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幼儿的情感与教育

点赞:20284 浏览:9370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5-6岁儿童明显表现出动作的灵活性、体能的耐久性、认知的自觉性、和逻辑判断性等多方面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具体表现在心理状态、认知、情感需求等诸多方面改变,了解把握这些改变,并加以正确引导,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关 键 词:幼儿;心理状态;情感需求;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211-02

与0-4岁的幼儿不同,这一时期的儿童明显表现出动作的灵活性、体能的耐久性、认知的自觉性、和逻辑判断性等多方面的巨大变化.可以说,这是一个儿童开始认识世界的起点.这种变化会通过孩子的语言表达、情感波动表现出来.尤其是情感变化在这一时期更为突出.因此,了解这一时期儿童的情感需求、进而加以引导,不仅仅是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同时也是家长的必修课之一.

一、了解该阶段儿童的心理状态、认知变化及其表现形式

1.自我意识加强.5岁以后的儿童,自我意识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发展.突出表现为对自我能力的判断,会强调“我”这个字眼.例如他会告诉别人:“我会跳舞,我不会写字.”这些表现充分说明了儿童在强调自我、要求被重视,而且这种发展主要体现在对自我能力的评价上.

2.外部认同的需求增加.本阶段儿童的自我评价从依从性评价向独立性评价发展,他们不再轻信成人的评价,当成人的评价与儿童的自我评价不一致时,他们会提出申辩.同时,这种自我评价也开始从个别性评价向多面性评价发展,出现了对自己全面而带有逻辑性的判断.

3.自理能力增强.儿童自理能力的增加突出表现在生活方面,这一阶段的儿童较前更加独立,他们要求独立选择喜欢的、合适自己的衣服、饰物,喜欢自己用筷子吃饭、夹菜,也能不影响别人安静地入睡.

4.合作意识逐步形成.幼儿到了5~6岁时,经过一定时期的集体生活,孩子们才能够逐渐接受分工与合作,明白很多事情独立是无法完成的.并且在合作的过程中,选择合适自己的同伴,更进一步的,他们还会和自己喜欢的人或群体建立属于自己的交友圈,开始属于自己的社交活动.

5.开始懂得并接受规则.合作意识形成的使孩子明白了“没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因此,他们开始学习着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同时,他们还会对那些在活动中违背规则的行为,“群起而攻之”.但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律.规则对儿童来说还是外在的,所以,儿童在规则的实践方面还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特征.

6.求知欲增强.不知道家长们是否发现:这一时期的儿童明显的爱发问,而且是刨根问底式的发问,持续不断的“为什么”、“为什么”让父母们头晕脑胀.而当他们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时,他们就会表现得非常沮丧,并进而对父母的能力产生怀疑,为将来儿童的教育障碍埋下了伏笔.

7.记忆力增加.伴随着求知欲的旺盛使儿童获得的信息量大幅度增加,于是记忆力同步增强.此时的孩子在潜意识里开始进行着判断、归类,并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记忆法.很多家长在这一时期很惊讶于孩子的知识面,奇怪“他怎么会知道那么多”.其实,这些都是儿童进行知识积累和归纳储存的结果.

二、本时期儿童情感需求的特征

基于上述儿童心理状态的变动及其认知能力的提高,此时儿童的情感需求已经远远不同于0~4岁的幼儿.他们不再是仅仅需要衣食无忧的小宠物,他们开始需要理解和沟通,开始需要和成年人建立一种类似于平等的心理关系,于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第一个心理逆反期”就此出现.从情感上表现出如下的行为特征:

1.喜欢与父母或是其他成年人进行更多的语言交流.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5~6岁的幼儿能条理清楚的独立讲述所看到和听到的事情和故事.在此阶段的幼儿思维中,形象和词语的相互关系也逐渐发生变化,可以使用比较准确的词语进行描述,能发清楚几乎全部语音,语言的连贯性也增强,他们开始逐步摆脱表象、形象的束缚,语言开始成为思维的工具.因此,多数幼儿在这一阶段变得喋喋不休,极爱说话,尤其爱和比自己年长的人交谈,让人由不得心生厌烦.于是俗语形容这一阶段的孩子是“讨狗嫌”.

2.喜欢自己动手创造.由于体能的增加和小肌肉运动技能的发展,这一阶段的孩子操作物体的能力大大加强,尤其是精细动作机能得到较大提高.比如他们能较自如地控制手腕和手指,灵活地使用一些诸如剪刀、锤子等工具;能用泥捏出造型的精细部分等等.而且,他们也越来越喜欢那些能满足想象和创造的各种多变性的玩具;能长时间专注地探索物体的多种操作可能;还会几个人合作搭建熟悉的标志性建筑物,如“天安门广场”、“东方明珠电视塔”等等.

5-6岁幼儿的情感与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儿童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3.建立并使用属于自己的逻辑.5~6岁儿童开始主动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延长到15~20分钟,并且有了初步的任务意识.观察的目的性也有所提高,能够带着目的、主动观察周围事物,如芽和树的变化、蚕和蝌蚪的变化等,并能使用一些观察方法.这种主动性事实上是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他们开始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初步的概括、分类,能分析理解事物间的相对关系.但是对于儿童来说,此时的逻辑个体差异性很大.

