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在批评中的应用

点赞:15637 浏览:6956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106-02

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校一切工作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管理和班级的管理应以科学的学生观为基础.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批评是一种必要手段,正确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但由于批评的负面性,在使用批评这个手段时,我们要格外的注意,要使批评收到效果,就必须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掌握批评的艺术,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批评的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从而规范学生的言行.为此,教师平时必需要多关注,多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采用合理的批评方式,让批评成为师生之间沟通与理解的桥梁.

1适度地巧“奖励”

适时地给犯错误的学生以特别的“奖励”,既可以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影响,而且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批评.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爱面子的学生.因为爱面子的学生最害怕的就是在大庭广众之中丢丑;对于他们来说面子比什么都重要.需要注意的是你所奖励的内容必须是他们不太擅长的.

有一次上课,一个经常迟到的学生又迟到了,他准备悄悄地从后门进来溜到座位上,他的老师看到后,没有批评他而是笑着对他说:“你迟到了,我奖励你为我们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在大家的注视下该学生走到教室前面,该生是个羞面子的学生,所以站到前面感到很不好意思.因为他实在没什么特长,所以不知道表演什么节目,老师说:“你随便给大家表演一下,你会什么就表演什么.”后来该生给大家学了几声狗叫.在大家一片笑声中该生上了位,但此后他就再也没有迟到过.

2“围魏救赵”式的批评

班级中往往存在着非正式群体.所谓非正式群体,也称自然群体,是相对于班委会、团小组等一类群体而言的,是无正式规定下学生自发自然而形成的群体.这种群体的成员间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完全是以个人间的好感、喜感的为基础.通常个体比较在意自己在群体中的形象,老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对群体里其余成员的某个方面进行表扬来激励其中某个成员克服某个缺点.


郭东、李明张和王红艳是三个好朋友,都是喜欢积极思考的学生,在学习上不仅互相帮助也互相竞争.郭东和王红艳都是做事非常细心的学生,而李明张却很马虎,老师就经常有意无意的在他面前表扬郭东和王红艳的细心,并且帮助李明张分析他总是做错题的原因,一段时间后李明张逐渐改正了马虎的缺点.

3激将式的批评

在批评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师赢学生输或者学生输教师赢或者双方都输的局面,但是在激励式的批评中,我们努力做到双赢的局面.激励式批评中主要是借鉴了现实治疗法的理念,现实治疗法的理念是学生在行为上之所以违规是因为他不能用正常行为为手段,以满足其心理需求所致.现实治疗法处理学生违规行为问题的目的,旨在藉由师生沟通,使学生了解其获取需求满足之行为为不当,且承诺自行负责改变之.

小李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学生,但是由于他沉迷于网络,成绩一直下滑,一次考试后,小李的成绩又有大幅度的下滑,班主任老师对他说:“如果我能戒掉我十几年的烟瘾的话,你能不能戒掉网瘾?”小李觉得老师不可能戒的掉烟瘾就答应了老师,后来老师真的戒掉了烟瘾,小李十分惊讶,于是也戒掉了网瘾,在戒掉网瘾后,老师又对小李说:“你如果能把学习赶上去的话,我就陪你去练你最感星期的街舞.”小李觉得老师四十多岁了还陪自己去练街舞有点不可思议,也很想看到老师练街舞的样子,于是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学习慢慢的赶了上去,老师也履行了陪小起练街舞的承诺.

4“迂回幽默”式的批评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发现学生犯错后,往往会采用惩罚的方式,使用惩罚时应考虑学生心理需求上的个别差异.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受到合理的惩罚后改过自新的可能性较大.个性顽劣学生,有时蓄意惹教师生气扰乱秩序而受到惩罚时,可能惩罚的结果反而强化了他的不良行为.汉语博大精深,它的表达特别灵活,同一个意思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我们可以直截了当,也可以迂回幽默.直截了当的表达通常会比较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特别对于叛逆的学生来说,直截了当的批评只会使情况越来越糟.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迂回幽默的批评方式.

教育心理学在批评中的应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育教学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比如说当一个学生犯了错误要罚他打扫卫生,我们可以说给你一次光荣劳动的机会.当一个学生上课的时候睡觉,我们要罚他站起来的时候,可以说为了提高你的学习效率,你站起来陪老师一会儿,如此等等.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我们可以使批评不再那么刺耳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了.

5冷淡式的批评

老师们可能发现,有些学生经常出现不良行为,在老师对他们进行批评后,他们不仅没有表示羞愧,反而嬉笑自若.对于这些学生而言,他们之所以屡教不改,可能是故意想引起老师的关注,甚至是蓄意向老师挑战.对待此种学生,教师可采用一段时间对他们不理睬,冷淡,甚至有意疏远他们的态度.而对它周围的同学和他的朋友则表现得关爱有加.要让他有一种失落感,要让他知道老师的爱并不是平均分给每个孩子.这样可以使他们感觉到老师的暗示,从而抑制自身的不当的行为.

张紫阳是一个很调皮的学生,他不认真学习,总是做各种小动作或者制造各种噪音来引起老师的注意.老师多次对他进行了批评,他不仅没有任何的改变,反而变本加厉.于是老师决定换一种方法,采取了对他冷淡的方式,尽量不去关注他制造的各种不安宁.同时表扬他周围的同学上课认真,回答问题积极,对它周围的同学生活也嘘寒问暖.而对他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他闹腾一段时间后觉得没意思,便安静下来.一段时间后,张紫阳的这种坏习惯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少了.

6表扬代替批评

班上有一些特别调皮的学生,老师即使知道他在犯错,也可以不予理会.待其恢复正常时,老师立即给予表扬.例如让他回答一个极为容易的问题,使他觉得受到教师的注意,并且因为回答正确而获得满足.在这里我们采用的是消弱的方法,消弱是指在条件作用中,条件反应形成之后,如重复单独出现条件刺激,而不呈现强化刺激,则原来形成的条件反应,将会逐渐减弱,最后终于消失的现象.

何亦昭是个非常调皮的小孩,无论是上课还是下课都特别喜欢做小动作,多次批评管教都没有好转,老师决定采用消弱的方式来管制他,他上课时候再做小动作的时候,老师没有去制止他,等他停止小动作后,老师当即点他起来看拼音读汉字,他读的很好,老师表扬了他,他很高兴.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上课做小动作的频率逐渐减少,举手发言的次数多了.

行为矫正的目的是个体在某种情境下的不适当行为或不良习惯通过某种手段得以消失,而令个体获得健康生活.

教育教学是一个人际关系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中传达情感均依赖于师生的交流,所以,有效的教育教学取决于有效的交往.

批评也是老师在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的时候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如果能很好的进行这种交流,不仅对学生自身的完善起很大的作用而且能使教育教学活动更顺利,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