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塔:英国高等教育转型路径

点赞:21052 浏览:9525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12-0000-02

摘 要: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新公共管理理念的影响、国际竞争的形势与压力等因素,英国的高等教育正经历一次巨大的转型与变革.英国高等教育在体制、管理、课程等各方面都进行了调整,从传统的保守体系中脱离出来,与政府、市场、社会建立起灵活而紧密的关系.这些变革具有鲜明特征,并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走出塔:英国高等教育转型路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7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关 键 词:英国;高等教育;特色发展

引言:由于社会体制和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英国高校具有悠久的自治传统,同时具有强烈的保守色彩,乃至成为高等教育“塔”的典型代表.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政府逐步加强了对大学的控制.在政府的主导下,英国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涉及到高校的学制体系、管理体制、课程等诸多方面.这种变革何以发生?如何展开?效果如何?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所借鉴.

一、英国大学变革与转型的背景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大众化时期.1963年,英国高校的学生注册人数约为60万名,到2001年已增至200万名.[1]1987年,英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为17%,到1995年升至32%.[2]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表现在学生数量的增长与学校规模的扩大上,而且引发了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系列的变革.例如,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类型也逐渐多样化,既有传统的完成中等教育者,也包括技术中学、职业学院的学生;高校职能也走向多元化,很多高校由塑造个性转为培养技术层面上的专业精英;随着高等教育机构的扩张,教学与管理人员的数量不断增长,并愈加专业化.

(二)国际竞争的形势与压力

二战后,科技进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国家间的竞争逐步转化为科技、人才与教育方面的竞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从20世纪中叶的40%上升到70年代的60%和80年代的80%.在这种背景下,英国高等教育的保守与滞后使其愈加不适应新的国际竞争环境与形势.英国传统而保守的高等教育理念使其高等教育长期囿于古典人文学科,而忽视现代科技教育.在20世纪的90年代,英国的职业培训在22个发达国家中位于倒数第二.而且,自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政府削减教育经费以来,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一度低于美德法日等国家,缺少对重要科研领域的积极的扶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德等国家对发展科学事业则甚为积极.英国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无法适应经济、科技与社会人力需求结构的变化,从而使其在国际竞争中显现出劣势.


(三)新公共管理理念的影响

新公共管理又称为“管理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国际性思潮.这种“新公共管理主义”重视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技术以及模式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率、效益为目标.[3]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在公共行政改革中广泛引入新公共管理理念的同时,也将其推向高等教育领域.在这种理念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英国高等教育系统也逐步产生变革,例如引入市场机制,实行新的拨款方式,建立外部质量保证机制,加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系等.

(四)政府干预力度的强化

随着英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英国高校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例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不够协调,单纯的学者治校已不能满足高校内部管理的需要,学科与课程设置忽视技术层面与实际需求,高校经费分配方式的弊端日益严重、高校内部缺乏活力与应变能力等.再者,由于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的影响,英国经济萧条.在这种背景下,新上台的保守党政府在1979年开始重新审视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并加强对高等教育的干预.例如,结束传统大学与技术学院相隔离的双重学制,将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削减教育经费,要求大学为振兴英国经济作出积极的贡献.同其他国家放权的趋势相比,虽然英国政府强化高等教育领域的控制,但其目都是为了提高学术机构的有效性,增加高等教育的开放性,增加高等教育与社会的联系等.

二、英国高等教育转型的路径与举措

(一)管理的职业化

随着大学规模的扩大,仅仅依靠学者治校已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为提高效率,学校内部需要大规模的行政管理与协调,管理的职业化应运而生.管理的职业化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专职的行政管理人员增加.在之前,英国大学的管理由学术人员兼任行政职务.主要行政岗位由高级教授控制,那些不具备学术资格的专职管理人员在大学决策中作用微弱.随着高等教育治理结构的变化以及绩效测评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不断加大,不仅在大学各个层面的行政与管理工作全面增加,而且也出现了大量专职的行政管理人员.以沃里克大学为例,该校专门设有公共事务主任一职,负责通过多渠道去帮助学校筹集资金.其二,大学校长任职要求及身份的变化.例如,在遴选和确定大学副校长时,除了要求具有传统的学术领导必备的品质外,还要求具有战略上的创新能力、财政管理能力、广泛的社交能力以及管理经验等.

