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力的形成其作用规律

点赞:28165 浏览:13067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从文化的植根性视角探讨了档案文化力的形成及其作用规律.对文化力、档案文化力、档案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综述分析,提出文化植根性是档案文化力形成基础的命题,针对档案文化属性、档案文化价值、档案文化取向和档案文化力的形成问题进行表述.最后,对档案文化力的作用规律进行了归纳和说明并给出档案文化力作用发挥的一般思路.

关 键 词:档案文化;文化植根性;档案文化力;作用规律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formationofArchivalculturalstrengthanditseffectfromtheperspectiveofculturalroots.Itanalyzestheresearch,currentsituationandproblemsofculturalstrength,Archivalculturalstrength,culturalconstructionofarchivesandotheraspects,anditproposestheculturalrootsisthebasicpropositionfortheformationofArchivalcultureforce.ItdescribestheArchivalculturalproperty,Archivalculturalvalue,ArchivalculturalorientationandtheformationofArchivalculturalstrength.Finally,itconcludesandillustratesthefunctionandlawofArchivalculturalstrengthandgivesomeadviceforthedevelopmentoftheArchivalculturalforceanditunction.

Keywords:Archivalculture;Culturalembeddedness;Archivalculturalstrength;Functionandlaw

文化软实力在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竞赛中的地位愈来愈突出.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均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繁荣的号召,表明文化软实力建设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档案工作作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不容忽视的两个方面:其一是文化的档案植根性.文化植根于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档案记忆决定了档案自身的文化属性和文化功能;同时,文化植根于档案工作对于增强档案工作自身活力、提高自身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推动自身建设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其二是档案的文化作用力或称档案文化力.档案文化功能的发挥对于推进档案的社会怎么写作功能、增强社会的文化软实力具有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因此,对档案文化建设与档案文化功能发挥的现状进行分析,在理论和应用层面探讨文化的植根性和档案的文化力意义重大.

1研究现状综述

1.1关于文化力的认识和研究.文化力就是文化对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作用力.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国别的不同阶级、不同派别和不同阶层均非常重视文化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Bonaparte)就有世界上只有精神与剑两种力量,以及精神战胜剑的说法[1],强调了精神力量的强大.

1859年1月,卡尔·马克思(KarlHeinrichMarx)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在物质决定意识论断的基础上,同时指出精神和上层建筑相对于物质和经济基础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有巨大的反作用.作者认为这是马克思对文化在精神和上层建筑层面作用力的辩证说明.

1927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奥带领的团队在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接管了著名的霍桑实验.实验发现人除了对经济利益的需求外,还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求,满足这些需求也能引起绩效的上升.得出的结论之一是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发挥组织协同效应和增加凝聚力最有效的途径[2].

之后,国外大量学者诸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尔(RichardTannerPascale)、哈佛大学教授安东尼·阿索斯(AnthonyAthos)、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与经济学教授莱斯特·瑟罗(LesterC.Thurow)在相关著作和论文中均对文化的强大作用力给予了肯定和论述.

文化力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20年,梁启超撰写的文章《欧游心影录节录》中有“一群人文化力聚拢起来”的说法,首次使用了文化力的概念.1940年,发表了《新主义论》,其中有“文化力在旧经济时期已经作为中国的一种革命力量”的表述[3][4].1985年,日本名和太郎出版的《经济与文化》著作中提出文化力概念,并全面阐述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5].


我国学者贾春峰在1992年较早提出加强市场经济中的文化力研究,认为文化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此进行了持续的分析和研究.

1.2档案文化力的研究.从现有文献来看,档案文化力的研究最早出现在2003年《浙江档案》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论档案文化力》,作者是潘连根[6],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针对档案文化力开展研究的文章.

该文首先提出了档案文化力的观点,认为档案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文化力,是档案文化要素在促进和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效力,这种效力主要表现在能够为人们从事各种实践活动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章论述了档案文化力与其他文化力在其构成要素和功能发挥方面的区别.认为档案文化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档案文化资源、档案文化管理和档案文化用户三个方面,档案文化功能发挥主要表现在提供精神动力和社会发展动力两个方面.作者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发挥档案文化力的路径是虚实结合与双管齐下,提出在加强档案文化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开展诸如编史修志、举办展览等档案文化实践活动.在该文中,作者对兴办档案文化产业提出了质疑,对档案文化力形成规律及其作用规律没有作进一步探讨.1.3档案文化建设相关研究.档案文化建设的文章居多,根据CNKI文献资源数据库以“档案文化”作为文献题名检索词得到直接相关论文数量,而间接相关论文数量则以文化和档案的逻辑与关系进行检索获得.经过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和图1所示.

