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岗位成才的路径选择其多元拓展

点赞:33853 浏览:15697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编辑的“学者化”和“专业化”,是编辑岗位成才的传统路径和现实选择.在知识经济和全媒体时代,出版业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和环境,对编辑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拓展编辑成才的多元路径,使编辑能够肩负起我们这个转型时代的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

关 键 词:编辑;人才;培养;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2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6-0107-03

目前,全国已有近80所高校开设了编辑出版本科专业,另有40多个硕士点,7个博士点,[1]一大批受过正规编辑出版专业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充实到了编辑一线,编辑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出版业孕育和产生人才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业内标志性的领军人物缺乏,大师级的人物还没有出现,学者型的出版家还没有批量产生”.[2]一个重要原因是,编辑出版是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人才的成长,特别是高端人才的产生,只能源于编辑出版岗位的长期实践.因此,编辑岗位成才的路径选择及其拓展,理应成为编辑人才学探讨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传统路径——编辑学者化

关于“编辑学者化”,关注和熟悉最近30年来中国编辑出版行业发展的人并不陌生,它是上个世纪十年代编辑出版界最为响亮的口号之一,曾引起编辑界的广泛讨论,一度成为编辑岗位成才的首选路径.

在上个世纪十年代的讨论中,有关“编辑学者化”内涵的争论较多.倡导“编辑学者化”的人认为:编辑理应具备又专又博的能力,对编辑学之外的某一学科有相当精深的研究;对自己负责编辑的学科及其相关领域有较为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成为某学科领域有学术建树的知名人士,常有学术论文发表或学术专著出版.这里强调的是编辑只有精研编辑学之外的某一学科并卓有建树,才算“学者化”成功,是比较符合“编辑学者化”的本意的.远的不说,中国近现代尚未将编辑视为专门的学问,我们现在认定的编辑出版家在当时大多是以另外的身份闻名于世的.他们或者是著名作家,如鲁迅、巴金、沈从文等;或者是知名学者,如周振甫、林辰、朱正、钟叔河等;或者是著名实业家,如张元济、王云五等.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的编辑家身份,往往会被人们忽略.就像过去人们经常提到的“新闻无学”一样,编辑也是无学的.有人看到了“编辑学者化”的这种特点,认为编辑学也是独立的学科,编辑首先应该成为编辑学家,精通编辑出版的理论、实务,掌握编辑出版规律,也可以视为“学者化”了.于是,有人提出了“编辑学者化”的两条途径,即“专家学者——学术编辑——编辑家”和“其他专业工作者——编辑——编辑家”,[3]丰富了“编辑学者化”的内涵.但是直到现在,学术界还是存有偏见,如果编辑不能在编辑学之外的某一学科领域有所建树,所谓的“编辑家”就始终难以摘掉“杂家”的帽子,不可能在学术界产生真正的影响.

编辑岗位成才的路径选择其多元拓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编辑出版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近几年提“编辑学者化”的人少了,并不表明学者型编辑越来越多,“编辑学者化”已经成为共识深入人心,而是飞速发展的形势对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的交互作用,让人变得更为功利和实在.现在看来,“编辑学者化”这条编辑岗位成才的传统路径有其先天不足.主要表现在:其一,“编辑学者化”的成才路径并不适合所有类型的在岗编辑.文史类和社科类的学术图书和期刊的编辑比较适合走这条路,其他的如自然科学专著和论文编辑、技术编辑、文化娱乐类报刊编辑等就不一定能成为科学家或者学者了.其二,“编辑学者化”在近现代编辑史上的成功典型难以复制.如在编辑岗位上成为知名学者的周振甫,其成长历程与一代学术大师钱钟书相伴随,几十年里先后编校出版钱著,深得钱先生信赖,这种编著因缘,对编辑成为学者的推动,可遇而不可求.再如,一部《鲁迅全集》的编辑、注释和出版,就可以产生多位鲁迅研究专家的情形,也难以重现了.

因此,“编辑学者化”已经不是编辑岗位成才的首选路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成为编辑出版界的大才和领军人物,这条路就越加显得有些漫长和走不通.

二、现实路径——编辑专业化

编辑岗位成才的现实路径——“编辑专业化”,或者说“编辑职业化”,是我们国家的一种制度安排.这就与传统路径——“编辑学者化”由个人或者团体倡导、编辑自由选择不同,具有某种程度的强制力.同时,与“编辑学者化”所具有的个体理想色彩不同,“编辑专业化”与编辑个人的薪酬挂钩,具有很浓厚的功利性和普适性,事实上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在岗编辑的现实选择,我们姑且称之为“现实路径”.

目前,我国对编辑人才专业化或职业资格的评价体系,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

一是本世纪初开始建立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即出版专业的初、中级职业资格的获取,需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初、中两个等级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每年举行一次,具体科目分别为《出版专业基础(初级)》、《出版专业实务(初级)》和《出版专业基础(中级)》、《出版专业实务(中级)》.《出版专业基础》初级本和中级本讲述出版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从事出版工作所具备的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主要体现从事出版工作的“应知”要求;《出版专业实务》初级本和中级本讲述有关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从事出版工作的“应会”要求.只有两科达标,才能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2008年开始实施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对出版行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获取做出了时间限定,并推行责任编辑审验注册制度.

二是在对初、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实行社会化考试的同时,原有的出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对高级职务继续实施.现在出版专业的编审、副编审,还是通过评审的办法产生.这就使得出版专业与法律、财会等专业有所不同,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的是考、评结合,是“两条腿”走路的.这就使得在岗编辑在获取从业必须的初级职业资格和担任责任编辑必须的中级职业资格之后,还有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向上努力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