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德育地位彰显德育特色

点赞:5395 浏览:1907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2-0055-02

摘 要:近年来,部分农村中小学存在学生生源大量外流,学生生源数急剧下降的现象,给学校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我们努力践行“以德树人、和谐”德育模式,以优良的校风挽留人、以优质的教风感召人、以浓厚的学风吸引人,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正在稳步回升,受到了社会各界、家长的一致认可.这些可喜的成绩取得,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管理、观念更新、特色创建和自强不息的努力.值得反思,值得总结.

关 键 词: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尝试探索

近年来,部分农村中小学存在学生生源大量外流,学生生源数急剧下降的现象,给学校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确保学校工作稳步推进,我们努力践行“以德树人、和谐”德育模式,以优良的校风挽留人、以优质的教风感召人、以浓厚的学风吸引人,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正在稳步回升,受到了社会各界、家长的一致认可.这些可喜的成绩取得,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管理、观念更新、特色创建和自强不息的努力.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树人、以质立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在总结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学生主体出发,确立学校皆德育、生活皆德育、社会皆德育的大德育观念,努力为学生创设和谐、激励奋进的良好成长环境,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和成才意识,增强德育素质,形成健全人格.学校的德育工作注重在基础上花力气、在发展中求变化、在落实上下功夫.实现了“五个转变”,即:在指导思想上,从保证教学、质量第一转变为德育为先、全面发展;在德育管理上,从随意型转变为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在教育形式上,从传统的说服教育转变为贯穿至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在德育队伍上,从以政教处及班主任为主转变为依靠全员的共同参与;在工作着力点上,从提高德育认识、摆上工作位置的浅层次转变为优化德育队伍素质、提高科学化水平的深层次上来.在新的发展时期,初步形成了“以德树人、和谐”的德育模式.

一、专业引领,打造精良德育队伍

总体而言,学校的整体工作就是为学生服好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这就决定了全体教职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有教书育人的、有管理育人的、还有怎么写作育人的.因此,加强全体教职工师德建设是学生德育过程的先导,地位举足轻重.师德建设抓到位,才能使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如:为了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组织教师进行政治学习及业务学习,每学期开学初,每位教师都制定师德计划,每位教师把师德计划向学生公开、向社会承诺,接受他人监督.每学期末都要求教师结合自身工作撰写师德论文及学科德育渗透论文,通过理论研究提高教师自身师德素养.再如,为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怎么写作育人,我校强调意识到位,提出“每个教职工都应该是德育工作者”、“不会当班主任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转变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生同样光荣”等激励教师既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我校还强调学科渗透德育内容,努力做到“三维目标”进课堂,没有情感态度价值感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在制定有关规定时,注意政策导向有利于德育工作.如提高班主任津贴,根据《木鱼中心学校班主任工作常规》进行量化评比;评优表模、绩效考核、职务晋升等都向德育骨干特别是班主任倾斜,并落实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通过这些手段,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师德素质与德育能力,形成了人人抓德育、事事寓德育、时时想德育、处处渗德育的全员德育局面.

突出德育地位彰显德育特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德育工作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管理护航,创新完善德育机制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体系是一切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在管理制度方面,以《中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为准绳,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整章建制,在内容上涉及安全、学习、纪律、卫生、日常行为等;在区域上涉及教室、公寓、餐厅、实验室等;先后制定规章制度30多个,保证了德育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其次,我们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删除已有制度中的虚浮条款,增加可操做或操做性强的条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德育管理的实用性;再次,坚持照章办事,依章管理,努力克服有章不依,有规不循,随意处罚,目无制度的不良行为和做法.