图1档案文化研究论文直接相关与间接相关年度变化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档案文化建设文章总体趋势是增长的,尤其是2009年以来迅速增加.经分析认为,这一现象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和文化强国的文化竞争角色和政策的不断强化密切相关.尤其是本世纪第一个十年,文化的竞争角色日益凸显,极大地促进了包括档案文化研究在内的一系列学术研究.2006年9月13日,国家公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对未来五年着力发展的九类重点文化产业作了重新划分,确定了重大文化产业推进项目,以促进文化建设重点领域在“十一五”期间的跨越发展.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和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这些文化建设举措和政策的加强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分析检索的文献发现,档案文化研究的领域和内容主要集中在:档案文化概念、档案文化特性、档案文化功能、档案文化价值,以及档案文化建设措施、要求和问题等七个方面.

1.3.1档案文化概念认识.主要观点认为档案文化力量是思想的力量、观念的力量[7]等.

1.3.2档案文化特性研究.在档案文化特性研究方面,现有文献研究较多,普遍认为,档案文化具有历史的悠久性、记录的原始性、怎么写作的公共性[8]、内容的广泛性、呈现的连续性、支撑的基础性[9]、形态的多样性、功能的多重性、资源的垄断性、传播的有限性[10]、记录的真实性、传承的媒介性等[11];也有的认为,档案文化具有社会核心价值的渊源性[12];有的作者甚至认为,档案文化是“文化之母”[13]和“文明之母”[14],或者认为档案是文化的源头、印记和积累[15];也有从学术性、历史性、怎么写作性[16]等三方面进行阐述的情况.

1.3.3档案文化功能研究.在档案文化功能研究方面,探讨比较活跃,涉及资政决策功能、维权维稳功能[17]、文化记忆功能、文化传播功能、文化教育功能、文化休闲功能[18][19]等方方面面.

1.3.4档案文化价值研究.在档案文化价值研究方面,提出档案具有民族文化价值、学术文化价值、文化创作价值、文化鉴赏价值[20]等;也有的认为,档案具有求真价值、规范价值、组织价值[21]等方面的文化价值.

1.3.5档案文化建设措施.在档案文化建设措施研究方面,围绕转变观念、开展档案文化存储、开发档案文化产品、提升档案文化怎么写作能力、促进传播功能的发挥等方面研究颇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八项内容.

一是档案文化思想观念转变.围绕档案文化建设应当扩大视野、树立开放与合作理念,加大开放力度[22]和确立大档案观[23],从人类社会文化记忆和传承高度提高认识,强化自身文化意识、形象意识、宣传意识.

二是档案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基地”等现有基地功能基础上,开辟面向文化繁荣的成就展示新空间,如,建立档案文化基地、增加档案史料和成果陈列馆、展览馆、博览馆等.

三是档案文化信息资源建设.重视重大文化活动、事件、项目、著名人物等档案收集、征集、采集、托管、管理和加强具有文化特色的档案馆藏和档案文化数据库建设.

四是档案文化信息资源开发.结合地方特色整理加工档案记录,在分析研究传统档案文化和辩证取舍[24]的基础上,发现和挖掘具有文化史料价值的档案文献和相关资料并对此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档案文化特色产品,打造档案文化品牌和文化精品以提升档案开发成果的文化品位.也有关于开发档案的文化附加价值、强化档案文化产品的系列性与文化产品开发[25]的合作化方面的设想.例如,与传统媒介、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公司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提高档案文化产品质量.

五是档案文化组织队伍建设.成立档案文化建设团队和档案文化研究机构,如,档案文化研究会等,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同时,加强档案人员的业务指导、业务培训、理论研讨工作,通过工作交流和示范引领,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文化怎么写作能力.

