贷管理理论商业银行利用利率等因素变化对融资成本的影响,协调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关系,保持其资产的流动性,以最小的代价去换取最大的收益.贾丽博:《近现代西方信用学说的简要回顾与述评》,《甘肃金融》2007年第6期.西方经济学还引入信息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对现实中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进行系统分析,引入信用甄选和自选择理论,并建立一整套信贷主体信用等级和信用行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保证其自身利益最大化.曾康霖、王长庚:《信用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年,第35-39页.(2)有关信用政策方面的可鉴之处

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本身就是对现实经济运行层面,分析信用主体行为和策略选择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既有对宏观经济调节的信用政策,如“补偿性财政政策”、凯恩斯的“廉价货币政策”;同时也有对微观信用主体的政策,如对银行系统功能评价和管理的“相机抉择”政策等,④要恰当以运用到社会主义生产实践中去发展经济.

(3)研究方法的可鉴之处

借鉴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中所采用的各种分析方法,尤其是数学分析方法,它在信用理论中的运用,对于科学地概括和提炼各种经济变量,精确地阐明信用与投资、储蓄、消费等各个经济变量之间的数理逻辑关系和实证计量检验,提高信用理论研究的精确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3基于两种信用理论的综合分析

我们应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进行综合分析,以构建符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的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信用理论,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怎么写作.

(1)信用理论体系的构建要实现长期制度分析与短期运行分析范式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信用理论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深入研究,建立了一个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历史范式与逻辑范式有机统一的信用理论.马克思把信用分为“前资本主义信用”和“现代资本主义信用”,并运用其理论巨大的逻辑力量论述前资本主义信用走向现代资本主义信用的必然性,揭示信用发展的长期演变规律.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始终把信用看做一种经济表象,没有给信用从经济学角度下一个科学定义,缺乏对信用起源、性质和本质的分析.相对而言,马克思对信用形成的主观原因分析深刻,而对其客观现实运行机制研究不够,对信用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的宏观描述较多,而对其微观运行层面探讨较少,而西方经济学恰恰是在这些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形成自己一整套较为系统的理论分析体系.因此,我们要以马克思经济学信用理论为主体,借鉴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双重因素共同决定的角度对信用行为展开深入分析,既要说明信用长期演变的方向、态势和基本规律,又要加强和深化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企业和个人信用的系统把握,建立长期分析与短期分析统一的新范式.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信用理比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西方经济学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充分利用丰富多样的信用形式发展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怎么写作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要以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研究为主,研究信用的起源、发展、性质和本质,但是也指出了信用的其他形式:国家信用、国际信用、公共信用和私人信用等,同时也指出在信用制度中,银行居于主导的地位,发挥着核心的作用,它不仅推动着其他信用形式如商业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和企业信用的发展,而且影响着其他信用形式发生作用的范围和方式.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50-618页.西方经济学的信用形式更为丰富,包括:个人信用、社会信用、商业信用、企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和股份信用等,因此,我们既要对银行信用理论展开深入分析,发挥银行信用的主导作用,也要依据时代背景、研究领域不断调整和发展需要选择其他特定的信用形式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采用的不同分析工具和政策,增强研究和分析的针对性,充分地利用各种信用形式发展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怎么写作.


(3)对当前我国信用作用的再认识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信用理论对信用的积极作用的实现都是有条件的.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信用理论指出信用可以使得利润平均化,前提是各金融机构的相互竞争和资本在社会范围的自由流动,而当前我国的许多经营管理信用机构、企业和单位都是垄断经营,获得超额垄断利润,而事关经济发展命脉的金融业又不能完全自由化和私有化,国家不但要控制金融业发展,而且还要扩大规模,克服我国金融业不发达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和参与国际竞争,减少别国金融业对我国经济的控制和剩余价值的榨取.因此,当前我国金融业,在保证国家对金融业的控制前提下,鼓励各金融主体相互竞争,发展民营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引进国外金融企业,打破垄断局面,提高效率.对于金融业获取的超额垄断利润,一方面可用于自身积累,扩大我国金融企业自身的规模,提高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另一方面使其用于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福利.同时应对社会弱势群体和贫穷人群出台相应的信用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帮助他们改善自己的经济条件,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避免信用被少数人利用和控制,垄断利润被少数人占有.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发挥积极作用的前提是社会存在资源闲置,作为生产要素的物品需要资本和货币才得以组合在一起,完成商品或怎么写作的生产.当前我国区域差距大和城乡差距大,社会存在既存在大量生产要素的闲置,也存在区域非对称闲置,应当大力发展信用和信用经济,使闲置的要素充分利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生产出更多财富,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人民福利提高怎么写作.当前我国应以实体经济发展为基础,适度发展信用经济,防止信用经济发展过度导致虚拟经济发展泡沫化,影响实体经济发展,同时也要防止信用经济发展过度导致部分行业或产业实体经济的过度发展,产生产能过剩,应在经济建设实践中用信用理论、信用工具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节和引导微观经济主体自觉向宏观经济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心远

*本文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信用理论特指马克思于1844年对早期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信用思想的批判,经过长期深入系统的探索,创立了自己的信用理论;后经过恩格斯和列宁补充和发展,并由列宁在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探索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