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学回归崇高

点赞:22006 浏览:10351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张.但在此过程中,大学精神、大学品格却出现了令人堪忧的滑坡现象.近年来国内高校发生的诸多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原政治系主任张鸣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景治的一番论战,点中了中国高校学术行政化的要穴,管理体制上的高度行政化和官僚化已是中国大学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今年年初,大学校内又发生了两个事件:一是中山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发生的师生冲突事件,引发了关于新时期大学师生关系如何处理的大讨论;二是北师大教授季广茂将某教授的学术评论当作恶意批评,于是正常的学术争论变成了泼妇骂街,以至有网友对此发表评论:既然教授可以成为泼妇,那么泼妇也可以申报教授职称.斯文扫地,已经达到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客观来看,无论网络还是纸媒的“民间声浪”对当今大学的议论都是贬大于褒.有学者指出,当前高等教育的形象是“高大的平庸”,大学已成为“有体无魂的塔”.比较而言,大学更像是政府,有着庞大的行政人员队伍、复杂的机构和开不完的会;大学还像是职业培训中心,自降身价,与技校中专一起为社会和市场培养“有用之人”.时下关于“旧时的大学”、“逝去的大学”的研究在学术界已成热潮,众多学者借古人酒杯,浇自家块垒,所追忆和纪念的实际上就是旧时大学的精神理念,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大学在精神理念上的迷失.

一切事物的存在根本上源自本身的价值及其不可替代性.美国的弗莱克斯纳指出:“大学存在的原因在于存在着值得我们为之奋斗、坚持的东西,存在着我们用以塑造自身向往的未来文明的东西.”这里的“东西”指的就是大学的精神理念.大学精神是大学建设发展中最核心、最宝贵的财富,对大学的运行和形象地位的树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各高校为争取和扩大生源,将招生工作当作工作重心,相对忽视大学生人格理想的塑造和大学精神的弘扬,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倾向,诚如有学者所言:“当有人(即便是少数人)认为大学除了能发文凭外可有可无时,大学就该反省自己存在的价值了.”

大学精神是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由师生为主体共同创造的关于大学教育的价值体系和信念体系,是薪火相传的精神理想和文化灵魂,是充溢在大学躯体里的精、气、神.人文教化精神、科学探索精神、学术自由精神是大学精神的基本思想内涵.由此反观今日之大学,在繁荣发展的景象背后,却有一个尴尬的“悖论”――有相当一部分大学在发展过程中似乎已与大学精神及其理念渐行渐远了.

在学生教育培养方面,很多大学偏离了人文教化的方向,教育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物为本.现在很多高校将大学当作产业实体,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学校的就业率、考研率,甚至不太成熟的大学排名等被拿来作为评价大学好坏的标准.教育不再是为了使学生“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而是逐渐变成了一种积极迎合社会需求,面向市场行业的职业技能教育.大学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区别是显然的.标举起德国现代大学理念的洪堡强调,大学不应直接服从于国家短暂的眼前需要,“而应该确信,只要大学达到了自己的最终目的,同时也就实现了,而且是在最高层次上实现了国家的目标.”英国的约翰纽曼在《大学的理念》中指出,大学的目的不应该是传授实用的技术知识,而是“培养和造就有智慧、有哲理、有修养的绅士”.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也指出“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并将《大学》中的“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作为其通识教育的基本思想.

1917年,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讲:“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他强调大学生须抱定为求学而来的宗旨,“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科学研究不应是为“做官发财之目的”,而应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然而,今日大学校内很多师生已经与此精神背道而驰了.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入校后,无论是专业学习还是科学研究都有了最现实的目的――找份好工作;当前的职称、学术包括整个大学的评价体系使不少大学学者也走上了学术功利化之路.许多速成的学术成果重数量不求质量,学术浮躁甚至学术腐败的歪风在学术界大有兴风作浪之势.

学术自由精神包含着学术独立的涵义.知识分子被称为社会的良心,是因为其全部价值也就在于对处于主流地位的权力话语进行持续的批判与消解,以防止其对其他话语造成压制与霸权.大学学者们因为其学术研究的独立性,站在客观立场上阐发观点,对政治社会现象或褒或贬,以实现其进行社会、思想文化批判的使命.可见大学精神所包涵的学术自由精神,不仅会影响大学的生存和发展,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前途与未来.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要看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然而,反观今天的大学,很多学者的学术成果丢弃了自身自由独立的,成为了国家政策方针的注释文本.这种趋势表明,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落在了时代步伐之后.

从以上内容看,我们今天的大学的确应该反省了.各高校在扩土置地,不断完善自身硬件建设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大学精神理念的建设和培育.

大学精神的培育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所谓共性,是无论古今中外的大学精神都具有的思想内涵;所谓个性,是指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个性特质.共性是个性的根本所在,个性是共性的现实土壤.正是有了二者的融合,才有了“北大之创新、清华之严谨、南开之笃实、浙大之坚韧”;才有了哈佛的“与真理为友”、麻省理工的“追求卓越、挑战极限”、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严谨、求真、探索”.


大学精神的培育要坚持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统一.大学精神是一个开放式的系统,这里的开放可以作两个层面的解释,一是空间的,一是时间的.在空间上,大学精神的培育可以奉行“拿来主义”,吸收借鉴国内外高校的成功理念和经验;在时间上,培育大学精神要在汲取传统大学文化精华的同时,与时俱进,面向未来,不断创新.哈佛大学第28任校长德鲁福斯特在2007年10月12日的就职演讲中指出,一所大学精神的所在,是它要特别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要对永恒做出承诺.“就其本质而言,大学培育的是一种变化的文化甚至是无法控制的文化.这是大学为未来承担责任的核心.”

大学精神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大学精神的培育不只是务虚的,它更是务实的.大学精神具体地体现在学校的校训、校风、校容,甚至师生的举止言行等各个方面.因此在现实当中培育大学精神,要着力弘扬和传播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积极向上、开放进取的思想观念.坚持以这种先进理念为导向,铸造校风、凝练校训、整饬校纪、严肃教风,在校园内外、在师生之间打造出一片高雅文化天地和理性精神空间.从而让今日之大学少一些世俗与功利,多一点学问和学术;少一些官商习气,多一点平等自由;少一些干预指责,多一点人文关爱;少一些门户之见,多一点开放包容.

张红兵、才 华、董兴杰:燕山大学.

让大学回归崇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0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