六是档案文化怎么写作平台建设.建立档案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互动怎么写作平台.在档案信息网开辟档案文化专栏,丰富信息化手段,增强网络档案文化怎么写作功能.同时,加强相关科技手段,如,保护技术、信息技术和数字档案管理技术等,完善档案怎么写作利用的网络体系、组织体系和技术体系,推进档案文化功能的充分发挥[26].

七是档案文化制度环境建设.争取政策支持和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列入“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档案管理条例增设档案文化建设内容和要求等.同时,建立和完善档案文化保障机制,在战略规划、管理制度、物质和财力保障、人力资源保障等方面着重加强,构建良好的档案文化生态环境[27]等.

八是丰富文化怎么写作内容形式.在档案宣传月、开放日、夏令营、成果展、休闲沙龙和家庭建档等各种活动中增加档案文化怎么写作内容;通过设立兰台讲堂、文化讲师团等形式营造档案文化社会氛围,打造档案馆文化形象;通过融入文化建设和重大文化活动,拓展宣传交流领域,完善档案文化作用发挥的信息通道;以专题形式,以画册、动漫、制作故事片和电视纪录片等形式宣传地方特色档案文化.

也有在档案文化立项建设[28][29]、档案文化产业和市场化运作方面的阐述[30][31][32].如档案文化产品业务外包、成立档案文化民办非企业、出版档案文化刊物、开发商业化档案文化网站等[33].1.3.6档案文化建设要求.档案文化建设原则要求方面,探讨了引导性、互动性、时代性、系统性、贴近性、创新性[34]、体系的完整性、时空的限定性、结构的层次性、环境的社会性、定位的准确性、交流的异质性、文化内核的自主性[35]、文化的自觉性[36]等方面的原则和要求.

1.3.7档案文化建设问题.档案文化建设问题分析方面,着重探讨价值、定位、应用、能动、统筹、体制和消费等八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在价值认识问题上,还存在凭证和参考为主,文化价值重视不足现象;档案文化理论研究上,还存在档案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等概念认识模糊情况和本质属性把握不清现象.二是在怎么写作定位问题上,整理和保管为主,文化开发利用为辅的情况依然突出.三是在档案文化成果应用上,还存在应用面不广、社会影响和认知度不高的情况.四是在能动性上,文化怎么写作意识和文化怎么写作主动性尚有欠缺,还缺乏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档案文化怎么写作理念[37].五是在系统规划上,还缺乏统筹安排,文化建设内容没有纳入区域文化发展规划,带有在自发性、局部性、零星性、分散性、孤立性、短期性、突击性[38]、表面性[39]等问题.六是在建设与水平上,有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问题[40].七是在管理体制上,有体制制约、利用限制、协调短板、社会功能不全[41]等现实问题.八是在档案文化产品消费上还存在需求滞后现象[42]等.以上问题均增加了档案文化建设和怎么写作的难度,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通过创新以寻求的方法.

档案文化力的形成其作用规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档案文化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可以看出,以上文献不乏档案文化建设研究的上乘之作.然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尚没发现紧密结合文化本质特性和作用规律展开档案文化建设方面的探讨,或者说从档案文化力的形成和作用规律角度进行的探讨尚不明显,大多则是围绕档案自身文化认识而开展的.研究结果往往看似档案文化建设,实则是档案工作自身的优化和改进.因此,档案文化建设研究中应着重强调与社会文化属性结合的紧密性,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初步尝试.

2文化的植根性是档案文化力形成的基础

本文所指的档案文化力建设并非单指档案馆和档案行政管理机构自身的文化建设,有些文献的作者则有这样的认识,例如,有的作者认为,档案文化的内涵是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自身的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群体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43].许多作者也有将传统的档案工作与档案文化建设工作混同的现象,认为档案工作是科学文化事业机构,传统档案怎么写作利用工作也是文化怎么写作工作.应当说,这是不全面的档案文化力建设认识,如果从文化的植根性角度加以考察,对档案文化力认识就会比较全面一些.

西方学者将植根性分为文化、结构和政治三种形式,文化的植根性表现在广泛地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各个领域自身的文化并发挥其应有的文化功能.

文化植根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于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原始记录——档案自然被赋予了文化的属性.档案的文化属性涵盖了区域文化、民生文化、旅游文化、饮食文化、政治文化、民间习俗文化等各个方面,其中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等社会基本观点和态度.

