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与社会需求的差异

点赞:23793 浏览:10689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就业能力调研,确认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研究其与社会需求间的差异,并提出改进建议,对高校推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大学生加强自身就业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 键 词:大学生;就业能力;社会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38(2014)02-0084-04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国民的综合素质,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然而,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难度逐步加大: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却抱怨招不到合适的大学生,专业技术岗位甚至出现“无人应聘”的尴尬境况.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大学生就业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探究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与社会需求的差异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就业能力是求职者获得并保持工作,借以在工作中取得成绩的个人综合素质.从上世纪90年始,欧美学者开始对就业能力进行研究.英国职业研究者奈特和约克提出就业能力USEM理论,指出就业能力由个人的认知、学习理解能力、就业技能和效能感构成:布伦南在对欧美和亚洲高校学生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在原先设定的36项清单中分析出10项大学生最重要的就业能力.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美国劳工部、英国教育与就业部、加拿大会议委员会、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分别针对不同人群特点提出就业能力.他们普遍认为就业能力包括5个类别、16项技能,并引导教育机构从社会需求出发,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其中5个类别包括其本技能、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发展能力、交往能力.

国内对于就业能力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基本上以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测评为主.张丽华等人对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调研,提出了就业结构的框架,发现不同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张云仙研究发现男生的就业能力明显高于女生,二年级学生明显高于一年级学生:乔坤通过对本土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提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初步模型.

以上研究基本上都是对就业能力结构的理论进行探索,还没有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研究.大学生毕业后无论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就业,终究都会走向社会,结合社会需求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研究能客观地反映职业和岗位需求状况.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分析

以美国劳工部就业能力结构研究结论为基础展开研究,面向应届毕业生、已就业毕业生、用人单位,发放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调研问卷,共发放问卷1352份,回收有效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率为88.76%.利用SPSS16.0和AMOS5.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能力调研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良好,alpha系数为0.85,具体就业能力结构详见表1.

三、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的比较分析

回收有效问卷的用人单位共222家,毕业生共978人,利用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从就业单位性质、就业能力需求、就业能力具备等方面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调研数据进行比较.

1.就业单位性质比较

将招聘单位的性质比例和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性质定位比例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18.61%和17.69%和毕业生希望前往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虽然近年来政府和高校通过各种途径改变毕业生的就业期望,端正就业定位,但调研数据结果和预期还有较大差距:前来招聘毕业生的私营企业为66.22%,而期望前往私营企业工作的毕业生仅占23.82%.我国沿海地区私营经济相对发达,近年来成为接纳毕业生就业的主阵地,如果毕业生不愿意前往私营企业工作,将会错过诸多机会.

2.就业能力需求比较

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比较注重毕业生的交往能力、发展能力和适应能力,而毕业生却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发展能力和基本技能是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此差异的形成值得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指导高校优化人才培养工作(具体见表3).

3.就业能力具备比较

面向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毕业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就业能力展开调研,选项分别为:完全具备(4分)、具备(3分)、基本具备(2分)、不具备(1分),结果如表4.结果显示,除了专业技能外,毕业生普遍对自己的就业能力期望较高.从访谈结果来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表示满意,而对交往能力、发展能力和适应能力不满意.

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与社会需求的差异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以上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然而不同职业的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就业能力要求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单纯对全部大学生进行比较,无法提供针对性的指导.需要根据不同职业类型对就业能力的需求展开分析.

四、不同职业类型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比较分析

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将职业划分为6种类型:社会型、企业型、现实型、常规型、研究型、艺术型.他认为,绝大多数人都可以被归于6种类型中的1种.根据霍兰德职业选择理论,随机挑选参加调研的222家用人单位中的367个岗位,在6种职业类型中归类,由用人单位招聘人员对具体岗位所需的能力进行选择,统计频次,频次越高,说明单位对该项能力越看重,结果见表5.不同职业对于就业能力的要求各不相同:社会型、研究型、艺术型的差异较大;团队合作能力、责任感、执行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六种类型的职业中均有较高需求,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进一步加强.

五、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策略

政府应积极搭建就业能力开发平台.做好宏观调控和市场导向功能的有机结合,确定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战略,构建就业能力开发体系.要以市场为导向,尽快着手高等教育改革,利用市场的资源调控作用,给高校更多自主权,避免“学的用不上,用的没人教”的局面: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调控作用,建立健全职业培训平台,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求职必备的就业能力:要建立大学生就业社会化怎么写作体系,以财政激励的方式完善教育培训相似度检测组织,充分发挥其怎么写作、咨询、协调、评价的作用.

高校应主动适应市场,开展以培养就业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调研,明确培养目标,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将就业能力培养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加大课程改革力度,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实现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相互渗透,打破专业壁垒,培养复合型人才;要优化学生的能力结构,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的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企业应积极参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过程.积极参与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修订,根据行业和企业自身需求,提出专业调整和人才培养建议,协助高校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积极接纳高校学生的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传授学生团队技能:为学生提供毕业实习岗位,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加深,技能得到加强,顺利走向工作岗位.

大学生要坚定信心,把握机会提升就业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与职业观,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重视学习能力培养,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将自身成才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充分利用实习实践平台,增加社会阅历,积累经验,提升团队合作、组织协调、处理问题等能力;合理调整就业预期,到基层获得宝贵经验,为今后更好就业或创业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