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歌在我国出版和翻译的若干问题

点赞:21729 浏览:9654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诗歌的翻译追求的是一种信、达、雅的意境,“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诗歌的翻译反映的是异域的风土人情,诗歌翻译对加强地区的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但诗歌翻译过程中在诗词风格、文化意境、形体比喻及表现的手法上均存在很大的差别,外国诗歌在我国出版和翻译上存在不少的难点,将外国诗歌的意境在翻译的文体中体现出来是艺术性较高的一项工作.

外国诗歌在我国出版和翻译的若干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诗歌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关 键 词:外国诗歌;翻译;出版;问题

中图分类号:I1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5-0116-0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上都加强了与外国的联系和沟通.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使得中国对外的包容性增大,中国的文化逐渐走向世界并被世人所认可,而国外的文化也悄悄地走进中国.诗歌是诗者用于表达内心感受的文体,是世界上最基本、最古老的一种文体形式,它需要作者拥有娴熟的艺术技巧、深度的社会阅历和丰富的内心感受才能将诗歌的意境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它对言语、音节、韵律、感情、意象都有着特殊的要求.外国诗歌由于语言、文化背景、音节、韵律上都与我国诗歌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对其翻译存在着一定的困难.[1]经济的发展迎来了我国诗歌翻译、出版、创作的最佳时期,如何克服外国诗歌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直接影响我国诗歌翻译以及出版工作的开展,因此本文将对外国诗歌翻译及出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并值此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以应对当前外国诗歌在我国出版和翻译中遇到的问题.

一、外国诗歌的特点及与

中国诗歌的区别诗歌是民族文化结晶及智慧的最高体现,同时也反映某一时期的历史文化,是时代与历史进步的见证.由于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的不同影响,外国诗歌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把握外国诗歌的审美特征是进行外国诗歌鉴赏的前提,而对各个不同时期的外国诗人诗作的了解也是进行外国诗歌鉴赏的必备条件.犹如中国诗歌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一样,外国诗歌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进行外国诗歌的鉴赏,我们首先应该以历史的、美学的眼光考察外国诗歌,把握外国诗歌的审美特点.由于世界各民族在语言文字、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的差异,所孕育产生的文学也有很大的差别.

中西方诗歌无论在文化、美学、艺术、文论、内容、结构上都是迥然不同的.西方诗歌中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物内在心理的描写,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都是比较直率的,直接将内心的感受抒发出来,毫无造作,语言描述结束时其所表达的意思也就结束,值得回味的空间较小.这与西方人的思维习惯、语言习惯以及心理特征有关.外国诗歌在主题上更多的是反映人神之间的关系,如大型诗歌《荷马史诗》.外国诗歌时代感意识较强,以艺术的方式对个性主张、时代精神以及诗人的愿望、情绪进行高度的概括.外国诗歌的表达方式较中国诗歌单一,直接是以修辞方法及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艺术想象大胆而夸张.而我国诗歌在表达上则采用较含蓄的表达方式,常常是借物抒情,这与我国的文化及风土人情有关,我国儒家文化中就教导我们在语言中应尽量含蓄,避免话语太直接而伤害别人.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因此外国诗歌在我国翻译过程中存在着文化地域、语言习惯、语言风格等的差异.[2]

二、外国诗歌在我国出版过程中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外国诗歌在我国的出版历程

纵观我国的外国诗歌出版的过程,可以粗略地将其出版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探索阶段:在1914年中华书局涉外国文学译注出版社成立,中华书局首次试水外国诗歌的翻译和发行.这年中华书局刊载了大量的外国翻译诗歌,例如刊载在《中华教育界》上的教育小说《纪念之纽扣》,刊载在《中华学生界》上的历史小说《三百人》等等.这一时期称为外国诗歌出版翻译的探索阶段.


