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心理辅导促进教书育人

点赞:20786 浏览:9472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当前,中职学校教师都面临着学生来源素质普遍下降,面临着管理难、教学难等诸多困难.如何突破这种困局?除加强中职学生的传统教育和管理外,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巧妙运用心理辅导对中职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实现教书育人效益的最大化.

运用心理辅导促进教书育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辅导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关 键 词:中职学生心理辅导教书育人

当前,中职学校的学生来源素质普遍下降,教师普遍感到学生越来越难管理,教学越来越难实施.如何?带着思考、通过实践,认为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个性化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是促进教学、提升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师资建设是开展心理辅导教育的前提

“辅导”有引导与辅助的意思,也有向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怎么写作与帮助的意思.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专业概念,虽然心理学家对它的表述不尽相同,但普遍认为“心理辅导”是辅导者帮助个体认识自己、自我指导的过程,是一种富有爱心和技术的专业,它促进了被辅导者身心的健全发展.

2004年7月国家教育部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很多学校才开始重视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前学校普遍存在思想上重视但未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对教师有关专业理论的培训、交流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学校教书育人的成效.为确保中职学校有效开展心理辅导教育,必须从机制上着手,全面加强师资建设,重视教师专业理论的学习和培训.做到:一是每所学校配备专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负责、指导和带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示范作用;二是有一套专供中职教师学习使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三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列入教师继续教育内容和作为职称晋升、考核评优评先的条件,确保培训落到实处;四是利用网络等手段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逐步培训骨干教师、班主任、普通教师和广大职工,不断增强他们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转变教育观念,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提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和水平,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组织保证.

二、掌握中职学生状况是进行心理辅导教育的基础

目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一是性格脆弱,依赖性强,责任意识差,意志力、耐挫力较差,缺乏进取心;二是学习能力较差,学习自信心不足;三是逆反心理强烈,对家长管教方式不满,对学校管理方式不满,生活上我行我素,得过且过;四是情绪波动大,容易冲动;五是早恋网瘾等诸多问题.[1]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受到社会不良影响造成的.主要表现有: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许多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聊天,受虚拟空间和不健康内容的影响,导致心理失衡,分不清现实与虚幻,出现心理障碍.二是家庭教育不当影响造成的.主要表现有:因单亲家庭、留守少年缺少爱和管教造成学生性格扭曲,或因独生子女家庭溺爱造成学生固执任性,或因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造成学生叛逆等.三是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造成的.主要表现有:学校往往偏爱优等生,忽视后进生,容易造成后进生自卑、孤独、逃学、厌学等.四是学生自身心理因素造成的.主要表现有:由于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松散等因素影响,不断地诱发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因此,了解、掌握中职学生的心理状况是进行心理辅导的基础,是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关键.

三、运用好心理辅导是促进教书育人的关键

面对中职学生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给学校及其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必须积极应对并采取多种手段,促进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升教书育人成效.

(一)挖掘素材、适时渗透,提升教书育人成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心理问题的普遍性,适时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达到以文感人、以文育人的效果.

1、结合教材,利用赏识渗透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可以经常运用“很好,有见地”、“你来试试”、“真是个好主意”、“掌声鼓励一下,好吗?”等等一些肯定的、激励性的语言,拉近老师与学生情感上的距离,增加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同时,结合学习《两份履历》课文时,通过对比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客观对待成功与失败.还发动全班同学开展“互找优点”的小游戏,把每个同学最好的品行和做过的最好的事情写下来,制成一张张精美的小卡片,他们看后都为自己优点感到骄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


2、结合教材,利用角色互换渗透法,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责任意识.在学习《大义生死》课文时,通过讲述司马迁的故事,注重引导学生用互换角色的方法进行思考和讨论:如果你是司马迁,在那样的厄运面前,你选择逃避颓废?还是选择奋起自强?并分析两种态度带来的结果,给学生以感化、熏陶,教会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深刻地体会到其潜移默化的效果,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上保持饱满的精神和愉快的情绪,在生活中团队合作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二)以人为本、因人辅导,提升班主任工作成效.班主任如何有效地解决好学生的心理障碍?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针对个别学生心理问题,恰当运用心理辅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班曾发生一学生情绪不稳,拿着小刀要自残,幸及时制止.事后,我把她带到林荫小道的石凳上坐下,营造和谐、轻松的氛围,站在大姐姐的角度用关爱的语言与她聊天.我认真倾听,她慢慢地说到父母关系不好,长期吵架,在初中时就萌生了早日离开这个没有幸福的家的念头;她慢慢地说到昨天她的手机就被偷了,还跟室友吵架,心情一落千丈,发生了这次偏激的行为.我针对该生渴望被肯定和被尊重的个性特点,先做与其吵架同学的工作,让室友向其主动道歉,缓和同学关系.还教她学会一些自我调整的方法,如学会倾诉、学会排除、学会转移、学会放弃等.[2]并引导她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做到遇事不慌,处事不惊,主动适应各种变化.从此,该生的情绪一直比较稳定,与同学相处更和谐了.

(三)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渠道,提升教书育人成效.互联网具有平等性、交互性及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拓宽中职学生心理辅导的新途径,让学生和教师不受时空限制在网络自由地进行“聊天”,交谈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首先,建立班级群,师生共同营建一个积极的、健康向上的班级网络生活空间.其次,教师扮演好“倾听者”和“管理者”双重角色,利用平台收集学生所思所想,把脉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存在不良心理倾向,有目的进行心理辅导.教师还应收集制作、不断更新一些集趣味性和教育性一体的小故事、漫画图片等发布在群,吸引学生广泛参与,从言行规范、待人接物、健康生活方式、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方面引导、教育学生,有意识地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最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点对点的交流,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释疑解难.特别是解决学生的早恋比较有效.

通过在教学上和班级管理上进行心理辅导教育的实践证明,心理辅导是传统教育的有益补充,是进行有的放矢、因人施教的集中体现,是解决当前学生教学难、管理难的有效手段.我们一定要重视和运用好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