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专业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点赞:5531 浏览:1872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需求导向下的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一项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既需要课程体系的重大调整,更需要相关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为此,应从社会需求导向出发,从开发潜能、提高兴趣,加强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入手,切实加强以教学常规管理改革为核心的各项管理制度建设.

关 键 词:需求导向;教学管理;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973(2012)04-0121-03

从调查情况来看,公共管理专业毕业生中,对“课程安排能有效提高实践能力不满意率”是比较高的,而对“你学习的课程正是工作所需要的认同率”则是比较低的,这充分表明我们现有课程体系需要作出重大调整,相关教学管理制度需要进行重大改革.为此,我们应从社会需求导向出发,从开发潜能、提高兴趣,加强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入手,突出重点,强化改革,切实加强以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各项制度建设.

一、推进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化,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实现

众所周知,教学常规管理是高等学校教学日常性管理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学常规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因此,推进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化,对于创新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计划管理

教学计划是确定和阐述人才培养目标和活动的重要文件,是教学管理部门组织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专业培养目标是教学计划的灵魂,确立公共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必须严格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结合各个学校的学术积淀和专业条件,制定体现各自办学特色、适应社会各方需求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制定上,要坚决克服相互转抄,百校一面的“大一统”局面.

(二)教学运行管理

教学运行管理是教学活动中最核心的环节,它贯穿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相互配合的教学组织管理过程中,同时也反映在以学院与专业教研室为主体的教学行政管理过程中.

教学运行管理具体应抓好以下工作:

1.制定规范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教学大纲的编写要充分反映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重点难点、主要内容、教学方法、思考讨论题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同时还要体现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和最新研究成果,要做到科学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的有机统一.

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主要形式之一,课堂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包括选聘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担纲课程主讲;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实施启发式、案例式、研讨式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等.

3.抓好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实践教学是公共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也是我们调研中公共管理专业毕业生和在校生特别期盼的重要诉求.公共管理专业培养单位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建立适应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从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思维出发,增加实践性教学比例,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公共管理操作技能.

4.抓好考试制度改革.考试是检验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考试制度改革是教学常规管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我们了解,许多院校对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考试制度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创造了诸如撰写课程论文、读书心得、开展课堂辩论、情景模拟等多种灵活多样的考试(考核)形式,改变了“记笔记、背笔记、考笔记”的传统考试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今后应大力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加强考试制度的创新和改革,创造形式多样的考试(考核)形式,确保公共管理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教学质量评价管理

1.建立多形式、广渠道的评教、评学、评管网络体系.教学工作实质上是一项教学相长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学主管部门要建立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师生评管的多形式、广渠道的质量监控体系.在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运作的基础上,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状态实时监控与评估系统,使教学质量得到及时有效地监控和反馈.

2.实行教学质量量化考评.不断修订教学质量量化考评制度,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毕业设计(论文)等主要教学环节上,依据教学质量标准进行严格量化考评,结合学生、同行专家、管理人员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测评意见,综合评定和确定教师的教学效果等级.质量考核等级要与教师职称评聘、绩效工资分配挂钩.通过严格的考评,引导广大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上来,营造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本、提高教学水平为荣的良好氛围.[1][3]

(四)教学基本建设管理

教学基本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保障.一般来说,教学基本建设管理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学风建设、教学队伍建设等.

1.加强专业建设.要瞄准学术发展前沿,紧帖社会发展实际,探究公共管理特点,适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不断增强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用性和学生能力的社会适应性,着力培养复合型、应用性的公共管理专业高级人才.

2.加强课程群建设.多年教学实践证明,探索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相互结合、有机统一的若干不同课程群,是提高公共管理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要鼓励教师积极挖掘每门课程中蕴涵的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形成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具有内在联系的公共管理专业课程群,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品格和人文素养,促进创新性、个性化人才品性的形成.

3.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我们认为,针对公共管理专业教学实际需要,实践基地建设应包括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西北大学公共管理专业教学经验表明,实验室对于文科教学,尤其是公共管理专业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多年来,我们相继建立了行政决策模拟实验室,社会事务处理行为演练室、心理行为分析室等,在教学中发挥了良好的辅助作用.同时,还要积极与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联袂,开辟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不断改善实习条件,健全实习管理制度,促进公共管理教学实践活动规范化.4.加强学风建设.学风是广大师生在长期教学、科研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约定成俗的一贯作风和风格.学风建设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逐步形成公共管理专业师生认真读书、潜心学问、刻苦求学的探索精神和关注社会、情系民众,勇于担当的公共精神.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公共管理专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专业,教学历史短,学术积淀较薄弱.因此,要大力提高公共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着力选拔和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科领军人物;发挥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优秀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相结合、内、外聘结合的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和学术团队.

