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制改革下高校期刊的新路径探析

点赞:16700 浏览:7187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中国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已迫在眉睫.在新形势下,高校期刊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改革,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实现高校期刊的繁荣发展.

关 键 词:文化体制改革;高校期刊;经营机制

中图分类号:G237.5文献标识码:A

一、高校期刊经营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期刊数量增长快,质量不容乐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校期刊的数量发展较快.以高校期刊的主体高校学报为例,1977年,我国高校的学报种类大概是150种,1987年发展到393种,到了2007年,已经发展到1130多种.一方面,高校纷纷兴办期刊,确实为高校科研工作者、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发表学术论文的平台,也对我国文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1;另一方面,全国1000多种学报中,真正有影响的并不多,业界对此也颇有微辞,如办刊无特色,千刊一面,低水平重复,等等.


(二)主办单位不重视,办刊实力薄弱

在我国,很多高校期刊的出版体制仍为主办单位所有制,学术出版较之教学科研工作在高校内部处于附属地位,因此,往往得不到学校应有的重视.办刊经费不足,期刊机构不健全,人员配置不科学,几乎成为各高校学报的普遍现象.

(三)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目前,各高校的期刊基本上是由各高等学校主管、主办,一切由学校包起来,学校为期刊拨款,工作人员“吃皇粮”,高校期刊没有办刊的自主权,不能积极地采取社会融资措施,也没有任何奖励机制来调动员工的创新积极性,更谈不上企业制的管理模式.因此,相当多的高校期刊是得过且过,缺乏改革的外部环境和原动力.

(四)缺乏专业定位,导致优秀学术文章流失

在高校期刊的发展中,各高校追求综合性发展,导致为学校怎么写作的高校期刊特别是各高校的学报很多也办成了综合性的学术期刊,学科专业多而全,很难突出特色,更谈不上做大做强,在国内外学术评价体系中,大多数高校期刊很难与科研院所办的期刊相匹敌,因而很多优秀的学术文章不愿意投给高校期刊,导致高校大量优秀学术论文流失2.这是现在很多高校期刊无法摆脱的困境之一.

(五)版面费的收取,影响了学术期刊核心价值的实现

收取版面费是从科技期刊开始的,始于20世纪80年代.1991年,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总署共同发布《科技期刊管理办法》,规定期刊可适当收取发表费,作为办刊经费来源的一部分.1994年,国家科委又发文指出,收取费用应该注意两点:一是不能向个人收取,应该由作者单位支付,二是收取后应作为办刊经费不足的补充,不能挪作他用.如今,收取版面费从科技期刊蔓延到了整个学术期刊领域.据有项调查显示:截至2009年,中国所谓一般期刊、核心期刊、重要期刊、权威期刊共计9468种,一年只能发表论文248万篇,而全国学术人口众多,每年有发表论文需求的达180多万人.因此,这种僧多粥少的局面催生了一个供不应求的庞大的消费市场,版面费也水涨船高.有些高校期刊由于办刊经费投入不足,管理者缺乏自律,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原本应当承载学术精华,传播学术成果的严肃刊物,开始抛弃了自己的身份和职能向经济利益低头.有些期刊甚至不看论文质量而借学术之名聚敛钱财,对学术和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高校期刊发展的新路径探析

由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制约高校期刊发展的因素很多.很多因素在相互作用中更是加大了高校期刊改革的难度,这不仅造成了高校期刊发展的缓慢局面,也使得校办期刊难以摆脱低质量的泥潭.在现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最佳时机,高校期刊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逐步摆脱困境.

文化体制改革下高校期刊的新路径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科技期刊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一)加快管理体制改革,转化经营机制,使之成为独立的经营实体

文化体制改革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与市场接轨,而高校期刊这种“半死不活”的运营状态,不仅违背了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规律,也导致出版资源配置不合理.众所周知,高校期刊管理面临着“杂、烦、乱”等诸多问题.要想进行“一刀切”的改革势必是行不通的.所以高校期刊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依势进行,即循序渐进,分类实施.对于学术类杂志,应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思想,在保留其公益化目标的前提下,学校应重视并加大办刊经费投入,减免优秀稿件的版面费,提高办刊人员待遇,办出特色,办出精品;对于那些有核心技术支撑,有行业优势的高校期刊则应转换经营机制,使之企业化,进行市场化运作,对工作人员实行优胜劣汰机制和绩效评估手段,培育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市场意识,使期刊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办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加快改革的步伐,向“精”“、“专”、“深”转变

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立足于高校科研发展工作的高校期刊,本来受众人群就很少,如果再往深处、精处发展,读者群和发行量不就更小了吗?在如今这个信息呈几何数增长的时代,以学术论文为主要内容的校办期刊不就更是步履维艰了吗?其实,随着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很多科研工作者、高校学生和老师对于校办期刊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从长远的发展前景来看,高校期刊要想获得较为良好的成长环境,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增加自身竞争实力.面对现状,很多研究学者提出:要弃综合性,改为专业类期刊;要开门办刊,大力提高外稿比例;要注重经济效益;要走向国际,创办英文期刊等等2.这些建议是存在一定合理性的,把高校期刊的改革与发展放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整体大潮中来看,向专业化、精深化过渡,不仅意味着可以摆脱高校期刊同质化现象严重的包袱,而且可以乘势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化、品牌化期刊.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副署长李东东也明确提出了高校期刊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径,鼓励高校期刊向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