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同行评议专家库综述

点赞:3643 浏览:1125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基于同行评议专家库在同行评议中的重要地位,文章采用文献调研法从同行评议专家的指标体系、同行评议专家的产生方式、同行评议专家库的构建技术以及如何从同行评议专家库中选择专家四个方面对国内关于同行评议专家库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并在对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将来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领域.

关 键 词:同行评议;同行专家;专家库;指标体系;专家遴选

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31(2012)05-0087-05

一、同行评议的起源与发展


同行评议是一种以提高某一领域工作或事物质量为目的,由相同或相近领域的人们对该项工作或事物进行评价的过程[1].“同行”一词本身是指具有相同地位和相同能力的人,但是在“同行评议”中,同行一词则是指在某领域中具有较强能力或较高层次的人们.关于同行评议的定义,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郭碧坚和韩宇指出,同行评议是指某一领域或者若干领域的专家采用一种评价标准,共同对涉及上述领域的一项事物进行评价的活动.在科学系统,评价对象则为一项知识产品——人们进行知识生产活动所得产品[2].吴述尧则将同行评议定义为“由该领域的科学家或邻近领域的科学家以提问的方式评价本领域研究工作的科学价值的代名词,进行同行评议的前提是在科学工作的某一方面体现专家决策的能力,而参与决策的专家必须对该领域的发展状况、研究活动程序及研究人员有足够的了解”[3].

同行评议最早出现在英国皇家学会期刊《哲学会刊》的论文评审中.1620年FrancisBacon阐述了一种用于评估科学新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同行评议的前身.一些英国研究者受到这种方法的启发并于1662年成立了一个正式的学术团体,即英国皇家学会,1665年学会期刊《哲学会刊》创刊,由HenryOldenburg主编,学会将提交的论文材料按照主题交由具有该主题领域知识的专家审查,这种评审方式通常被视为早期的同行评议.20世纪30年代,美国率先将同行评议引入到科研项目经费申请的评审中,同行评议开始跳出编辑同行评审的范畴,并被普遍用于科学基金分配,逐渐成为一种学术评价方法.

中国最早出现同行评议是在1979年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举办的第二届科学报告会中,会议邀请了同行专家进行评议,用以筛选出较好的研究报告.随后,国内一些研究者开始逐渐关注和研究同行评议,如1980年杨安仙的《谈美国的同行评议》[4]、1983年张渊义的《同行评议是科研计划管理的重要手段》[5]、1988年赵红洲的《引文计量与同行评议》

[6]和周正的《必须重视同行评议中的行为规范》[7]等.根据李芬、朱紫阳和丁枝秀在2009年基于CNKI核心期刊对中国同行评议研究状况的调查数据显示,1979-2007年间CNKI核心期刊共刊载同行评议相关文献443篇,进入21世纪的文献量有明显增加[8].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有关国内同行评议的研究越来越受学术界的重视.

随着科学发展和人们对知识领域的不断探索研究,同行评议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学术评价方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完整合理的同行评议评价体系由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及指标和评价制度六大要素组成[9].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同行评议也不例外,它所存在的一些缺陷如人情关系网、欠公正性、偏保守性以及一些知识剽窃行为等,都需要通过对同行评议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要素进行研究从而逐渐完善这种评价方式,在评价客体、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制度已经确定的前提下,评价主体即同行评议专家的选择对评价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甚至决定性的影响,而同行评议专家通常选自于已经构建完成的同行评议专家库,因此,作为提供评议专家的来源系统,进行同行评议专家库的相关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国内同行评议专家库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同行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三、同行评议专家库的研究内容

构建同行评议专家库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同行评议专家的指标体系问题,即满足什么样条件的人才可以称之为同行评议专家.其次,同行评议专家库中专家的产生方式问题,即同行评议专家库中的专家相关信息是通过何种方式产生的.第三,同行评议专家库的组织方式和技术平台,即采取什么方法和基于何种技术平台构建同行评议专家库.第四,同行评议专家的选择问题,即如何在已经构建完成的同行评议专家库中选取到合适的同行评议专家进行同行评议活动.

(一)同行评议专家的指标体系

专家识别是专家选择的前提,同行评议专家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同行评议专家库的基础.1992年,郭碧坚在对改善我国同行评议制的一些设想中提到要根据要求选择专家,他认为在描述专家信息时不仅需要专家的个人特征和科研能力指标,还应有专家参加评议活动的指标和对专家参加具体评议后的反馈信息[10].赵黎明、徐孝涵和张卫东在利用抽样调查法和访谈法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将同行评议专家的指标体系归纳为基本情况指标、修养指标和评议工作业绩指标三个方面.其中,基本情况指标包括专家所发表的文献、所从事的科研课题以及所获得的科研奖励和学位;修养指标主要包括品德修养、认知素质、意志品质、智能修养以及知识素养;工作业绩指标主要通过参加评议项目的累计数、命中率、离散率和成功率进行综合评价[11].2001年李延瑾在其硕士学位论文《科技项目立项评审的同行评议方法研究》中将同行评议专家指标体系划分为科研课题、文献、人才培养和获奖情况四个部分,其中科研课题包括国家级项目和省部级项目;文献包括论文量、著作量和引证量;人才培养包括作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所培养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人数以及任职年限;获奖情况主要指所获国家级奖和省部级奖[12].2003年,马晓光、连燕华和沈全锋等人初步建立了一套专家识别标准与指标体系.在该指标体系中专家的社会属性、学术水平、评议水平和专家参加评估活动所反映出的态度构成了一级指标,社会属性包括学科、技术职称、专业研究时间、所在单位性质、行政级别和年龄;学术水平包括学位和研究成果;评议水平包括评估总量、评估质量以及评估阅历;态度则包括学术态度和合作态度[13].同年,柏涌海、鲍洪涛和陈琳等人针对军队医学科研管理中同行评议专家遴选工作的不足,拟定了军队同行评议专家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四个:基本情况指标、科研能力指标、评议业绩指标、道德修养指标.其中基本情况指标包括年龄、职称、学历、学术任职以及研究领域;科研能力指标包括论文发表、科研项目、获得奖项、获得专利;评议业绩指标包括累计数、命中率、成功率和离散率;道德修养指标包括科学道德、科学态度以及工作作风[14].2009年,陈媛、樊治平和谢美萍建立了一套包括科研活跃程度、评审业绩和工作态度三个方面的同行评议专家指标体系,其中科研活跃程度通过论文科研能力和项目科研能力予以体现;评审业绩主要通过评审准确性以及评审共识性进行衡量;工作态度则通过专家反馈评审结果的准时性以及他所拟定的评语所体现的态度进行衡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