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法

点赞:3125 浏览:909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章从机械制图课的教学实践出发,探讨了根据学生的情况,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通过直观性教学及调整教学手段等方法,进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出了一套关于机械制图课程比较明确的教学思路及方法.

关 键 词:机械制图;激发兴趣;启发式;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37-01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就会激发意志、情感去追求或探索这一事物.兴趣也是一种行为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所以,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引起学生追求和探究的,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机械制图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上《机械制图》课程的第一堂课时,总是先把学生带到校内工厂去参观机械加工设备,向学生提问:设计人员如何才能把自己的构思、设计方案表达出来?车间工人又怎样能明白设计者的构思,并把机械零件生产出来,同时按要求装配成符合生产需要的机械呢?学生们马上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浓烈的学习气氛中,我再向学生讲解,设计人员与车间工人之间其实就是通过机械图样来沟通的.图样是工程技术界的语言,设计人员通过绘制图样来表达其设计意图,车间工人通过识读看懂图样来生产零件及装配机械.回到教室后,拿几张以往学生画的零件图、装配图,展示给学生看.告诉他们这几张图样的内容、在工厂当中的作用,并告诉他们这是以往同学画的,一年后,他们同样可以画出这样的图样,但需要努力.接下来,从“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三方面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的所学内容和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求知欲.通过这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1].

二、加强直观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高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强,故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多运用模型、零件、部件、实物、挂图、投影、CAD软件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化抽象的投影关系为直观的视觉印象,降低问题的难度.比如,利用CAD软件辅助教学(例如:PRO-E软件),课堂绘制三维实体模型,这些立体图形可以在空间任意放大、旋转,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它的形状、结构,对照这些三维图形,根据投影原理画出它的二维图形,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了.例如:在讲组合体时,绘制三维实体模型,在课堂上直接分部进行切割,边演示边讲解,这样学生感受真切,易于接受.在讲解断面图和剖视图等内容的时候,采用课件教学;在装配体教学中,利用动画仿真,让学生对各种零件的装配关系及相互连接、运动情况有直观的感受,对装配图的结构、作用有深刻的理解.讲解剖视图时,还可以运用实物进行剖切等.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根据练习的视图绘制实体,加强了学生的立体概念.此外,还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实习工厂参观,使学生有机会了解机械生产的各个环节,达到扩大视野、丰富感性知识、加深对课堂知识理解的目的.

三、调整教学内容,明晰学生的培养规格

学校要科学合理地实施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与调整,改变那些交叉重复、陈旧老化,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课程内容.补充一些新的、企业需要的、对学习提高有用的相关知识[2].例如常用的几何图形的画法,如等分线段、等分圆周、画椭圆等旧的绘图方法已无多大用处;轴测投影由于计算机上的三维实体技术的出现,也显得无足轻重,这些内容只作简单的介绍即可.而对于其他方面:学生必须掌握投影作图的原理与方法;点、线、面的投影和特殊位置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基本体三视图及表面上找点;相贯线、组合体的画图等是机械制图的基础,这些内容是一环扣一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应该系统讲解,全面掌握.学生对机件的表达方法及国标中的相应规定必须熟悉,最终要达到用平面图形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机件的结构、形状,并标注出尺寸和技术要求.目前,计算机绘图已经在工厂、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机械行业,所以我们开设了计算机绘图知识的学习,学生非常感兴趣,掌握得也比较好,使就业开创了美好的前景,许多学生由于会计算机绘图,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为甩掉图板进入二十一世纪又前进了一步.


四、运用启发式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国历代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式教学,并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特别注重学生求职的主动性.教学中,贯彻启发式原则,运用启发式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善于启发学生的独自思考,发展其思维能力[3].例如:在螺纹的教学中设问:“从螺纹品种的发展来看,螺纹是否还会有新的发展”在学生作出肯定回答后,便可以明确创新课题:试想象并设计出一种我们未曾见过的新品种的螺纹.学生饶有兴趣的讨论后,都争先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可以把滚珠丝杆中的滚珠换成滚柱,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在螺纹之间充入气体或注入液体.合理的结果给予肯定,让学生走上讲台论证“专利”,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它可以激起广大学生再创造的意识.但如果从螺纹的加工、成本、经济等科学性方面来论结果的话,合理的结果就会存在不合理因素,因此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深入思考他的“专利”,是必要的教学环节.又如,提出问题:“如果把你发明出的螺纹作为商品推出,是否有人来购写”引导学生进行加工分析、成本比较等综合验证,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不合理的结果,一般是违反螺纹传动原理的,至少说在现阶段的认知理论上是不能接受的.在这种情况下,简单地否定学生的创新结果,是很草率的做法,因此,在面对各种猜想、各种离奇的幻想时,我们应该意识到,敢想并利用已学知识去论证其可能性这正是创新教育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