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科分类中的“文学人类学”

点赞:5840 浏览:1971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从现代学科分类情况来看,“文学人类学”主要被放置在人类学、比较文学、文艺学三个学科里,成为三个学科的亚分支,这反映了“文学人类学”目前的现实状况及地位.本文无意争辩学科从属的问题,而是从知识话语学角度探讨现代学科分类体系对“文学人类学”可能造成的遮蔽性.

关 键 词:学科分类;文学人类学;人类学;比较文学;文艺学

中图分类号:I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8—0130—04

一、“文学人类学”与“人类学”

文艺批评家和人类学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人类学”,这使得“文学人类学”应该归属到哪个学科,从概念提出时就存在着认识上的分歧.

“文学人类学”作为一个概念范畴,最初是由文学批评家提出来的.在中国,“文学人类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艺本体论讨论语境中由一些文艺批评家提出来的;在西方,“文学人类学”最初是由加拿大著名文艺理论家诺斯诺普弗莱提出来的,随后,伊瑟尔进一步提出了“文学人类学”.

在人类学界,较早明确提出“文学人类学”概念的,大概是美国人类学家波亚托斯(FernandoPoyatos).波亚托斯提出“文学人类学”这个术语,是作为历史的和文献价值的系统调查来指叙事文学中人物的非语言功能的.它包括语言、副语言、人体动作学、空间关系学,还有其他非语言活动,如身体装饰、物体装饰等.[1](P1)

1988年,波亚托斯等人举办了以“民俗学与文学人类学”为主题的研讨会,专门研讨了“文学人类学”的问题.参与这次大会的美国特拉华大学教授恩尼格(WernerEnninger)认为“文学人类学”具有9个特征:(1)在学科性属上,文学人类学属于人类学,而不是文艺学;(2)在目的上,文学人类学主要是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人种信息或人类学素材;(3)从研究的基本单位来讲,决定文学人类学的单位是社会单位,而不是文学单位;(4)从方法上讲,文学人类学的方法是把文学当做社会实体来看待,从外部背景关联中切入文学研究;(5)从范围上讲,“文学人类学”不仅包括审美性文本,还包括诸如表现性文本、描写性文本、意欲性(conative)文本等各种书写文本.这些文本都是作为人类学素材被加以分析的;(6)从各种文本在人类学研究中的意义来讲,审美性文本不是最主要的,它比描述性、表现性和意欲性文本要次要些;(7)从跨文化比较角度讲,文学人类学既考虑无文字社会根本无法创制书面文本的事实,也考虑有文字的社会在创制书面文本的同时也保持着口头文学的传统;(8)从人类学的文化知识范畴讲,语言的文本(书面或口头的)只是文化文本(culturetexts)诸多层面中的一个.文化知识还储存在如“身体的文本”(somatictexts)、“对象的文本”(objectualtexts)和“环境的文本”(environmentaltexts)等其他文本之中;(9)从文学人类学可能取得成就的条件讲,它要取得成就必须考虑两个条件:一是把文学视作把握一个民族的文化知识的众多途径之一;二是它检验它所检测定的发现,并同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发现加以对照.[1](P203)从恩尼格归纳出来的“文学人类学”的特征来看,首先,“文学人类学”属于“人类学”而不是“文艺学”.其次,“文学”或审美性文本,只是人类众多文化知识中很小的部分.再次,“文学人类学”的目的不在于分析“文学”,而是从书写的和口头的文本分析中获取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知识,其目的是为人类学的研究提供素材.

在中国,人类学家对待“文学人类学”的一般态度也是:“文学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在庄孔韶主编的《人类学通论》教材里就把“文学人类学”列入其中.[2](P539~550)应当说,“文学人类学”与“人类学”的亲缘关系,无论怎么说都不过分,正如美国北卡罗来拉大学教授乐钢指出的,“你既然打这个旗号,就要牢牢把握住人类学,否则你还是文学.”[3]不过,依照乐钢的逻辑,也可以这样来说,不抓住“文学”的话,也还只是“人类学”,而不是“文学人类学”了.这里实际上反映出人类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在“文学人类学”认识上的冲突.从人类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在“文学人类学”认识上的冲突来看,“文学人类学”并不是“文艺类型+人类学”这样简单.

从中西方的文学人类学研究情况来看,有两点很值得注意及思考:第一,中西方文艺理论家都是针对文艺学学科危机或内部研究混乱状况而提出“文学人类学”的.第二,中西方提出“文学人类学”的大多数文学批评家认为,“文学人类学”的知识框架应当取自于对文学艺术内部结构的把握——但并不拒绝或排斥运用人类学理论及方法.总之,文艺批评家对“文学人类学”的态度是:“文学人类学”不是“人类学”的附属物,也不是人类学收集人种信息或人类学素材的工具.由此可见,人类学家提出的“文学人类学”与文艺批评家提出的“文学人类学”有着原则上的区别.

现代学科分类中的“文学人类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文学人类学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从文学批评家和人类学家的分歧可以看出,把“文学人类学”放置在“人类学”学科下,它同样会对“文学人类学”造成遮蔽,使“文学人类学”沦为人类学收集材料的工具.第一,用人类学的目的代替“文学人类学”研究的目的,遮蔽了文学研究的特性.第二,一般认为人类学视野是全球性的,不过,从人类学的学科史来看,人类学的视野首先是“民族的”或“族群的”,[4](P181~182)它是以非西方的“他者”、“野蛮人”为研究对象的,只是在后来的学科反思中,人类学才把其视野逐渐拓展为“人类的”.这是由于“人类学”是随着西方现代性进程发展起来的,它的发生与民族主义有着纠缠不清的关系.因此,把“文学人类学”视作“人类学”的亚学科,可能会把“文学人类学”限制在族群、国族或民族国家想象的认知框架里.


二、“文学人类学”与“比较文学”

历史的来看,把“文学人类学”放置在“比较文学”学科之下,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考虑的:文学人类学研究会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的次一级学会.叶舒宪就指出其中的缘由是:“在我国,文学人类学就是别的学科拒绝接受而在中国比较文学界被收容下来的学科流浪儿.”[5]由此来看,“文学人类学”与“比较文学”的学科关系主要不是由对二者的知识谱系所做出的论证及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