(二)由“双重制”向综合性发展

20世纪6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确立的“双重制”,促使高等教育朝着多样化发展,为培养实用型科技人才做出了很大贡献.但自70年代以来,“双重制”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如管理体制不够协调,、地方、高校关系紧张等.“双重制”本身在传统的“绅士文化”与学术本位思想的影响下,多科技学院等新型大学也逐渐向传统大学靠拢,日益趋向学术型,出现注重科研等“学术上漂”现象.从80年始,英国再次掀起高等教育改革的.1988年教育改革法使多科技术学院脱离地方政府控制,获得独立法人地位,而1992年《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法》中的规定,使多科技术学院获得了大学地位,统一的高等教育系统取代了传统的二元制.自此,大学与多科技术学院能够在一个统一的市场里,依据各自的能力展开公平竞争,从而使市场得到进一步完善.在这一过程中,脱离地方教育部门管理后的高校通过新成立的“多科技术学院和学院基金委员会”(CUFC)与政府发生关系,这就使政府掌握了对这部分高校的间接管理权.大学方面,存在了70年的大学拨款委员会已于1989年由新成立的“大学基金委员会”所取代,政府通过拨款可以对大学施加一定的影响.通过这两大举措,英国加强了政府对整个高等教育的管理,高等教育的体制朝着统筹的管理模式过渡.

(三)社会需求取向的课程改革

长期以来,英国高等教育致力于传授知识和培养智力、注重绅士精神的塑造,而对社会的要求,特别是学校教育的社会相关性重视不够,培养的学生往往在担任具体工作方面效果不明显.[4]有鉴于此,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案,以解决这一问题.

1979年英国皇家文科协会颁布了一份“能力教育宣言”,呼吁加强高等教育与工商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1987年的《高等教育――迎接挑战》进一步强调加强大学课程与工业世界之间的联系.1991年的英国《高等教育白皮书》在加强教育与工商需求关系上对高校提出进一步要求.例如,扩大部分时间制课程的招生名额,以满足从业人员求学需求;促进企业参与高等事务,旨在通过高等教育机构和雇主的伙伴关系,培养具有劳动技术和知识并富有企业精神的毕业生;扩充商业课程;通过科研合作不断增加收入;与欧洲各国高等教育机构建立联系;加强外国语教学.这些措施直接强调了高等教育为繁荣经济怎么写作的功能.

2002年7月,英国教育和技能部又发表了关于《21世纪的技能――发挥我们的潜力》白皮书,强调人是经济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必须提出一个适当的框架,不仅使年轻人能够通过最初的教育打下牢固的技能基础,而且使成年人有机会去发展适应其一生职业所需要的技能.在实施“能力教育”中,尤为注重采取个性化教学方案,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工作能力.大学教学中,一般的课程均不指定教材,教师鼓励学生在掌握一门学科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通过泛读、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发展自己的专长、兴趣.同时大学中为每个学生都配有专门的导师,帮助学生建立计划,进行指导,检查等.在专业设置选择上,消除专业之间的隔阂,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转换专业,各专业间相互承认学生在先前专业所修课程及学分,对低年级的学生先不分专业,先学习通用的基础课程,一、二年后再确定专业方向,这样可以很好地处理通才与专才的关系,更好地培养人才.在这种教育熏陶下,学生不仅能全面掌握学科知识,而且具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日后雇主们所更为看重的.

(四)面向市场,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1.英国政府为加强大学与企业界联系所采取的政策

(1)搭建大学与企业联系的桥梁.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为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英国政府先后建立了“英国教学公司”、“工业和高等教育委员会”、多学科研究中心”、“高等教育创新基金”、“高等教育延伸基金”等机构.以英国教学公司为例,到目前为止,英国教学公司与英国近百所大学建立了科研关系,帮助高校与企业建立了永久的伙伴关系.而“高等教育创新基金”在2005―2006年度,提供了大约9000万英镑用于鼓励非研究型大学同各地产业的合作,资助了20个知识交流网络,在企业和各大学的相关院系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盟.

