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界

点赞:32881 浏览:15486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的研究甚少.文章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体系中的地位,并揭示其特点,以期能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的实质.

关 键 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体系;精神环境;精神要素;特征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2)12-0059-04

当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的研究甚少,至今还没有出现以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作为独立命题进行研究的专著和论文.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比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更直接、更具渗透力.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是什么,它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体系中的定位怎样,其自身具有哪些特点,这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必须首先弄清楚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及相关概念的内涵

要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的内涵,必须先了解与它相关的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等概念的内涵.

1.精神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的关 键 词是“精神”,要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的内涵,前提是要把握好“精神”内涵的实质.

“精神”的概念,目前还很难得出一致的界定,正如英国人文主义者协会所宣称的:“尽管对精神有着不同的解释,但精神的范围来自深层的人性.在人们表达期望、道德感、创造性、爱和友谊过程中,可以发现精神.人们对自然和人本身的美的认识、在科学和艺术上的努力、对自然界的欣赏与好奇、智力成就和身体活动、对痛苦和迫害的超越、自爱、对生活的意义与价值的寻求,都是精神的表现.”[1]“精神”是一种包罗万象却无形的东西,它作为人存在的一种属性,反映在不同个体身上存在着差异.从中国历史上看,对精神的追求或对精神的研究积累了许多成果,其中许多具有经典意义的论述,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国人的精神内核.如孔子倡导的仁爱精神,老子主张的静虚淡泊的人生精神,孟子提倡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救世情怀等.概括来说,中国人对精神的理解具有强烈的色彩,总是与人生、信仰、处世相关,包括人的存在价值、人生理想、人生态度、人格修养等方面.西方人谈“精神”,一般用spirit(精神)、soul(灵魂)、psyche(心理)等,是与“思维”、“意识”、“心理”等相一致的概念.西方的“精神”多数与其宗教文化传统相联系,被认为是独立于人类以外的某种神秘力量的特殊存在.

在现有的辞书中,《现代汉语词典》将“精神”界定为:“①表现出来的活力;②活跃、有生气;③英俊,相貌、身材好;④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⑤宗旨、主要的意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是这样界定“精神”的:“精神(英spirit;德Geist;法esprit),指人类的一切精神现象,包括思维、意志、情感等有意识的方面,也包括人的一般心理活动等无意识的方面.与‘物质’相对.”[3]《新编思想政治工作辞典》将“精神”的界定为:‘“物质’的对称,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人们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认识、思想、观点、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计划、办法、人生观、世界观、社会意识形态等都属于精神范畴;日常生活中讲的目的、动机、意志、理想、信念、传统、风尚、文化等也是精神的东西.”

可见,无论是从“精神”的发展史、语义学亦或是学科视角的解释看来,精神所具有的涵义都是十分宽泛的.笔者较为赞同《新编思想政治工作辞典》中对“精神”的界定,这个界定除了能较好地解释精神的一般概念,还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属性.

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环境(environment)通常泛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各种条件的总和.广义地讲,环境是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并且总是作为某项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的,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着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5]环境的概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以来,学者对其进行不断探究,在概念的界定上存在三种不同观点,主要体现在中心项的区别:“人的思想”中心项、“人的思想及思想政治教育”中心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中心项这三种观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之所以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因素,判断标准到底是对人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还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亦或是对两者都产生影响才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笔者认为,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环绕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条件通常被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相对于人的思想和行为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一样都属于外部的条件(图1).

由图可见,如果将人的思想行为作为中心项,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都是外部条件,都构成人思想行为发展的环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中心项只能是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我们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概念界定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按其内容划分,可分为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

3.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的内涵.既然精神因素也是环绕并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因素,我们就可以这样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是指环绕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外在精神因素的总和.要进一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的内涵,必须对关 键 词“精神因素”作出解释,只有如此,才能弄清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由哪些成分构成.因素是指构成事物本质的成分,由此可以给精神因素下结论:精神因素,是指精神构成的成分.那么,精神由哪些因素或由哪些成分构成呢?只有了解精神因素由哪些成分构成,才能认清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的构成要素.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的成分,是指我们在精神生产中创造出来的成果,这些成果构成了社会的精神文明.因此,只要我们弄清精神文明的内涵,就能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的构成成分.

在现有的辞书中,《辞海》是这样来界定精神文明的概念:“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对应.人类精神生产和社会精神生活积极成果的总和.主要包括文化成果和思想成果两个方面.文化成果包括社会的文化、知识状况,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项事业的发展程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物质设施、机构的发展规模和水平.思想成果包括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会风尚和人们世界观、理想、情操、信念以及组织性、纪律性的状况.精神文明以相应的物质文明为基础,它的性质为生产方式所决定.同时,精神文明也有力地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两种文明互为条件,互相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表现为两种文明的统一发展程度.”[6]精神文明是由文化成果和思想成果两部分构成.当文化成果和思想成果独立存在时,它们是精神文明的构成要素,但如果当它们环绕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时,就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的要素(见图2[7]).文化成果包括社会的文化、知识状况,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要素;思想成果包括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会风尚和人们世界观、理想、情操、信念以及组织性、纪律性的状况等要素,这些要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深有浅,但只要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的,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的构成要素.