文化植根于档案和档案工作之中形成的文化档案和档案文化,对档案工作自身的发展和充分发挥档案的功能具有能动的推动作用,档案的文化价值、档案工作的文化取向和档案的文化力也因此形成.

2.1文化植根于职能活动产生档案的文化属性.根据职能活动的文化植根性并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档案的文化属性包括档案的文化载体性、反映性、构成性、传承性四个方面.

档案的文化载体性.在历史发展曲折历程中,社会活动主体隐含在实践活动中的以价值观为主要特征的民族文化大都以文字形式记录在档案中,使档案成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美国文化人类学家A.L.克罗伯和K.科拉克洪在1952年发表的《文化: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论文中给文化下了一个综合定义:“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

档案的文化反映性.档案作为文化的载体,具有对文化反映的广泛性.档案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原始的和真实的记录,各个领域的文化现象在档案的内容和形式上均有所体现.这一点说明,档案来源于广泛的社会文化活动又是社会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对文化反映的广泛性.在1996年的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上,尼日利亚的国家档案馆馆长U.O.A.埃思在其报告中提出:“档案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反映了每位公民的生活,而这种社会文明和公民的生活的性质和本质是文化.毫无疑问,可以断言,一个国家的灵魂和宗旨就埋藏在她的档案中.”[44]

档案的文化构成性.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A.M.穆鲍在巴黎召开的全体大会第20次会议的报告中就指出:“由于档案在国家意识和特征的建立中是必不可少的,档案成为国家文化财产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45]

档案的文化传承性.从甲骨卜辞到电子文件,档案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但记录和反映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兴衰的历史,同时也记录和反映着人类思想和文化的历史,对一个国家和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起着记载和传承的主要作用,穿过时光在档案留下痕迹,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要素和文化特点,形成文化发展脉络,从形式到内容均成为时代文化特点的见证.

2.2文化依附于档案载体产生档案的文化价值.档案作为原始的和真实的历史记录,在文化属性上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现行文化价值双重价值.档案既是连接历史文化和现实文化的纽带和桥梁,又是区域文化底蕴、彰显区域文化特色、塑造区域文化形象、弘扬区域文化的精神载体和不同区域间文化共享与交流的媒介.在思想文化领域,档案对于弘扬历史文化,宣传当代民族文化精神,在意识形态领域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强大的文化功能.丰富的档案资源,是巨大的文化资源宝库,有许多潜在的文化价值尚待开发.在文化发展战略中,档案部门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充分发挥档案的潜在文化价值,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例如,河南省是档案文化资源大省,甲骨、名人、票证、字画、照片、实物等档案资源十分丰富.焦裕禄档案、马金凤和崔兰田等艺术家档案、郑州市嵩山历史建筑群档案、南部县衙档案、安阳市殷墟申遗档案、安阳西高穴曹操高陵发掘档案、河南省援建江油档案以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重大活动档案等既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又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2.3文化贯穿于档案事业产生档案的文化取向.档案的文化取向来源于文化积淀于档案载体和贯穿于档案事业全过程.文化取向的产生赋予了档案工作的文化事业属性.收集整理档案就是在积累人类文化资源,保管保护档案则是在保持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安全性和可用性;开展档案利用工作,是开发利用文化资源,为推动文化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怎么写作;而编辑出版档案史料、参与编史修志工作,实际就是文化产品的创作工作.因此,档案工作是对国家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管理和保护,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阶梯性工作.档案信息怎么写作的过程也是培育、滋养、倡导、弘扬民生文化、信息文化、传播文化的过程.

档案工作的文化事业属性进而决定了档案室、档案馆和文件中心都是科学文化事业机构.1983年4月26日,国家档案局发布的《档案馆工作通则》明确规定: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1987年9月5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的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分管范围内的档案.”

1988年,国家档案局在“国档发(1988)13号”文件中还指出:“充分发挥档案馆对整个社会的积极作用,就必须首先使档案馆摆脱以往作为档案行政部门的内部机构和用行政管理方式进行管理的格局,成为相对独立的文化实体.”