第二,发展阶段:自1919年以后,中华书局在外国文学翻译出版事业上趋于繁荣,这一时期翻译的作品相对冷落市民文学,重视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家的作品,共翻译了新书15多种.到了1934、1935年外国文献的翻译达到全盛时期,出版业内称这两年为“翻译年”.

第三,衰退阶段:随着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一时期国民党政府西迁,上海沦陷,中华书局的主营业务基本全部转到了重庆分局,这一阶段,外国诗歌的译著出版数量急剧下降,中华书局基本集中于教学图书的发行,外国诗歌的译著出版工作整体趋于低迷,新版书骤减,只有大概45种.

(二)外国诗歌在我国出版中遇到的问题

1外国诗歌出版存在缺席的现象

尽管诗歌是民族的文化和智慧的结晶,但是外国诗歌在我国的出版工作一直被边缘化,外国诗歌在我国的出版处在零散、分系统的状态.相对于其他的文学作品,外国诗歌由于其内容及意境艰涩难以理解,加上我国现在真正懂诗、爱诗的文学爱好者甚少,因此,外国诗歌在我国变得很难畅销,出版社对外国诗歌的出版量也随之大量减少,导致我国文学市场上外国诗歌所占的比例少之又少.

2出版社对国外诗人介绍甚少,导致观众对诗人及其作品缺乏认识

中国的出版社对国外诗歌的介绍比较滞后,语种与诗歌的翻译不能做到同步,在国外比较热销的诗歌,来到中国后反而不被认识和了解,中国很多出版社忽略了对外国诗歌的介绍,导致中国的诗迷对诗歌缺乏认识而错过了阅读,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当代诗人的视野.同时,我国一些研究者及诗人出于对外国诗歌的爱好及兴趣,翻译出来的作品无法找到出版社出版,只能压在手里,严重影响了外国诗歌在我国本地的传播.对于一些著名的诗人的作品,尽管诗歌爱好者能熟悉他们的作品,但是在市场上却很难找到相应的文学书籍.[3]

3存在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地位的问题

中西审美习性及倾向不同产生很大的差异,这些与各民族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文化氛围以及民族思维有关.任何一种其他民族的东西在进入一个陌生的民族内部时,不可能完全不发生变异,这种变异既是其融入其他民族文化的必要条件,也是自身发展吸收的结果.而这种变异的结果有两种:一是消灭其他文化,特别是落后民族的文化,一是两者的结合,最后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中国古代前一种现象经常发生,而到了近现代,由于每个民族的文化沉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一种情况司空见惯,而且世界文化交流的趋势客观上也要求异文化之间的融合.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文化融合是不以消灭一方文化为代价的,毕竟每个民族的发展都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消灭文化的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文化一体化的论点是不可能成立的,因为文化存在的不可通约性决定了文化的个性.偏激一点,我们不妨提出这样的一个论点:文化一体化等于没文化,消灭文化.我们实在很难想象全世界所有的民族只共同拥有一种文化那是怎么样的一种情景,每一种文化的产生发展甚至灭亡都有客观规律的支配,如果以非客观手段强行消灭一种文化必然会受到惩罚.在中外历史上这种教训不是不深刻.因此我们并不能提出单纯的融合要求,中西的交流不能以消灭一种文化为目的,否则后悔的必然是我们自己,我们的民族.很多中国人自称是为了保护中国的本土文化,只是学习研究中国的文化,对于外国文化有所排斥,所以本土文化总是占据主导地位,而外来文化入驻中国的现象却很少见.