公共管理专业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公共管理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完善学分制,适应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

学分制产生于德国,改进于美国.我国早在20世纪20年代,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倡导下,北京大学一度实行学分制.新中国建立后,照搬前苏联高等教育模式,将学分制改为学年制.迄至1978年,国家教育部提出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逐步实行学分制.1985年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中正式肯定了学分制.1993年,《全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在全国高等院校实行学分制.[2]学分制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知识爱好,有利于克服学年制在培养目标上强调千篇一律,在培养模式上注重教学过程同步化,在教学方法上束缚学生学习主动性等弊端,是实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通才教育的有效保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学分制在我国许多高校实施多年,但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除了观念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制度障碍.为此,应着力推进相关制度改革,促进学分制切实得到实施.

(一)积极探索与学分制相配套的学籍管理制度

1.制定多种形式的学籍考核标准,真正用学分多少来考核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摒弃以往按考试不及格、补考课程门数作为处理退学和是否授予学位的做法.课程考试实行滚动考试制,学生所修课程成绩不合格的,允许参加下一轮相同课程的考试或考核.在修业年限上,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学习能力、经济条件和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年限,自行安排学习进程,只要学生在3-6年时间内,能够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总量和课外实践环节的相关学分,就应准予毕业,授予学士学位.[3]

2.实施主辅修制和双学位制.公共管理专业是多学科聚集的交叉学科,需要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实施主辅修制和双学位制,有利于拓宽学生们的理论视野和知识领域.对智力聪慧、学有余力的学生,应允许他们打破学科、专业、年级界限,辅修其他专业课程;或在规定学习年限内从事第二专业的学习,修满第二专业规定学分的可授予双学位.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西北大学公共管理类专业许多学生在努力学好公共管理专业课程的同时,利用节检测日选修其他专业课程,如选修秘书学、经济管理、旅游管理、档案学、考古学、文学等,扩大了知识范围,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取得了显著效果.对这些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新经验、新做法有必要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上加以规范.

(二)完善选课制度

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内容.选课制有利于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使用.为此,在完善和健全选课管理上应采取以下措施:

1.创新选课摸版.利用各种媒介形式,公布选修课程简介、任课教师学术成就和开课要求,使学生充分了解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和课程资讯,根据发展志趣,选择自己感兴趣、合志向的课程,而不是为了凑学分、图虚名,混学位.

2.增强选课自主性.据我们了解,目前不少学校公共管理专业教学计划,选修课数量相对较少,选择范围小,且带有一定强制性,使学生的自由选择空间有限.因此,应挖掘教育资源,增加选修课门类,给学生提供选课的更多自主性;应鼓励和提倡学养深厚、成果丰硕的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讲授选修课和专题讲座.[4][6]

三、发展创新教育,开发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创造能力

高等学校是探讨学问、生产知识、创新理论,塑造精神,推动社会走向文明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公共管理专业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应以开发大学生创造能力为着力点,把掌握专业知识、强化实践能力、培育公共精神、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教育观念渗透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一)加强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

在设计和优化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上,要借鉴和学习海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在教学方针上,坚持掌握专业知识、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公共精神、突出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有机统一;在教学体系设置上,坚持纵向按专业类课程、创新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三个部分合理设置,横向按理论教学体系、课内实验教学体系和课外实践教学体系三个部分适当搭配,体现以强化专业理论为基础、增强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能力为关键、培育公共精神为核心的公共管理教学理念和思路,将创新教育切实纳入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中.[5]

(二)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适应社会需求,面向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实践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公共管理专业教学的突出特色和专业品性.为此,必须完善多种教学形式的管理体系,开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1.带职体验制度.20世纪90年代,西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创造了带职体验制度,该专业学生先后在原陕西省人事厅、宝鸡市人事局担任相关职务,进行角色演练,使学生身处公共管理第一线,亲自参与公共管理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感受公共管理过程,积累公共管理经验,取得了良好的实习效果.实践证明,公共管理专业要办好,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实践,直接与社会对接.为此,要与政府管理部门、社会公共组织紧密合作,建立公共管理实习基地,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使社会见习活动与学校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形成知行统一的育人机制,培养学生对社会公共问题的认知能力、分析处理能力,把书本上的理论和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社会管理实践中去.

2.公共管理经典案例教学制度.公共管理经典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或阅读案例,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提交案例评析报告等教学过程的实施,使学生在实际案例学习中发现问题和争议的焦点,启发学生分析研究并能解决实际公共管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专家学术讲座制度.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强调了多少年,但由于种种原因,在许多学校无法得到切实保证,致使本科生在校四年,难以见到本专业的知名学者和专家,更遑论与他们探讨学问,研究社会.我们认为,开设专家学术讲座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好办法.专家学术讲座主要邀请校内外公共管理学界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富有实践经验的领导给学生做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使学生了解有关公共管理学科的前沿理论和实践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促进学生对理论认识的深化和实践问题的感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专业认同感,专家学术讲座形成制度,定期举办,并纳入教学体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