1999年6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档案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规定:“和地方各级国家档案馆是集中保存、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

在第十四届国际档案大会上,英国档案学者迈克尔·库克在《与地方档案机构与社会的关系》一文中认为:档案馆是一个文化机构,它同博物馆、图书馆一样,是供人们文化休闲的场所.

2.4文化作用于现实需求产生档案的文化力.文化作用于现实需求是档案文化力发挥的根本.将文化理念贯穿档案工作各环节之中,才能准确定位现实需求,突显档案文化力.

档案工作者不能脱离现实的社会文化需求空谈档案文化力.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其他行业的文化建设提供档案仍属于传统档案怎么写作利用范畴,这最多只能是档案文化力发挥的一种,而不是全部.档案文化力发挥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直接面向社会文化公众需求,而不仅仅是间接提供档案原始素材,这是文化作用于现实需求产生档案文化力的意义所在.也就是说,档案文化力体现的是围绕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利用档案文化产品和档案文化怎么写作平台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因此,档案文化力具有社会全面融入型特点,是直接面向并满足社会公众现实文化需求的作用力.

3档案文化力作用规律

本文认为,档案文化力的发挥遵从社会文化作用规律.讨论档案文化力的发挥不能脱离文化对现实需求的作用规律.也就是说,不能单方面地从档案包含文化要素或者从档案工作是科学文化事业机构的角度去谈档案的文化力作用,而是要从文化植根性视角,在深刻认识文化作用属性基础上,与文化发展需求特性和规律相衔接加以探讨和运用.

例如,文化具有生态发展演变的属性.仅从区域文化[46]生态发展演变的角度上看,区域文化有着本土文化原生态、创新文化衍生态和认同文化新生态的发展阶段性规律.档案文化力的运用应以此为支点,顺劲和接力方能得到充分发挥.

本土文化原生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背景文化,或者说是其文化基础.这个背景文化在一个地区的经济、科技等社会生活之中普遍存在,亦可称作“文化植根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档案是本土原生态文化最真实的反映,档案事业是保存、保管和保护文化生态的科学文化事业,在这个阶段应当着重抓好档案的资源保障体系和安全体系建设.

创新文化衍生态是思想观念创新的精神文化集结和发展的动态过程,其表现形式为交流与合作过程中的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和创新氛围的形成.这就给档案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档案工作在这个阶段必须适度地嵌入到区域创新文化衍生态之中,才能在推进区域文化繁荣与发展的同时保持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认同文化新生态是创新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一定的层面和范围内达成共识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平衡状态,体现为普遍认可的文化准则和标准的形成和运用.在这种形态下,社会活动的主体按照共识的文化准则从事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活动时,会产生心理上认同感、归属感和平衡感.这种文化感对消除隔阂、凝聚人心和增进融合与发展具有强大的精神支撑作用.在这个阶段,档案文化价值的主要发挥途径就是加强档案宣传,弘扬现代文明,积极推进这种文化新形态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精神动力和作用.

另外,文化作用具有呈现潜在性、渗透性、集结性、认同性和衍生性等特点.仅从区域文化作用来看,区域社会人文环境的改善才利于合作和创新,并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档案与档案工作也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种途径的有效融入,对区域社会人文环境的改善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档案工作应当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4结语

当前,文化力已经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国家和区域整体文化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文化力建设具有深远意义.文化植根于社会活动也积淀于档案和作用于档案工作之中,深入研究社会文化发展规律,提升档案文化力,是充分利用档案的文化功能推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同时获得档案事业自身与社会的同步创新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方向.参考文献:

[1]卫更太.提升企业的文化力[J].中国勘察设计,2003(12):54~56.

[2]吴玉华.用文化力释放无限潜能[J].中国城市经济,2010(12):250~251.

[3].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4]谢筠.现代城市文明建设与图书馆文化力竞争效用[J].图书馆学刊,2006(3):12~13.

[5]厉晓华.构建新农村建设文化力支撑体系研究[J].农村经济,2007(4):114~117.

[6]潘连根.论档案文化力[J].浙江档案,2003(7):13~15.

[7]薛匡勇,档案文化的力量——读《档案文化“成果观”和“规则观”》有感[J].档案学通讯,2012(5):8~10.

[8]杨玉昆,充满自信的档案文化[J].北京档案,2012(6):61.

