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美术教师教育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问题与构想

点赞:5586 浏览:1417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面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和美术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我国现行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基础美术教育课程体系错位的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高师培养中小学美术师资的质量.高师美术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着与基础美术教育课程体系的联系不密切、美术教师教育四大类型课程的比例不合理、美术学科课程没有突出师范性的特征等问题.优化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方案应增设美术“课标”作为必修课程、增加“设计基础”、“人文教育”类课程的比例.

关 键 词:高师;现状;问题;构想;美术教育;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C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1―0181―04

一、基础美术教育课程体系概况

(一)基础美术教育课程的性质与理念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以下简称高师)美术师资的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了基础美术教育课程的性质与理念.课程性质是:“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课程理念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性质与理念的提出,对我国基础美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基础美术教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结构

课标中课程的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来表述的,即“知识与技能的获取,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取向”;课标中课程的内容结构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运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新的课程目标和内容结构,改变了教学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需要的弊端,调整了传统基础美术教育课程大纲以美术门类来确定学习领域的课程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

本次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淡化了美术专业技能的训练,改变了学科本位的传统模式,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突出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强调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实践证明,这些改革对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高师美术教师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能适应新课程背景下基础美术教育的合格师资,因此,基础教育美术新课程对美术师资素质的要求,应该成为高师美术教师教育课程定位与设置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基础美术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合格师资.

二、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课程

设置的现状

(一)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

我国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是四大类: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实践教学环节.通识教育课程有:大学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体育、大学语文、大学计算机等课程.华东师大硕士研究生李海英在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高等师范教育教师课程研究》中,选取了中国大陆三所具有代表性的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培养计划进行研究,其研究结论显示:目前,在我国高师美术教师教育课程中,通识课程约占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人文课程缺乏.我国不同的高师院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区别不大,其比例占总课程数的25%左右,这是目前我国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一种普遍现状.

(二)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科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有: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三类.学科基础课程有素描造型I和素描造型Ⅱ、色彩表现I和色彩表现Ⅱ等4门;专业主干课程有国画基础、油画基础、色彩基础、版画基础、摄影基础、人体素描基础、艺术概论、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等10门;专业选修课程有4个模块共48门,由此可以看出:学科专业课程占总课程数的50%左右,设计类课程明显偏低,技法类课程所占比例明显偏高,课程种类的多样性不足.

(三)专业拓展课程设置的现状

专业拓展课程分为教师教育课程、应用提高课程、理论提高课程等.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必修课有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美术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等,约占总课程数的10%左右.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全面实施美术新课程的今天,大部分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教育类课程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课程体系仍然过于重视美术技法课程的设置.

(四)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的现状

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有教学技能训练(一)和教学技能训练(二),教育实习、社会实践(写生、采风)、毕业论文等课程,占总课程的10%左右.三、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

(一)高师美术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与基础美术教育课程体系的联不密切.

培养合格的基础美术教育师资是高师美术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通过对我国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和基础美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分析,可以看出,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基础美术教育课程体系的联系不密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师美术学科课程的设置面窄,所开设的课程科目过于偏重于技法,没有完全照应基础美术教育课程体系所涉及的内容,这将会造成毕业学生面对基础教育美术学科内容出现认知的盲点;第二,基础美术教育课程设置体系强调“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两大领域,所占的比例超过50%,而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强调的是以“造型”为核心的技法课程,与基础美术教育课程体系不相协调;第三,美术《课标》明确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强调的是课程的“人文性”,而高师课程设置体系中的人文课程偏少,这也造成了与基础美术教育课程体系的错位.

(二)高师美术教师教育四大类课程设置的比例不合理

比较高师美术教师教育四大类课程设置的比例,可以看出,美术学科课程设置所占的比例最多,高达50%左右,公共基础课程设置的比例占20%左右,而教育类的课程设置比例仅占10%左右,这种课程设置不符合培养新课程背景下的基础美术教育合格师资的需要.

研究美国、日本的“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状况”(见附表一),可以看出,其“公共基础课程”“美术专业课程”“教育课程”三大类课程设置的比例比较均衡,“教育课程”得到相当的 重视,所占比例最多.


(三)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美术学科课程设置效仿美术专业院校课程设置的模式,没有突出师范性的特征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在以美术专业院校的美术学科课程为参照的基础上,增设一定的理论课程和教育课程而形成的,教学的重点仍然是美术技法、技能的传授,学生以训练美术技法、锻炼美术技能为主要的学习目标,教师教育的专业课程和美术技法、技能与新课程背景下基础美术教育的适应性没有得到重视,课程设置和教学的师范特征不突出.

四、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

本科课程设置的构想

(一)明确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教育部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师范教育发展的战略总目标是:建立开放化、终身化的高等师范教育体系,培养面向21世纪的在数量、规模、质量和结构上全面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以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新型师资.”培养基础美术教育新型师资是我国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然而,当前我国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办学,普遍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因此,明确高师美术教师教育的办学目标,彰显教师教育的特色,改革以培养美术创作人才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体系,创生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成为提高我国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问题.

(二)优化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方案

1.增设美术“课标”作为必修课程

在新课程背景下,美术“课标”是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和课程教学的准则.因此,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增设美术“课标”作为必修课程,让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充分了解基础美术教育课程的性质、目标、价值、基本理念与内容结构,只有这样,毕业学生才可能适应基础美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现行的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我国基础美术教育的实际,其主干课程的特点是美术“技法”性质的课程与几门“教师教育”性质的课程简单相加所形成的“拼盘”,这将使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基础美术教学的需要,影响了基础美术教学的质量.因此,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增设美术“课标”作为必修课程,是培养能适应基础美术教育发展需要的合格美术师资的需要.

高师美术教师教育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问题与构想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师教育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增加“设计基础”类课程的比例

基础美术教育课程的内容结构包含“造型表现”、“设计运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而在我国大多数高师现行的美术教师教育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中,油画、国画等传统的造型技法类课程所占比例过大,课程的多样性不足.具体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高师课程体系中的“设计基础”类课程的不足,这种“差异”,容易使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基础美术教学的需要.因此,高师美术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增加“设计基础”类课程的比例.

3.增加“人文教育”类课程的比例

基础教育的美术“课标”把“美术教育”界定为“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由此可以看出,基础美术教育的重点在于美术文化的“教育”,而非“技术”的传授.基础美术教育的美术教师,需要的是广博的美术素养和人文素养,这与我国高师现行的美术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是不相协调的.纵观当前我国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其课程设置的重点,仍然在于对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技能”培养上,强调的是美术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法实践,“人文”性的课程不足.这将不利于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造成了高师毕业生“营养”不全的局面,难以适应基础美术教育的需要和美术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因此,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增加“人文教育”类课程的比例.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吴剑珊,高等师范美术教育课程的针对性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

[3]李海英,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师教育课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4]林叶红,广西高等师范美术教育课程探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

[5]张秀丽,浅谈中国高师美术教育[J].美与时代,2005.

[6]杜姗姗,商师美术教育课程设置与中学美术课程体系关系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07.

[7]钟启泉,崔允涕,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