在管理体系方面,构建网络管理系统.德育工作难度大、任务重、头绪多、事务杂.没有一个科学、系统的管理网络,势必在德育教育中形成漏洞.为此,我们努力构建网络体系:一是构建了校长、党支部、政教处、班主任、科任教师及教辅人员等组成的德育机构管理链;做到大事有人管,小事有人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二是构建学生会、团少队、班委会组成的学生自我管理链;从课堂秩序、就寝纪律、就餐排序、路队维持、卫生监督等方面给学生提供自我管理平台,通过轮换上岗使所有学生都有“管人”与“被管”的机会,在管理中尝到酸、甜、苦、辣,从而促进其自主合作意识的生成,推进了学生自律行为的养成.使每个学生都是自我成长的主人,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班风正、学风浓.三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育人渠道链;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依托,首先建立家校联系制度.让教师走进学生家庭、让家长进入校园,相互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对贫困、单亲、留守、进城务工子女等重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踪回访,对他们进行心理、信念、理想教育.其次是坚持召开家长会并对家长进行集中培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再就是加强校外德育机构联络,近年来,我校成功与木鱼派出所、木鱼交警中队共建文明单位,组织开展了“交警护学岗”、“法律知识进校园专题讲座”等活动.这三条链相互连结,共同构成我校德育工作网络,校内外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初显成效.


三、载体推进,全面提升德育素质

(一)学科教学是主渠道.长期以来,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认为课堂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这是传统教学观念上我们普遍存在的偏差和误区.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进,使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课堂不仅是知识的领地,更是育人的场所.综观所有学科,“信念、励志、爱心、荣辱、探索、进取”等思想情感章章有内容,节节有体现.如果教师紧密结合课本知识择机而入、因势利导,不仅增强了德育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且极易让学生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并产生共鸣,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在这方面,我们学校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请本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侧重于知识学习与思想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对全体教师提出了学科德育“五有”标准,即渗透德育有意识、制定计划有安排、备课本上有体现、课堂教学有落实、德育渗透有效果.在常规检查、在课堂教学和听评课中加强强化.

(二)活动平台是主阵地.开展德育活动是全面提升学生德育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此,我们在总结常规德育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德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力求更好的效果.如:在每学期的第一个月确定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月”活动中,将过去的“老师讲,学生听”转变为开展“学规范,见行动”活动,首先安排学生自己学习《规范》、《守则》,接着通过学习,相互交流,谈学习体会,找出自己以前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谈打算,制定今后改进的方向.只口说不行,还要见行动,此时发挥同学们的相互监督和学校组织(学生会、团少队、班委会)的督察作用,督促落实到行动上.通过一段时间的表现,最后分类进行表彰,鼓励先进,激励后进,达到整体提高;在安全、法纪教育中,学校聘请相关部门走进校园进行法律知识、交通安全、护林防火、安全用电等知识讲座,这些专业人员用他们目睹的现实、惨痛的经历唤起学生无视的警觉、用他们专业的知识、正确的手段交给学生正确的应对方法,学生的自律意识、自觉行为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演讲、歌咏比赛、文艺演出,利用升旗仪式、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内化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学期表彰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举办艺术节鼓励创造发明、发挥特长,举行亲子交流、灾区献爱心学会知恩感恩、回报社会.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这些变“空洞说教”、“强性教育”为依附平台的“磁性教育”做法,让学生在乐学中进取向上,在歌声、笑声、掌声中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思想受到启迪和熏陶,得到了升华.

(三)回归生活是主方向.德育回归真实就要让德育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从空洞的教义中走出,既要关注伟大,更要重视平凡.如:在寝室生活,我们自己整理内务、打扫卫生、布置寝室;在食堂用餐,我们讲究卫生、爱惜粮食;与老师、同学见面主动问好、相互招呼;同学交流相互尊重、语言文明,这都是一些细节性的道德要求,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还让学生觉得自己完全“做得来”.再如,选择不同时机开展“我给妈妈说个悄悄话”、“我为爸爸沏杯茶”、“我给老师送份礼”等,这些德要求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德育目标真正内化成学生的情感、意志和行为.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讲给学生听,更要在自然状态下让学生不断获得,适时获取一丝一缕的体验,从而形成内化和自律.为此,需要我们更加多地创设一些让学生实践和劳动的机会,更加多地让德育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功效.

“让每一片叶子都翠绿”是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在长期的努力和实践中,学生的整体素质逐步提高,学校工作的整体水平显著上升,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和值得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秉承“德育为首,成人为先”的教育理念,始终坚持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做起,努力开创我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