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理的高职会计核心课程群设计

点赞:21779 浏览:9562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建构主义理论为会计专业教学提供了更为新颖的视角,课程群理念则为其课程设置提供了新思路.随着江苏省高职院校注册招生体制的普及,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课程专业性强与学生学业能力相对有限的矛盾、课程设置重复交叉与教学课时相对有限的矛盾,重实践技能与实训环节薄弱的矛盾需要得到尽快解决.因此,从课程设置到课程群落划分都要更加注重职业情境,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理论基础课程模块化,提高岗位技能课程比重,优化实训课程设置是一种可行的路径.

关 键 词:建构主义;课程群;会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011-02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主旨是在“高素质、高技能”的理念下,培养适应企事业单位生产与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实用型人才,掌握会计必要理论,又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从事会计和财务管理等工作的高等应用性人才.会计类课程由于专业性强,学生对其感性认识不足,学习入门难一直困扰教师和学生.而随着高职生源的减少以及江苏省高职院校注册招生体制的逐步,大学新生的学业基础水平势必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使得课程学习的难度进一步增加.现有的“师讲生听、师写生抄、师考生背”的教学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式下专业教学发展的需要,作为高职院校模最大的专业之一,对会计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已是当务之急.

一、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一个更为新颖的学习观.该理论认为,知识并非是对客观世界的准确表征,而只是一种检测设,学习的过程与其说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更不如说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建构就是学习者通过对自己新旧经验进行的反复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自身知识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要以自己对当前信息的理解需要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但在运用这些经验时,不是简单的提取,个体会根据新的环境对经验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造,一方面,通过“同化”将新的知识整合到旧的经验中去,新的情景是旧知识的补充,另一方面,通过“顺应”学习者以新的经验打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对原有的经验结构进行重构.


因此,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是,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形成了丰富的经验,问题一旦出现,他们也会基于以往的经验和自己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1)知识是由学生主动建构的,而不是从外界被动吸收的,即认识具有主动性;(2)学生在认识过程中,不是去发现对应于他们头脑以外的知识世界,而是通过先前个人的经验世界进行重新整合,建构一个新的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建构性.

(一)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借鉴课程群思想

“课程群”的基本思想是把内容联系紧密、内在逻辑性强、属同一个培养能力范畴的同一类课程作为一个课程群组进行建设,打破课程内容原有的归属性,从学生培养目标层次把握课程内容的分配、实施、保障和技能的实现.要解决目前会计教学的问题,需要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如何降低专业课程学习的坡度,使学生能够在掌握一定程度的感性知识和经验的前提下,较好地融入专业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是现有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如《基础会计学》、《初级会计实务》、《财务会计软件应用》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表面看起来相互独立,但在内容上相互关系密切,内容交叉、渗透、互补等特征比较明显.因此,如果借鉴“课程群”理念,在充分研究课程联系的基础上设计教学内容、编制教学大纲,一方面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另一方面也可以较好地实现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出现课程内容上的“断层”,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在此基础上,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来设计教学内容和环节,可以让学生在进入实质的专业课程学习之前,掌握一定的专业感性知识和经验,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循序渐进地融入专业课程学习,降低入门的难度.两者双管齐下,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升学习效果.

基于建构主义理的高职会计核心课程群设计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会计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准确定位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角色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是建构主义学习的出发点和核心.教学不能片面地看成是是知识的传递,学生的主动地建构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所以,在会计教学中,首先是调整长期以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应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的角色介入教学中.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成就动机、竞争意识,形成主动参与、积极协作、自主建构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的主人.会计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实验对于会计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对实验的进行、实验结果的解释,每个学生都可能有不同的想法.因此在会计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还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三)重视教学活动的情境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会计学习活动这一主动建构过程也必然受到社会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为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创造性地进行工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真实的学习情境.

二、我院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专业性强与学生学业能力相对有限的矛盾

会计类课程内容抽象,专业术语多,语言晦涩,规范性强,课程体系严谨而活泼不足,与经管类其他专业相比,无论是在理论内容还是案例的应用性讲解上,都显得相对具体而缺乏生动性和灵活性,使学生有较强的枯燥乏味感,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会计学基础》是会计学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会计及会计核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常识,包括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知识,这些知识和日常生活中所体验的问题区别很大,这些方法与日常的思路存在很大的差异,如复式记账法中的“借”和“贷”,与日常生活中所常用的“借”和“贷”的含义完全不同.而专业新生在中学阶段接触到的财会知识较少,相关背景基础知识较为缺乏,增加了课程的学习难度.特别是随着江苏省注册招生录取的实施,高职教育门槛大大降低,新生的学业基础水平进一步下降,使得课程的入门难度进一步提高,给教与学等带来诸多不便,往往是教师硬着头皮讲,学生耐着性子听,稍有疏忽,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课堂气氛紧张、压抑、沉闷,一节课下来,教师与学生都很累,教学效果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