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教育

点赞:5932 浏览:2021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体育运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体育运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健康的心理状态能使中学生更多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关 键 词】体育运动心理健康教育

一、前言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的重要课题.国务院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教育部也早在2000年秋季就提出:首先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也把心理健康列为应当实现的具体目标.笔者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笔者对中学生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体育运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在现代临床心理学中,一些心因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原发性高血压等),在通过体育运动辅以治疗后,不仅生理疾病减轻,心理方面也得到了显著改善,目前,对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健康的研究己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概括起有:

1.体育运动对中学生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智力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心理特征的组合,也就是它是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各种能力的综合.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练习者必须组织好自己的注意力,有目的地知觉(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因此,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够提高学生的智力功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因为体育运动提高了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增强,提高脑细胞的工作效率和大脑两半球的开发,对提高人脑活动的强度、准确性和持续性都起到良好的作用.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还能使人在空间、和运动感知能力等方面得以发展,使本体感觉、重力觉、触觉和速度、高度党等更为准确,从而提高了脑细胞工作的耐受能力.对中学生来说,有规律的体育运动能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加快大脑细胞的新陈代谢,给人以愉快感;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运动开发了大脑右半球的潜在功能,活跃了形象思维,促进大脑的创造性活动.美国TR布莱克斯利指出:大多数的小孩子,都能在一天内成为一个真正“高明”的滑雪者.但当一个人成年之后,他就会越来越依靠言语的分析来学习,而越来越少地依赖“直觉”.其结果便是大多成年的滑雪者都不愿意依赖他们的直觉去驾驭滑雪.此外,体育运动还能缓解肌肉紧张和日常生活的紧张,能降低焦虑水平,缓解紧张的内在机制,改善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

中学生的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体育运动能够培养中学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体育运动在个体的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健身的内容、难度、达到目的,与其他参加运动的个体接触,不可避免地会对自己的行为、形象能力等进行自我评价,而个体主动参加体育运动一般都会促进积极自我知觉.同时,个体参加体育运动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根据自我兴趣、能力等选择的,他们一般都能很好地胜任运动的内容,这有利于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能在体育运动中寻求到安慰和满足.

3.体育运动对中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状态能够增强人的免疫力,增进身体健康;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消耗人的精力,损害人体健康;体育运动还能减轻应激反应,这是因为体育运动可以降低肾上腺素感受体的数目和敏感性.再者,经常进行体育运动可以由于降低心率和血压而减轻特定的应激源对生理的影响.体育运动是一种自控性行为,其活动过程中的情绪体验强烈而又深刻,是其它活动难以比拟的,成功与失败、进取与挫折共存,欢乐与痛苦、忧伤与憧憬相互交织,同时学生的情绪也相互感染,融合在一起.这些丰富的情绪体验,有利于学生维护心理平衡和发展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

4.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中学生的意志品质.意志是一切行动的动力,没有意志,障碍就难以逾越;没有意志目的就难以达成.从这种意义上讲意志品质是每个学生的精神支柱.体育运动中的各种存在的客观因素就成了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的有效手段,如:繁重的学习、恶劣的气候、器材场地的不足等,尤其是一些内部因素,如:消极的情绪、信念的动摇、疲劳、身体状况不佳、动机的冲突能力不足等.因此只要学生主观上不怕困难和危险,并能勇敢的战胜困难和危险,就是意志坚强的表现.体育运动具有减轻应激反应以及降低紧张情绪的作用,因为体育运动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加入的心理坚韧性.


三、健康的心理状态能使中学生更多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在体育运动中,如何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十分重要.我认为:

1.运动前要保持一个好的精神状态,让学生给自己调节一个好的心情.并在运动之前做好准备活动,使自己在心理和身体上有一个充分的准备.

2.要有明确的运动目的和强烈的运动,在运动前要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情绪,要有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热情,避免那种“身随而心违的被动状态”.

3.在整个的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力集中,排除杂念.要利用体育运动将自己一些不良的情绪彻底释放出来.在运动过程中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使自己不断体会到成功的体验.

4.在需要集体合作的体育运动项目中,要根据各自得专长进行不同分工,有人负主要责任,有人起配合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各人的优势,自觉投入到集体合作中去.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也要相互鼓励,共同创造欢乐的气氛.

5.要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这样可以增加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在竞争中的优胜劣汰是一般规律,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来自于对失败的经验总结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不应以一次失败论英雄,要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四、结语

体育运动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以,在让学生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应抓住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相互作用的规律,利用健康的心理来保证健康的活动效果;利用体育运动来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们都认识到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这有利于学生自觉参加体育运动并以此来调节心情,促进心身健康,从而积极投入到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