(三)外国诗歌出版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方法

针对上述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想让外国诗歌在我国本地上能被广大的诗歌爱好者熟悉和了解,出版商需准确把握读者的地位,了解读者的所需,在对外国诗歌选编时,应该考虑读者对诗歌的喜欢程度,而不是盲目地、随意地对诗歌进行选编,最后出版出来的东西就会变成大杂烩的形式,缺乏可读性,造成诗歌爱好者难以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外国诗歌,使得我国诗歌爱好者对外国诗歌的认识受限.加强出版界对诗歌读物出版工作的重视,主要是加强对外国诗歌出版宣传的力度,把诗歌出版作为出版的义务.媒体方面应该加强对诗歌文化的宣传,而不是一味地进行商业炒作.加强国人对诗歌的认识,让国人了解诗歌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加深国人对诗歌的热爱程度.[4]

三、外国诗歌出版翻译的难点及对策

(一)外国诗歌翻译的难点

1对诗歌描述主体的认识不够

在中国诗歌中,“我”通常是指作者本人,但是在外国诗歌中“我”所描述的主体不一定是作者本人了,在外国诗歌中抒情的主体常常出现缺席的现象,因此确定外国诗歌抒情的主体是对外国诗歌翻译的第一步.外国诗歌中的主体形式多样,既可能是景色、生活,也可能是人物、事件,确定诗歌中的“我”对于发掘作者的内心是很重要的,确定了诗歌的主体,也就是了解了诗歌的内涵.诗中表达的思想也是围绕着主体进行的.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国内翻译者对外国诗歌主题的把握存在一定难度,主体表现形式多样化也使得翻译工作变得艰辛.

2作者的情感难以把握

中国诗歌的特点就是通过形象来说话的,即诗中用意境来表达作者的想法和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是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体现在诗歌中的,诗歌的意象饱含着作者的情感、观念及意识,这些无形的情感意象在诗歌中将会被化为有形的物体或画面.与中国诗歌不同,外国的诗歌在表达上不一定是以抒情的方式对自身的感受、体会进行表达的,外国诗歌在情态形象上反映的是诗人内心的体验、生活的经历.但人的感情和生活体验是复杂和多样化的,因此,在翻译外国诗歌过程中能否正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将直接影响到诗歌所表达的意思.但是人的情感是复杂的,很多时候就连当事人都很难将自身的体验完全准确地表达出来,何况是局外人,因此翻译者对作者的情感难以准确地把握.[5]

3对诗中象征手法容易混淆

外国诗歌擅长对象征手法的使用,象征是指借甲事物来暗喻乙事物.象征在外国诗歌里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手法,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由于象征在一定程度上与比喻相似,如果翻译者对诗歌的意象把握不准确就很容易出现混淆,将象征的手法翻译成比喻的修辞方式,这样就与作者的立意相违背了,因此对象征意象的把握是否准确,将影响外国诗歌的整体表达.

4诗歌语言风格的把握难度较大

外国诗歌的词语大都包含一些特殊的含义,这与各国的文化历史有关,在中文里难以找到合适的词语将其进行还原,因此在内容和形式上看其翻译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若对其把握不够准确,翻译出来的作品就会与作者作品原意大相径庭,因此,这给翻译者对外国诗歌的翻译带来很大的困难.

5两种诗歌的表现形式、语言声调不同

不管是中国的律诗还是中国的词,都非常讲究形式美.表现中国诗词的主要形式有两种:外在形式,即篇章;内在形式.中国诗词的篇章分为七律诗、五律诗、词牌等;内在形式主要要求对仗、押韵、平仄等.中国诗词正是通过这种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的完美结合,才使得中国的诗歌读起来有一种特殊的美感.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诗歌的形式传递着一种信息,而这种信息无法用其他语言来表达.虽然外国诗歌也有押韵格律之美,但英语讲究的是语调语言,想用汉语的声调语言表达出来是存在很大困难的,有时候就会造成虽然用汉语翻译出来了外语诗歌原文的意思,但在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上我们的译文则表达不出来.因此,由于中外诗歌在形式和声调存在较大的差异,就使得外国诗歌在翻译成中文时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外国诗歌翻译的对策

1了解原作者的背景,有助于对诗歌中主体的把握

外国诗歌通常反映的是作者的生活体验,因此了解作者的出生背景、教育背景及生活经历,可有助于对诗中主体的把握.外国诗歌体现的是社会大环境的各方面及人身处复杂多变社会中的内心感受,因此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及相关的背景,对于了解作者诗歌的立意都是很有帮助的,了解作者诗歌的立意后就能揣摩诗歌中所描述的主体了.

