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视野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点赞:5285 浏览:1562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包括“价值存在体系”与“价值观念体系”两个方面.作为价值存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以及中国成立九十多年和执政六十多年的基本经验,包括人的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作为价值观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有“理想信念”、“行为规范”和“心理品格”三个层次的内涵,是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都应该树立的理想信念,都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都应该形成的心理品格.把作为价值存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作为价值观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理论研讨、学习思考和凝聚共识.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才能实现的复杂过程.

[关 键 词]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价值存在体系 价值观念体系

[中图分类号]B82-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539(2012)02-0101-04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仍停留在对其基本内容的阐释上,这是很不够的,对此问题的研究要深入下去,需要用多学科的视野来观察和研讨.本文试从价值哲学和学的视角作些探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两个方面:价值存在体系和价值观念体系

从价值哲学的视角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不仅是一种社会制度,而且是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如果没有价值体系的有力支撑,社会制度就会变得脆弱不堪.“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由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性质所决定的,反过来又规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同时,它又是开放和发展的系统,因而也包含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中合理因素的借鉴,其整体包括“核心部分”、“边缘部分”和与其他社会制度的“共享部分”.可见,“核心价值体系”只是“价值体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其全部.因此,认识“价值体系”是认识“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

“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应该是“价值存在体系”和“价值观念体系”的辩证统一.价值存在体系有客体性、对象性和效应性,主要包括人的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等.“具有满足人的需要的属性的外界物是价值客体,有需要以及需要意识的人是价值主体.外界物具有满足人的需要的多种属性和可能性,将这些属性和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的价值属性,则要靠实践的改变和创造.因此,我们要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上,从能动创造的实践中,来认识价值生成和价值本质问题.”价值观念体系是指一定主体的价值观念的系统化、理论化和自觉化.每个主体的价值观念体系相对独立,并可以划分为核心部分、边缘部分,以及与其他主体价值观念的共享部分.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是以一定主体对“价值存在体系”的主观认识及其追求为基础而形成的.它主要包括“理想信念”、“行为规范”和“心理品格”三个层次的内涵.作为价值存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以及中国成立九十多年和执政六十多年的基本经验.作为价值观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都应该树立的理想信念,都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都应该形成的心理品格.

无论是“价值存在体系”,还是“价值观念体系”,都是相对于一定主体而言的.价值作为价值客体对于价值主体的效应、意义,需要主体去认知、判断和评价.进行价值评价,既要认识价值客体的结构、属性、规律、趋势,又要意识到主体的需要和利益.价值评价既是对价值客体的理性认知,又是对主体需要的自我意识,同时也是对主客体价值关系的总体评判.价值评价只有反映了客体的客观属性、主体的合理需要以及主客体之间现实的效应关系,才是正确的.因此,没有无主体的价值存在和价值观念,也没有无价值存在和价值观念的价值主体.价值主体和价值观念主体,又有个体、群体、国家乃至人类之分.任何主体开展价值认识和价值评价的目的都是为了进行价值选择或价值创造.价值选择包括对价值观念的选择和对价值创造实践的选择.价值选择应遵循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社会选择与个人选择相统一的原则.价值选择既要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又要符合人的本性和需要.一般说来,个人的价值选择还要服从和怎么写作于社会整体的价值选择.


一定主体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部分,是对该主体所认同的“价值存在体系”之核心部分的反映.由于“核心价值存在体系”与“核心价值观念体系”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因而通过认识“核心价值观念体系”也可以认识“核心价值存在体系”.价值是在改造主体和改造客体的过程中创造的.实践既能改造客体,使客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变化,又能改造主体,改善主体的需求结构,提高主体的素质能力.从主体方面看,价值创造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在实践活动过程及结果中所进行的自我肯定和自我实现.从客体方面看,价值创造是客体在主体作用下所发生的形式变化,主体赋予客体以意义和价值.

学视野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价值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平面结构,而是立体结构,应该多维度、分层次地理解、诠释和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体应该是中国人民;其内涵应该是“核心价值存在体系”与“核心价值观念体系”的辩证统一.前者包括物质(或经济)价值、制度(或政治)价值、精神(或文化)价值三个层面;后者包括理想信念、行为规范和心理品格三个层面.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建设有三个层次:理想信念、行为规范和心理品格

从学的视角来看,作为价值观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理想信念、行为规范和心理品格三个层次.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一)建设作为理想信念的核心价值体系

这是涉及主体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及具有什么样的前途命运的问题.主体有执政党、国家、社群、个人等,每个层次的主体都是在理想信念的引领下前进的.让每个层次的每个主体都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并且把大家的理想信念整合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价值体系,是一件繁重的历史任务.一个国家的理想信念既是有关经济和政治的价值体系,也是有关文化、社会和生态的价值体系.它既是由历史规律决定的,又是由参与历史活动的各个主体共同选择或建构的.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为主体选择价值目标和开展实践活动指明方向.价值目标是在主体认识客观规律和主体需要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它作为主体、客体以及主客体关系的理想状态,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人的主观世界之中,是对现实的、此在状态的批判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