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民俗文化

点赞:24297 浏览:115355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在中国的90年代往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堕落街”这个词并不陌生,甚至可以称得上是耳熟能详.它既是大学生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大学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如果没有它的存在,那么大学生的生活会缺少一抹鲜艳的色彩,大学文化会失去一种重要的构成元素.它在大学毕业生的记忆中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甚至于超越了大学学业的本身.它是大学民俗文化的体现,了解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让我们从另类的角度来解读大学文化.

关 键 词 :大学 民俗文化 堕落街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

一、“堕落街”的历史

“堕落街”这个名字的起源要追溯到1994年.当年的长沙牌楼口路最初只是位于湖南大学旁一条通往湘江边的路,因为其地理位置毗邻大学校园,于是一些有经商头脑的大学生和当地农民在这条路上陆续开起了网吧、卡拉OK、游戏厅、桌球厅、餐馆等等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的怎么写作性行业.由此,这条街开始了它作为商业街的新生命.1998年,在这条街上,又发生了一件震撼当时新闻界的事件:当时中国青年报驻长沙站的一个记者因其女友(湖南大学成教生)的缘故,以当时的这条街为背景,采写了一篇名为《湖南大学有条堕落街》的通讯,这篇文章一经发表后,即刻社会上便产生了许多不利于湖南大学形象的负面舆论.在湖南大学的校方领导与中国青年报进行沟通调解后,中国青年报第二天便在头版发布了对湖南大学的道歉声明,并开除了该名记者,但是由此“堕落街”的声名便在外了.

大学民俗文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堕落街”之名虽然缘起于长沙,但是名声在外后,各地高校的大学生纷纷将围绕在自己学校周围的那些集娱乐、休闲、餐饮于一体的消费地带冠以堕落街的称谓.其中较为著名的还有武汉的堕落街,它实际是湖北省武汉市的华中科技大学与中国地质大学之间的一条街,原名称作西街. 每到放检测或平时休闲时,华中科技大学和地质大学的同学喜欢去那里品尝小吃,那里的小吃物美价廉,是同学聚餐的好去处.还有北京的大学的三角地、华东师范大学的后门等等曾经在学子们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民俗文化体现之地.

二、“堕落街”——大学民俗文化体现

“堕落街”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是在90年代左右,学者张闳曾在长文《丽娃河上的文化幽灵》里深情追忆了80年代、90年代之交的华东师范大学的后门文化.“堕落街”本身是一个矛盾体,是以塔自居的大学与代表世俗精神的市场社会之间的聚合分离.神圣的大学校园被认为是着力于高深学问的研究,培养经世致用人才的隔离于世俗的地方,可是“堕落街”却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在这里它经营着各种社会的营生,更像是大学生们在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一个过渡带,让学生们在这个小社会里更早的接触社会,让刚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在这里暂时先站稳脚跟,让已经毕业的大学生在社会上遇到挫败,受到创伤以后在这里停歇.


民俗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传承.民俗文化是对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围绕在大学周围的这些具备了商业性质的街道就是民俗的体现.“堕落街”实则体现的就是远离大学之外的社会上的人们平时的娱乐生活,它是人们一贯生活的集中表现,是一个缩影.之所以冠以“堕落”的头衔,是因为在世俗的观点看来:大学本来应该是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完全崇尚学术,致力于教学研究,追求真理的塔.而今塔里的这些圣贤们却与世俗人并无二般的休闲娱乐,由此看来是圣贤们在“堕落”了.可是在改革开放发展的30多年的今天,我国教育从1998年就开始产业化,就直接导致了高等教育办学目标的功利化.大学再也不只是单纯的作为教学和研究的场所,而是更多地被注入了世俗的血液.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如火如荼的社会中,大学不能够独立于社会闭门自治,必须积极主动地为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怎么写作.但是, 如果大学不注重坚持自身应有的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 缺乏远见卓识, 整天跟着市场走, 就从根本上失去它存在的意义.这正是我国大学当前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大学整个体制的市场化必然会导致大学文化发生改变,大学文化从一个高高在上的“巨人”变的更加“平易近人”,和民众的生活走的更近,被注入了多元的民俗文化.

三、“堕落街”的精神——新旧的交替

“堕落街”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正在逝去的名字,随着新兴的商业中心的兴起,堕落街也已经成为了历史,像最初的湖南大学旁的那条小路现在早已成了学子们回忆里的一道风景,取而代之的是焕然一新,集娱乐休闲美食多功能于一体的商业中心区.其实说白了,也就是把当年的“地摊货”变成了如今更上档次的商店专柜而已,似乎这样的转变在形式上更能够符合社会的发展和进程.可是这条街娱乐于学生,怎么写作于学生的本质变化了吗?似乎是没有根本性的变化的.但是学生们对于这条街过往的感情却是根深蒂固,不可磨灭的.不会随着那些旧楼的倒塌,新楼的崛起而发生变化.当初的堕落街是最早的中国大学民俗文化的一种体现形式,与当时大学生们的生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说大学生的主食是学习和探究高深的学问,那么在堕落街上的消遣生活则是主食过后的一道甜点,虽并非必不可少,但却有锦上添花之美.

当下的大学在一味追求校园现代化,楼宇化的同时,对其周边的配套设施也做出了更高的要求,动则就是极具现代化特点的商业步行街或者是商业中心围绕在高校四周.使得我们的大学不仅内在而且外在都无不洋溢和充斥着商业化的气息.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的现代化进程.对于大学精神失落原因的种种探讨,我们习惯的批判路径是从世俗社会对于神圣校园的污染与腐蚀开始,这种思维定势往往想当然地在大学与社会之间进行某种区隔,似乎大学是干净和单纯的,而社会往往是腐败和复杂的,前者是理想,而后者是现实.

这种思路掩盖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在今天的大学校园,权力机制与粗鄙文化的再生产与运转,与社会甚至官场遵循着几乎同样的模式,官本位文化、行政主导、权力意志等已经在90年代以降急剧地侵蚀了本已复苏的大学自主文化与自由气息,可以说,大学所象征的精英文化自身已经感染了悲剧性的权力病毒,它所言说的那套道貌岸然的义理与心性之学,与它在实际的运作中所展现的权力的傲慢与恶俗嘴脸,形成了充满反讽的喜剧画面.

“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与大师”.同样而言,大学的文化并不是单一的组成,也不是任谁制定统一的标准制度就可以形成的.真正的大学文化应该是丰富的,多样的,自由的.民俗文化融合进大学文化也是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一种表现形式.应该客观公正的看待这种文化体的存在,至少在90年代左右的一代大学生的心目中它有着独特的位置,它也伴随了那一代大学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