2通过意象来把握作者的情感

在外国诗歌翻译中,把握意象对于把握作者的情感是尤为重要的.意象就是诗人将自己的感情生活化作具体的事物进行表达,是一种具有主观色彩、与生活原态明显不同的艺术形象.外国诗歌中,作者往往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具体的事物上.因此,翻译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知识、心灵体会、意象联想来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把握,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对诗中的意象进行把握.

3对修辞方法理解透彻,可以避免对诗歌修辞方法理解错误

外国诗歌通常是以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来对生活进行反映,风格多元化,题材丰富多彩,因此对修辞手法熟悉,有助于避免对修辞方法理解错误.象征写作手法与比喻修辞方法有相似之处,很容易将这两者混淆.要想对象征手法理解准确,首先是需要将象征和比喻区分开来.与象征不同,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而象征是统筹整篇诗歌的,比喻只是在某段语句、语段中起作用的.对诗歌象征的把握除了区分与比喻的区别外,还可以从形象下手,一些典型的形象本身就富含着丰富的情感,作者会在这细节上着重笔墨进行描绘,因此可以通过作者对细节的描写来把握诗歌中象征的意象.[6]4举一反三是理解诗歌词汇最好的方法

诗歌的翻译是灵活变通的一个过程,没有绝对的规律可循的,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的词汇上,更是没有规章可循.尽管这样,各国诗歌在语言上还是有其共通的地方的,只要把握好这些特点,翻译就会变得轻松.诗歌语言方式是格律性的语言,具有声调顿挫有致、节奏感强、朗朗上口、容易记忆等特点,因此,外国诗歌翻译追求的境界就是与原文的思想情感及言语风格吻合.在翻译形式上,外国诗歌翻译应遵循文字显浅、形象鲜明、言辞生动、具有形象性及抒情性等特点.

5从结构学角度分析、翻译诗歌

众所周知,任何诗歌都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的系统结构的整体.罗特曼结构认为,诗歌是建立在语言、句法、节奏、语音、语调这五个层次上的,这五个层次相互影响、互相制约,构成一个完整的诗歌.这样我们在翻译外国诗歌的时,可以采用重复和平行对照的组织方式构建具有层次性的文本语言结构,透析出每首诗歌的灵魂,同时要注意中英文的语音、语调的补偿,从整体上去分析每首诗歌,使得外文诗歌在翻译成中文时不会丢失其深层次的东西,这样翻译过来的诗歌才能为更多的人接受.

结论

诗歌的发展无论在我国还是国外都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它是历史和文化沉淀的产物,是对历史时代巨变下人物思想用简洁、富有意境的语言进行描述的一种文体艺术.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诗歌慢慢被边缘化,因此对诗歌出版加强宣传可以防止诗歌文化缺席的现象发生.诗歌在翻译过程中应注重对意境的理解,在言辞上应注意举一反三.诗歌是文化的象征,应被继续传承和发扬.

总而言之,外国诗歌要想在翻译成汉语的时候找到生存空间,必须在翻译成汉语的时候符合我国的审美观念、文化习惯,摒弃在翻译过程中文体观念方向上的译误,找到中外诗歌翻译的契合点,这样才能让外国诗歌在翻译成汉语之后为更多的人接受.

[参考文献][1]安静.浅论古诗英译[J].才智,2010,(1).

[2]金靓.浅论古诗词英译中体现译者主体性的必然性[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0,(1).

[3]樊斌.从《江雪》的英译谈诗歌翻译的美学原则[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1).

[4]储常胜.语言与文化——浅析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D].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2006.

[5]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

[6]陆钰明.多恩诗歌节奏及其翻译初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 要汇编.2008.

〔责任编辑:黎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