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大学的基本职责

点赞:20120 浏览:9354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前国内一些大学正致力于研究型大学建设,并依据一定“标准”极力提升科研水平,或增加学科门类,或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将研究型大学视为以科研为主的大学或学科多的大学或研究生多的大学.这些理念和做法与大学的本质属性相悖,无益于研究型大学建设.研究型大学是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大学.学术型人才是以知识创造为本位的人才,既可能是研究生,也可能是本科生.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别于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实施专业教育,学术型人才实施学科教育.

关 键 词 :研究型大学;学术型人才;高校职责

自我国实施“211工程”和“985工程”大学建设以来,关于研究型大学的研究日渐增多,有的关注研究型大学的建设问题,有的关注研究型大学的定位问题,有的关注研究型大学的内涵问题.但到目前为止,关于何谓研究型大学的认识,尚无令人信服的一致结论:有的用科研经费或项目的数量来考量,有的以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来判断,有的凭学科的多寡来辨别.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由于研究型大学的本质属性尚没有得到深刻的揭示并取得广泛共识,进而导致高校的分类与定位、研究型大学建设等出现诸多问题.例如,目前在我国高校类型定位中,就存在将研究型大学作为高校类型定位终极目标的倾向.笔者从教育部评估中心网站获得350所本科高校第一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对此进行考察后发现,有197所高校定位为教学型,占总数的56.3%;有96所高校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占总数的27.4%;有6所高校定位为研究教学型,占总数的1.7%;有51所高校定位为研究型,占总数的14.6%.在高校类型定位中,有一种现象特别值得关注,即一些高校类型定位的动态性.目前定位为教学型,今后发展目标是教学研究型的学校39所,占总数的11.1%;目前定位为教学研究型,今后发展目标是研究教学型的4所,占总数的1.1%;目前定位为研究教学型,今后发展目标是研究型的5所,占总数的1.4%;目前定位为教学研究型,今后发展目标是研究型的11所,占总数的3.1%.以上具有动态性定位的高校共计58所,占总数的16.6%.另外,通过对“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的考察,发现92.3%的“985工程”大学明确定位为研究型大学,另有3所大学关于类型的定位不详;56.8%的“211工程”大学明确定位为研究型,另有12.7%的“211工程”大学定位为研究教学型或教学研究型.这一系列现象表明,“由教学型发展为教学研究型,进而建成研究教学型,直至成为研究型”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发展的一条常规性技术路线.如果这一现象不能得到有效遏制,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体系就难以建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对研究型大学本质属性的曲解,因为何谓研究型大学的问题是高校分类与定位、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逻辑起点.本文试图通过讨论研究型大学“不是什么”,来揭示研究型大学到底“是什么”,以期识得研究型大学之“庐山真面目”.

一、研究型大学不是以科研为主的大学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思考越来越多,似乎也越来越理性,这一点从高等学校所实施的发展战略中便可窥见一斑.定位是高等学校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顶层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从目前高校定位实践中可以看出,仍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尤其是在学校类型定位问题上显得尤为明显.第一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显示,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关于学校类型的划分与定位基本是研究型、教学型、研究教学型或教学研究型四种.在这四种类型中,有两个关 键 词 ,一个是教学;另一个是研究.在这四种学校类型中,要么是“教学”或“研究”某一关 键 词 的独立存在,要么是这两个关 键 词 的不同排列组合.然而,这两个关 键 词 显然是一对具有相同的属性、不同的内涵、共同反映同一事物不同特征的词语.这一对词语来源于高等学校的职能,教学对应于人才培养,研究对应于科学研究.由此,我们可以对四种类型高等学校的内涵理解如下:研究型高校就是科研占绝对主导地位的高校;教学型高校就是教学占绝对主导地位的高校;研究教学型高校就是以科研为主、以教学为辅的高校;教学研究型高校就是以教学为主、以科研为辅的高校.这一高校类型划分方法是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 《中国大学评价》 课题组创立的.那么,这一类型的划分和定位有什么问题呢?

型大学的基本职责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术型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世界大学发展史告诉我们,大学自中世纪后期诞生到18世纪中叶,一直是作为专门的、相对独立的教学与学术机构而存在的,其唯一的职能是通过传授知识培养人才;进入18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兴起,在大学对社会的直接影响越来越大这一背景下,洪堡在1810年创办和改造柏林大学时,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并逐步演变为大学的科研职能;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受社会急需大量实用人才和技术的影响,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以其独特的办学思想,开创了教育直接为社会怎么写作的先河,进而产生了大学的第三个职能——社会怎么写作.由此,大学成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怎么写作的统一体.也正是由于大学职能的逐步扩展和演进,才导致一些大学在履行大学职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混乱甚至是本末倒置的现象.


从大学职能不断扩展和演进的三个历史阶段看,虽然说三项职能都是经济社会以及科技发展、生产力进步的结果,都有其存在的合法性基础,但万变不离其宗.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并非并列的等同关系,而是有主次之分的.人才培养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人才培养是大学最本质的属性,所有的高等学校都是以教学为主的,人才培养是其根本任务.这也是高等学校有别于其他社会机构或组织的根本所在.严格来讲,依据教学和科研等这些关于高等学校职能方面的标准对高等学校进行类型划分和定位本身就是不科学的,任何一所高校都可以在教学的同时,开展科学研究,二者并不矛盾,相反应是相辅相成的,尤其科研是要促进教学的.科研虽然是高等学校的一个职能,但只是高等学校的一个次要职能,科研成果也不是高等学校的主要产品,只是一个次要产品,甚至是“附带产品”.社会怎么写作亦是如此,科研和社会怎么写作都不能超过教学,否则,一方面高等学校就“变质”了,另一方面,“离开高等教育目标去直接满足实际部门的技术需求,以高校科研取代其他社会机构的研究工作,不但是行不通的,而且对科学、社会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都是有害的” [1].如果大学因职能的拓展而颠覆了其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大学将不成为其大学.因此,大学类型的划分也必须以人才培养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