[9]曹秀梅,苏建功,档案文化与档案文化延伸的表现形式[J].山西档案,2012(S1):9~10.

[10]郑小春,把握特性增强“五力”——抢占档案文化建设的制高点[J].浙江档案,2012(8):58~59.

[11]陈惠,刘莉莉.传承与发展——浅谈档案文化价值之体现与开发[J].才智,2012(4):339~340.

[12]肖芃,档案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档案与建设,2012(4):54~56.

[13]李晓蕾,档案的文化教育价值及其实现途径[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2(2):109~112.

[14]李奕南,发挥城建档案文化魅力铸就工程建设的文化内涵[J].学理论,2012(16):20~21.

[15]王丽娜,试论档案的文化属性[J].黑龙江档案,2012(2):19.

[16]高勇,提高档案文化自信和自觉探索实施档案文化建设战略新途径[J].四川档案,2012(4):8~10.

[17]叶永强.发挥功能创新实干——嘉兴市档案文化建设实践与思考[J].浙江档案,2012(5):23~25.

[18]王晓雪,我国公共怎么写作型档案馆建设研究——从档案文化休闲视角[J].档案与建设,2012(2):25~27.

[19]黄宝春.“高校记忆”视野下的高校档案文化功能建设[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2~95.

[20]李丽,档案文化价值剖析与深化开发之浅见[J].江苏水利,2012(7):47~48.

[21]史维丹,徐学莉,水文档案的文化价值浅论[J].水利天地,2012(6):16~17.

[22]朱志伟,张志伟.开放合作共赢——龙泉司法档案文化品牌建设的启示[J].浙江档案,2012(8):26~27.

[23]王欣,弘扬档案文化彰显镇江特色[J].档案与建设,2012(1):20~21.

[24]郑金月,特色开放创新——论档案文化建设的策略[J].浙江档案,2012(1):35~38.

[25]刘芳,强化档案文化产品开发工作[J].兰台内外,2012(1):33.

[26]李玉民.档案科技工作要怎么写作档案文化建设[J].中国档案,2012(9):69~70.

[27]何春晖,张卓群,高校档案文化生态的内涵及其构建[J].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2(2):90~95.

[28]章剑青,理清思路注重特色——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J].浙江档案,2012(3):24~26.

[29]杨红艳,谈推动档案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基本途径[J].黑龙江档案,2012(3):20.

[30]王志华,档案文化产品开发要与时俱进[J].浙江档案,2012(6):58.

[31]冉朝霞,档案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初探[J].档案管理,2012(3):46~47.

[32]王松琦,发展档案文化开辟怎么写作文化强省建设新途径[J].黑龙江档案,2012(1):19.

[33]李海啸,档案文化建设市场化运作实践[J].浙江档案,2012(8):30~31.

[34]赵焕林,档案文化:文化强国的重要推手[J].兰台世界,2012(19):1.

[35]任汉中,档案文化:一个十分纠结的论题——浅述档案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J].档案管理,2012(2):10~13.

[36]李艳,档案文化自觉在档案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J].黑龙江档案,2012(2):22.

[37]屠跃明,档案文化建设推动档案事业发展[J].中国档案,2012(1):26.

[38]蔡立柱,档案文化建设之我见[J].黑龙江档案,2012(3):23.

[39]张东华,姚红叶,文化生态视野下档案文化建设对策分析[J].档案与建设,2012(2):22~24.

[40]裘雪梅,档案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怎么写作[J].城建档案,2012(6):69~70.

[41]方辉,浅谈档案文化建设[J].黑龙江史志,2012(8):56~57.

[42]张东华,张梦婷,文化产业化背景下的档案文化资源开发[J].档案,2012(1):19~21.

[43]张卓,加强档案文化建设创建优秀的档案行政管理团队精神[J].企业研究,2012(14):187.

[44]U.O.A.埃思:《档案学:国家和文化传统,还是一门国际学科》,在《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文件报告集》,档案出版社,1997.

[45]彼得·瓦尔纳主编:《现代档案与文件管理必读》[M].北京:档案出版社,1992.

[46]周林兴,王克立.文化立市战略与公共档案馆事业发展关系的考量[J].兰台世界,2009(2):9~10.

(作者单位:刘永,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程倩倩,郑州大学来稿日期:201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