政府还积极建立科技成果交流网站,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发明者与使用者之间的联系.如1987年英国建成了“全国科技专用数据库”,1998年成立了全国性的“法拉第伙伴”联络网.[5]

(2)在税收方面对校企合作给予优惠政策.在英国,只要是用于高校教学科研以及自身的发展,在开展社会怎么写作方面如培训,咨询,技术转让等所获得的收入都不需缴税.1999年,英国政府还规定企业能为在学校和学院的职员申请减免税收.这些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英国高校与企业合作的积极性.

(3)多方面拓展大学科研经费来源.自70年始,英国大学经费被大量缩减,个别学校多达25%―30%,这也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教学科研水平.为此,英国政府鼓励高校利用其提供社会怎么写作的职能,开拓资金来源渠道.如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怎么写作,自己开办高科技企业等等.

2.大学与企业联系的主要形式

(1)建设高校科技园.以沃里克大学为例,1994年,由考文垂市议会、沃里克大学、沃坦克郡议会以及中西部企业集团共同组建了“沃里克科学园区”.园内企业大多依托于沃里克大学,从事机械制造、电气工程、计算机软件和医药与生物技术等行业.

(2)企业与高校联合聘请教授.大学和企业共同设立“联合教授”的职位,双方联合聘请教授和科研人员.联合教授对大学和公司双方负责.如萨尔福特大学与英国煤气公司共同设置了煤气工程学教授职位,与英国宇航公司共同设置了航空学教授职位,剑桥大学由UINNESS公司资助的管理科学教授职位等等.

(3)合作开展学生、职员的企业化培训.在英国,超过半数的企业通过再教育的方式解决员工知识不足的问题,80%的公司都计划有给员工三年的职业教育.沃里克大学是开展职业培训方面的典范,在其下属的沃里克制造业集团中,450名教学科研人员每年培训5000名来自企业界的人员;该大学先后与世界30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企业定期选派中高层管理人员到大学进修.

三、英国高等教育转型的特征与经验

(一)重视法律规范

英国政府非常重视对高等教育发展法律保障和政策引导,改革高等教育经费,改革管理体制,学制,成立高等教育基金会,把由地方管理的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具备条件的学院升格为大学,加强政府的统一领导;特别是《教育改革法》的颁布,极大地增强了政府教育管理权限的合法性.可以说,在高等教育发展变革的每一关键阶段,英国政府都会适时提出法案,而且重大的根本性的政策通过议会以法律形式加以确定,从而确保每一次变革发展的阶段性成果都能够得以合法的存续.

(二)强化市场意识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英国一直将高等教育视为社会公共事业,基本上完全依赖政府投资而运转,这使得高校普遍缺乏市场经济体制下所应具有的竞争意识与所该创造的经济效益,而成为政府的一个财政负担.经济危机之后,英国政府将市场化引入高校,通过逐渐削减教育经费,迫使高等院校参与市场竞争,同时政府也积极的去创造条件,如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创办各种中间机构等,以对之进行有效地引导.

(三)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英国政府认识到在应对新世纪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方面,高等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结束双重制,将多科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取得独立法人地位,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这些高校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下主动加强与地方的联系.为了促进这种联系,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规定基金委员会成员中必须包括工商界代表,允许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鼓励高校更多的开办科技企业,为其周边企业提供技术怎么写作、咨询等等.

英国的高等教育变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通过改革,大学的保守势力被削弱,政府与市场的力量得到了加强.教育资源配置的多元化一方面使高校主动与社会建立起联系,另一方面,高校通过与工商业的联系与合作,减轻了高等教育对公共资金的过度依赖.更重要的是,竞争机制的引入给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如在高校的科研发展方向上,常常会以市场需要为主导,从而使基础研究受到很大冲击.另外,在对教育经费的竞争过程中,处于满足经费获取条件的需要会造成大量地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这些问题的解决也将是今后英国高等教育变革和发展努力的方向.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1997年以后,布莱尔政府在继续强调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同时,又逐渐增加了政府投入,教育资源较以往更加丰富,这必将有利于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