4.参与意识和责任感增强.这一时期的儿童已能将劳动与游戏分开,对劳动持认真态度,关心劳动结果,也能初步理解一些劳动的社会意义:他们喜欢参与成人的劳动,在家里会扫地、擦桌子、整理自己的用品.在幼儿园里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种植、喂养、值日生劳动等,并且在劳动中表现出一定的责任感.在得到肯定和认同或者表扬时,他们的积极性会高涨,还会以自己逻辑语言去传播这种认同,希望得到更多赞扬.


5.表现增强.“人来疯”是对这一阶段孩子较为形象的描述,说明此时的孩子非常喜欢表现自己.儿童的表现形式总是多种多样的.如,在美工活动中会用多种工具进行绘画创作;在音乐活动中会通过歌舞、乐器、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外出参观后,儿童会用绘画、建构等方式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等等.甚至在公共场合故意制造噪音,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注意力.

6.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尽管5、6岁儿童的情感会收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他们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大多数儿童在班上有了相对稳定的好朋友.他们开始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

7.喜爱阅读.此阶段的儿童不但对图书阅读兴趣浓厚,能较长时间专心地看书,对书的内容理解能力也在增强,而且开始对文字产生兴趣,此时阅读成了他们很大的乐趣.

8.更热衷于角色游戏.5~6岁的孩子特别好动,精力出奇的充沛.他们开始在角色游戏中综合自己所经历过的各种生活内容,概括和创造性地再现一般的生活情景.

三、该阶段儿童可能出现的问题

儿童心理与情感的变化,必然因之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有:

1.羞怯心理产生.5~6岁儿童的情感体验不断分化,不仅有愉快、满意或不安等,还产生了自豪、尊敬或者害羞、惭愧等情感.他们开始在意别人的评价,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的同时,渴望得到他们心目中权威人物的重视和认可.所以,在他们不确定自己是否完美时,往往会选择回避.此种心理状态过度延续就会造成儿童交往的障碍和依赖性增强等不良后果.

2.社交退缩出现.过度的羞怯往往会造成儿童的社交退缩.所谓社交退缩是指幼儿不能主动与同伴交往,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表现出害怕、胆小、退缩、沉默寡言等行为特点.社交退缩的孩子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并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这种懦弱退却的反应,既与他与生俱来的气质有关,也和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分密不可分.

3.厌学情绪滋长.家长在这一时期基本上开始要求孩子开始系统的学习.比如参加各种兴趣班.但是对于此时的儿童来说,他们仍然处于学龄前,被迫学这学那使孩子几乎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这对孩子的心理发育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得不偿失的.学龄前儿童本应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逐渐增加对世界的认识和兴趣,逐渐促进孩子智力开发、技能发展和一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此时的“学习”对他来说只能是一种游戏.否则就会形成一种“父母要我学习”的不良心理后果,这对以后的正常学习极为不利,也是小孩厌学的开端.

4.情绪波动大.尽管此时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管理自己的感情,能够在不同的对象面前有着不同的情绪表达,但是他们仍然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情绪会出现短时间的多重转换,往往令家长茫然不知所措.其实,儿童只是在表达他所受到的影响,积极的影响令他振奋、消极的信息让他沮丧.我们可比不必那么紧张.

四、家长应采取的措施

显然,不是每个家长都能顺利地适应上述转变.传统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和与之相比矫枉过正“过分溺爱”事实证明都不适用于本阶段的教育.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首先应该了解儿童的本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重视儿童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时客观评价小孩的各种能力,逐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需要注意的是,信心不是优越感,也不是盲目的自大.

2.其次要通过训练,调整好孩子神经系统活动功能的协调一致,这是从神经生理的角度根本上调整好孩子大脑整体发展的有效方法.有了良好的大脑神经协调指挥和自控能力,对以后的学习能力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3.要加强孩子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的培养,为其即将到来的全新的学习环境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家长应该在这一阶段对孩子进行少量的时间性、规范性的训练.

4.注意亲子关系的培养.5~6岁幼儿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亲社会倾向,他们表现出对父母和同伴的感受非常敏感,并根据对象的感受来调节自己的情绪表达,决定表达或者掩饰自己的真正情绪,意识到表达消极情绪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他们已经懂得保护他人的情感.因此这是建立亲子关系的一个良好时机,父母双亲都要主动增加与孩子交流的时间.

5.游戏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但游戏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多样性,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各种能力得到更好地统合.不同的游戏对象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和同伴一起游戏,使他们能从容地应付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新情况,并且开始懂得关心同伴;和父母一起游戏,使他们能够学习生活经验,了解父母的心理状态,加强沟通;和不太熟悉的人游戏,可以帮助他们适应公共场所的活动,克服孤独感,适应外界环境,在伙伴间建立和和睦的人际关系.

最后需要提醒家长的是:不要溺爱孩子,以免养成过分的依赖性;不可粗暴对待孩子,以免使孩子恐惧不安,害怕与人接触.要多鼓励孩子从小热爱集体,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活动,培养开朗的性格.

(责任编辑:石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