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点赞:3367 浏览:965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计算机学科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本文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面向应用,面向工程技术,论述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途径.

关 键 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对策途径

计算机科学技术是研究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和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获取、表示、储存、处理、控制等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学科.计算机应用的迅速普及对计算机专业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即如何保持专业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

一、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计算机科学技术是一门科学性与工程性并重的学科.当前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适应性强、专业基础宽、综合能力强、整体素质高的人才.

(1)适应性强.对于计算机专业的高质量人才培养,笔者认为应对准“信息技术”的发展目标,因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体现了下一世纪科技发展的趋势.计算机教育要努力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建设培养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技术的骨干人才.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计算机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专业基础宽.信息技术是当代高技术的前导领域和新技术革命的核心.信息技术渗透到高技术的各个方面,是高技术的主要支撑与主导性技术.显然,专业目标若不突破原有的专业界定,学生掌握的知识面过窄,就不利于他们知识的迁移和扩展,也就不能满足社会对信息化信息人才的需求.


(3)综合能力强.学员不但应有扎实的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素质,还应有良好的能力结构.他们应对新事物具有敏感性和适应性,对学习的知识具有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立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动开拓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与别人合作共事的协同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面向挑战参与竞争的能力.

(4)整体素质高.行业观念逐步取代职业观念,计划分配制度正在改变.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内容上突出基础性、综合性以及科学与人文并重的思想就非常重要.加强人文和道德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他们能否为社会建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关键.

二、建立面向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模式

知识、能力和素质是辩证统一的,健全的教育应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三者融合于一体,使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地发展,完善人格,发挥特长,在推动社会持续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个人的持续发展.

1.基础学习阶段.基础阶段的培养方案要以“拓宽基础教育,改善知识结构,重视综合素质”为原则,加强教学计划的通用性,保证自然科学基础、军事理论、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教学;加强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军体、艺术类教育的合理规划.这一阶段课程以全校公共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为主,计算机专业在一年级拟安排综合性强、质量高的“信息科学技术概论”课,由研究生导师联合开设.

2.提高学习阶段.在提高学习阶段要进一步拓宽专业基础,加强对课程结构、实践环节、论文训练等方面统筹规划.在这一阶段计算机专业按照“信息”类初步设置了五个系列的具有较宽覆盖面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电工与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信号与系统.其中,计算机系列课包含了高级语言与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微机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和软件工程.

3.毕业实习和论文工作阶段.通过实习,了解计算机应用现状和系统各部件功能,通过到科研院所的参观学习了解各种软件的性能、开发水平和开发途径.论文工作(毕业设计)是训练学员工程基本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极为重要的环节.这一阶段实行培养计划和教研室课题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员以“团队”方式进行.

三、构建新型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改革本着“厚、宽、交”的原则设计课程体系,从专业的形成、技术发展的高度建设精干的核心课程.要规划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必须把计算机学科发展和21世纪对计算机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作为有机的整体来统筹考虑,确定课程体系的四个模块:

第一模块是公共基础和人文社科课(数学、物理、政治、军事、经济、法律、人文社科、体育).这是要充分保证和加强的一个基本模块,对加强学员的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学员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个模块是工程技术基础课(文献、电工电子、计算机数学、硬件系列、信号与系统).这个模块的课程要注重交叉学科的综合基础,统筹规划具有较宽覆盖面的信息类“平台课”,强化通识教育.对计算机硬、软件基础课程,耍根据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更新课程内容,突出基础性.

第三个模块是专业课.这部分课程对应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专业方向,应突出前沿性,但知识面不能过窄,要提炼出基础性和原理性的内容重组课程,归并精简课程门类.

第四个模块是实习与研究.安排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应用三个课程设计,安排4周部队实习,10周毕业设计.对所有的课程都强调“精讲多练”,减少课内学时,增加实验和设计环节.同时鼓励教员结合科研课题,提取适合本科生的训练题目,为学员提供一个发挥学习潜力,培养创新能力的学术环境.

四、改革专业教学内容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应从整体优化的角度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方向是“加强基础,注重素质,突出能力”.

1.加强基础.保证公共基础课学时占四年总学时的50%以上,并优化课程设置.基础需要一定的广度,需要相邻相关学科的知识;也要一定的深度,以便了解学科的思想脉络和治学方法精髓.

2.注重素质.一个高层次人才,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精神,实事求是、刻苦的工作作风,团结精神和协同工作能力,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为此,应着力提高学员全面素质,包括:语言文学修养、文学艺术、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历史哲学修养;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以及社会道德、责任、风险、专利等传统学科以外的内容.

3.突出能力.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计算机专业学员的以下几种能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系统性的思维能力;错误诊断能力;信息检索能力;自学能力;良好的外语阅读能力;创新能力.

五、改革教学方法模式模式

在教学方法上,应突出学员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员的自主性;突出教员的指导性;通过减少课内学时,增加实践时间,给学员较充分的发挥和创造的自由度,给学员进行系统设计、分析、协作的机会.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首先要改变教员对课堂教学的功能及方式的认识,很多教员只重视教而忽视学,只重视向学员灌输知识而忽视学员的主动参与;只重视重现型、验证型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只重视书面考试的成绩而忽视对学员的综合能力评价,要改变这些认识上的偏差,一要强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员是学习的主体,二要重视教员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对教员来说,课程是传道授业、塑造人才的载体,教什么,怎么教,每位任课教员都可各显神通.“启发式”教学,重在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参与式”教学,重在发挥学员的主动精神;“讨论式”教学,重在培养学员敢想敢说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