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的一切外在精神要素的总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这一界定应明确以下两点:第一,精神要素具有规定性,这个规定性体现在是否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只有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的精神要素才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研究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是作用于人的活动,精神要素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必定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那部分人产生影响.有些精神要素虽然对人产生影响,但没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人,引起个体思想与行为的变化,就不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要素.第二,有具体物质形态的东西不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精神环境是无形的、抽象的,有些看似精神要素的东西物化了,就不是精神环境,如公园里的雕塑,虽然它是精神文明的成果,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但它是表现出来具体物质形态的东西,应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而非精神环境.应说明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并没有很明显的隔界,有些要素的划分也是依标准的不同而不一.如一个学校的纪律,反映在制度上就是物质环境,反映在校风上就是精神环境.

二、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体系中的定位

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容划分标准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是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而存在;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环境的划分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内部的关系可用图3表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环境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环境和社会物质环境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中的社会精神环境就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又是由思想和文化构成的.可见,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中,精神环境是相对于物质环境而存在的,物质环境是精神环境的物质载体,是精神环境外化的结果.一部人类文明史,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就是人类通过与物质世界的精神交往,并在改造物质世界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存在状态的精神进化史.[8]于是,存在于人的认识视野之中的物质世界,已经不是原初的物质世界,而是打上了人的印迹的物质世界,是人的精神属性某种意义上的外化的结果.[9]中国的长城、玛雅文化遗址、古埃及金字塔等人类文明遗址,不过是以某种物质形态的存在反映着人类精神的变化及其结果.这些物质形态的背后,隐含着体现人类精神的哲学、思想、文化与意识.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中,物质环境是精神环境的物质载体,具有基础性意义.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比物质环境更直接,更具有渗透性.当然,没有脱离物质基础的抽象精神,精神是对物质的认识和反思,是物质进化的高级形态,精神环境要发挥其功能不能离开物质环境,物质环境同样也离不开精神环境,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三、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于物质环境的一些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

1.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具有导向性.社会的文化、教育、艺术、政治思想、社会风尚、道德面貌等精神因素,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对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并且人们能够以这种意识为指导,推动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向着一定的目标和方向前进.因此,精神环境发挥作用不是盲目的,而是自觉的,始终是人类精神的自觉、能动的作用.这与物质环境有明显的区别.物质环境本身是无意识的、盲目的;物质环境如何使用、如何发挥作用,完全受人的意识与活动的支配.比如在公园竖起的伟大革命家的雕塑,对于不了解这个雕塑意义的人来说,雕塑摆放在那里,就仅仅是一座雕塑.但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这座雕塑历史的解读,对雕塑内在精神的颂扬,能激励人们发扬革命精神,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这样才能赋予雕塑具有意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是能动的、有目的性和指向性的,也就是具有导向性.它能按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目的的方向去引导主体,使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界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具有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对人的影响不是强制的,而是通过感染熏陶和渗透.它往往通过复杂多变的环境刺激,激励主体的情感,启发主体的思想,潜移默化、渗透积累,使主体在不知觉中接受教育,产生思想和行为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最大的区别在于,精神环境是无形的,物质环境是有形的.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缺乏直观的形式,难以直接观察和衡量,但它又确实存在,并能对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思想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更多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使主体内化的方式发挥作用的.文化、观念、道德、情感、风尚等这些精神因素只有被主体所内化,成为主体内在的精神素质,对主体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才能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任务和目的.

3.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具有持久性.精神环境与物质环境所不同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精神环境能够持久地发挥作用.物质环境在时间上存留的时间越长,消耗越大,发挥的影响作用越小.特别是具体形态的物质环境,如自然环境中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也会随着人类的使用而不断消耗,甚至会因为人类的破坏而灭绝,因此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总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时限内发挥作用的.精神环境则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是由社会诸精神要素构成,人的理想、信念等精神因素一旦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在发挥影响力的过程中不但不会消耗,还会随着人的思想的交流、发展和实践的深化不断增强.精神环境可重复发挥作用,不会损耗,而且人的理想信念等精神要素一旦形成,往往会伴随并影响人的一生,对人一生的实践活动产生持久的、终身的推动作用.甚至在个体生命结束后,一定个体形成的精神也不一定会随着个体的生命消逝而消失,它还可能变成他人的精神力量,在他人身上和群体之间延续下去,对他人的实践活动继续产生影响,发挥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一旦形成,就会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发展的持续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和个体的思想行为产生长期的影响和持续的推动作用.4.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具有开放性.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是一种属人环境,而人又是在时间与空间上不断变化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是开放的.这种开放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精神因素在空间上的开放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作用于人的思想的活动,精神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影响是广泛的,这种广泛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的范围没有明显的界限,只要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和个体思想的精神因素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的要素,而这个影响因素相当广泛.特别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以互联网和其他资讯工具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交流,扩大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空间,主体间世界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大,空间越来越广泛.这样,影响人的思想行为的精神环境在空间上没有固定的界限.第二,精神因素在时间上的开放性.主体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等,相对于现实社会的发展来说,并不是完全同步的.一方面可能预见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超前性;另一方面也有可能落后于社会发展,表现出滞后性.主体既有与时俱进的理想和境界,又有滞后于社会发展的传统观念;既有对历史发展的继承,又有开拓创新的前瞻意识.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打破了时间上的这个封闭状态,使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适时作出调整.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自身系统的开放性.丰富的精神因素存在于社会领域的每一处,时刻作用于人的思想意识,使人产生思维和情感.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系统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其动态性上,正如爱尔维修在《论精神》中说到,精神绝不仅仅是受动的客体,是内部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运动的,并通过这一运动作用于人、给人以影响的自立的客观世界.


;.思想教育研究,2011,(11).

[8]曾坤章.精神大进化——精神的生命是什么[M].台北诚文文化出版社,1997:1.

[9]王坤庆.精神与教育:一种教育哲学视角的当代教育反思与建构[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5.

[责任编辑: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