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小学生前科学概念的

点赞:30223 浏览:14187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前科学概念是小学生理解知识和认识世界的起点,也是国际科学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国外对于小学生前科学概念的研究已有50年之久,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文章以地球运动为例,从国外研究的基本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式和研究结论四大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指出了对我国小学生前科学概念研究的启示.

关 键 词:国外;小学生;前科学概念研究;地球运动;启示

中图分类号:G6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12)03-0106-06

前科学概念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小学生理解知识和认识世界的起点,是研究者构建理论体系的素材,是我国科学教育四维目标中的基础,也是国际科学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但我国的相关研究相对滞缓,针对小学生的研究更为匮乏.国外对于小学生前科学概念的广泛研究约在20世纪60-70年代,其研究程度不断加深,研究方法不断完善,研究相对成熟.对其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及分析,将对我国前科学概念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国外最早关于小学生前科学概念的研究可追溯到皮亚杰的《儿童的世界概念》(1926年)和《儿童的物理因果概念》(1927年),现阶段以英美两国的研究成果数量最多,较为主流;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瑞士、荷兰、意大利、法国、希腊、爱沙尼亚等国,以及亚洲的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和香港的研究成果也逐渐被关注.因地球运动的概念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且研究成果丰富充实,故以此作为切入点,以期由点深入,推及整体.

一、国外小学生前科学概念研究的基本现状及特征

(一)前科学概念的界定

已有的研究中,关于前科学概念的界定不尽相同,但各有侧重.有的侧重于前科学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区别,如陈淑筠、李雁冰和刁彭成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前科学概念的本质特点,即前科学概念不同于科学概念.还有的侧重于前科学概念的产生时间,如袁维新、陈彦芬、窦轶洋和高凌飚、赵法茂普遍认为前科学概念是科学学习之前形成的概念.此外,还有研究者把前两者结合起来,如冯伟认为,前科学概念是指“个体在没有接收正式的科学概念之前,对日常生活中所感知的现象.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与辨别式学习而形成的对事物的非本质的认识”.但马建坤认为这样界定仍存在问题,大多数的前科学概念产生于正规的科学教学之前,但并不是经历科学学习后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就不存在了,更不能说明学习后不会产生新的前科学概念.

国外小学生前科学概念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生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故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前科学概念是个体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以及自身的实践和学习(包括课堂内外的学习),将自然界的事物联系起来形成的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想法,并且这些理解与想法有别于科学概念.

(二)研究的基本现状

在JSTOR、EBSCO、SpringerLink、SAGE、TaylorFranics、Eric等学术网站上检索以“小学生”(children、pupil)和“地球运动”(Earth)为关 键 词的论文,同时结合追溯法,对国外关于小学生前科学概念研究的论文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并从发表论文的时间、数量及其分布三方面进行统计.时间范围从1961-2010年.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研究为前科学概念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国外学者已将注意力聚焦于小学生地球运动的前科学概念,而且论文发表的数量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在上世纪末达到顶峰后逐渐减少.数量的减少并非单纯表示该研究已渐渐衰退,而是随地球运动领域的前科学概念研究的愈加充分,研究者不断拓展研究领域,例如物质科学、生命世界等;也有一些学者开始关注交叉领域中边缘概念的前科学概念.此外,国外还出版了许多以小学生前科学概念为主题的书籍和教材,地球运动均作为必要内容被包含在完整的内容体系中,也有部分书籍专门针对地球运动的前科学概念.

国外的研究具有连续性和专注性的特点,即某一研究者对于小学生地球运动的前科学概念进行持续性的研究,连续发表多篇相关研究的学术文章.例如Kikas.Eve在1998-2002年先后独立或联合发表了6篇关于小学生地球运动的前科学概念研究的论文.Vosniadou.S.Driver.R.Mayer.V.J.Novak.J.D.Nussbaum.J.Novak.J.D.Sharo.J.G.Wiegand.P.A.等学者也针对此主题先后发表多于3篇的学术论文.国外研究者对于研究的专注性和持续性,使得他们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完善,形成了良好的循环和知识体系.

(三)研究内容的阶段性发展

国外研究整体状况也反映其研究内容非常丰富.笔者依据其时间及分布的阶段性特征,试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90年代,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地球形状、重力方向、昼夜交替、四季产生、地轴角度;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研究内容更加丰富,抽象程度有所提高,力求从更加内隐、深入的角度研究,增加了地球的颜色及相对大小、地球是什么、地球的相对位置(在宇宙中)、日食月食、地球的两极、地球的重量等内容;第三阶段是进入21世纪以来,研究内容在范围和深度均有所增加,例如什么现象可以说明地球是圆的、人们居住在地球的哪个部分、通过大陆板块的颜色和形成来探查小学生关于地球形状的前科学概念,通过地震、火山、岩石的形成来从侧面反映小学生关于地球内部运动的前科学概念.最近,一些学者不再以某个单因素作为变量进行研究,而是通过多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侦测小学生的前科学概念,例如通过地球的形状、重力及大陆板块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或者从更宏观层面的学科知识与社会因素(小区环境、家庭生活等)的相关性来调查小学生前科学概念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同时,不同内容领域、学科问的比较研究也逐渐增加,例如声音与地球运动领域的前科学概念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还有研究指出综合学科与独立学科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对前科学概念的影响,学科交叉部分的内容(尤其是小学科学)容易产生前科学概念.随着研究内容的拓展,研究范围和比较维度也随之增加,年龄、性别、家庭、文化等乃至国际间的比较研究均有所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