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学习方法

点赞:4314 浏览:1600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E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7-0206-01

摘 要:区域地理既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笔者认为学习区域地理只要能抓住位置特点、掌握区域特征、分析区域特点的成因、对比区域差异这几个节点,学生学习区域地理能力将大大提高.

关 键 词:位置特点;区域特征;成因;差异

区域地理既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又是地理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往往在学习区域地理时出现定不了位或定位不准确的情况,造成对区域图文材料信息不能综合利用分析,答题无从下手胡编乱造.在教学中从哪些方面着手,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区域地理能力呢?笔者认为学习区域地理只要能抓住位置特点、掌握区域特征、分析区域特点的成因、对比区域差异这几个节点,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抓住位置特点

区域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掌握其特点是关键.因为纬度位置决定了它的热量带,根据海陆位置可推断其降水量的多与少、海运是否方便等.

例如:日本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中纬度位置,属北温带,因此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季风性气候;从海陆位置看,隔日本海,中国黄海、东海与亚洲大陆相望,距海近因而降水丰富,从相对位置看,位于太平洋西北部,因此海洋性特征明显,与同纬度亚洲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为凉爽;由于海岸线曲折,因此多优良港口,海运发达且便宜.

二、掌握区域特征

区域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其中自然地理特征主要从地形、气候、河流、土壤、植被等等方面去了解;人文地理特征则从工业、农业、交通、旅游、人口等等方面去分析.要善于总结和提炼每个区域典型的区域特征和区域问题,并注意具有世界意义的区域性合作组织.

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特征:根据区域图文材料信息,重点了解海拔高度、地面起伏程度,以此判断地形类型,如下图:

基本地形类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

海拔大于500大于500小于500小于200

地面起伏地面起伏不大,边缘较陡大小平坦或者起伏很小四周高中间低

2.根据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推断温度、降水.

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以温度定带、以降水定性,最低月均温在15℃以上的,则为热带,最低月均温在0℃以上的,为亚热带,最低月均温低于0℃的,则为温带或寒带,全年降水较均匀的为热带雨林或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的为热带草原、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的为地中海式气候,全年降水较少的为热带沙漠或温带大陆性气候.

3.河流特征:掌握水文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包括流量、水位、含沙量、冰期等;水系特征包括河流流程、河床深浅、河道宽、河流落差等;结合土壤、光热条件推断具备什么样的农业区域条件、电力是否充足、交通是否便宜等.

例如:日本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特征以山地丘陵为主;2.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3.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4.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湾;5.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6.森林地热资源丰富;7.矿产资源贫乏.

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区域地理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日本人文地理特征:1、地狭人稠,劳动力素质高;2、由于市场狭小,资源贫乏,对外依赖性强,以加工贸易经济为主;3、工业临海分布,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4、农业单产高渔业发达.

4.土壤、植被.

三、分析特点成因

一个地区的区域特征与它所处的位置有密切的关系,是在各种要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所以我们在分析区域特点的成因时,一定要抓住它的位置特点进行推导,并联系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综合分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分析地形、地势特征,主要让学生通过分层色地形图或等高线地形图,观察地势的高低起伏,地形类型的分布结构总结主要的地形特征.如地势西高东低,以平原丘陵描述为主.利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表现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对板块构造图考察,要让学生掌握板块边界及板块内部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化及其形成的地貌.

2.分析气候特征及成因,气候特征的分布主要通过各类图形来总结,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的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其成因,主要让学生分析太阳辐射状况,大体上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大气环流中的气压带和风带中的气压带影响降水,高气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低气压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来自海洋的风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温暖湿润,若被抬升会形成降水,来自陆地的风由高纬吹向低纬寒冷干燥.


例如:我国西北干旱的原因,由于地处内陆,东西距离长,区内高原面积广大,这种位置和地形决定了海洋上吹来的夏季风不能到达这里,因此降水少.气候干旱使地表景观表现为:1、风蚀作用显著,戈壁沙滩广大;2、由东向西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3、河流稀少,且多内流河;4、农田、村镇、城市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地呈带状或点状分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我国西北干旱的区域特征.

3.根据自然条件特征分析人口、城市等分布状况.在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的地区,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区,若该区域在中纬度大陆的西岸,终年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河网密布,土壤肥沃,是人类生存的理想场所,人口稠密、城市众多.

4.分析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有区域性.主要是在不同的区域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地形条件、光热条件、水源土壤条件、社会需求、交通运输、科学技术等条件的不同.位于美国中部的大平原上谷物农业具有优越的区域条件,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充足的水源,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等.

5.分析工业生产.工业生产要根据区域中的资源、人口、交通、科技、市场等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来发挥优势,协调解决其不良的条件,促进经济和生态环境持续发展.

6.分析交通运输区位条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交通运输的建设又要受到社会、经济、技术和自然条件的制约.为此,在交通运输的建设中要考虑区位条件,社会经济的需要,技术条件的支撑,自然条件的限制.

四、对比区域差异

不仅仅要掌握区域特征,还要注重比较不同区域的共性与差异,找准问题、分析成因、提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谋求发展的举措.

总之区域地理的学习是有规律可循,每个地区都要受其地理环境的影响制约,因不同区域地理环境要素不同,因此对其影响存在差异性,教师就要指导学生找出地理环境内在因果联系、规律,结合该地理环境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这样才能学好学活区域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