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科技园人才培养机制文献综述

点赞:8617 浏览:3322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大学科技园的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学者普遍使用的是定性理论分析以及基本属于个人观点陈述型和经验总结型,这些年关于大学科技园的研究成果不少,深刻的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和统计调查的研究还很少[1].

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已进入了稳步发展阶段,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发展势头好、为国家做出重要贡献的科技园脱颖而出,它们在转化科技成果、孵育高科技企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但仍然面临着很多棘手的问题,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成果多为国外经验借鉴与理论分析,致使大学科技园定位不明确,发展建设存在盲目性和冒进性.人才是高校的优势,更是大学科技园实现其功能的关键.

虽然世界上的科技园区种类纷繁复杂,但我们看到世界上比较成功的科技园大都为以研究型大学或大学群所依托所创办的大学科技园.有的学者认为[3],大学科技园是以拥有知识、人才和技术优势的大学为依托,通过创办科技企业或高技术公司,实行研究、开发和生产相结合,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和产业的校园及其周边的特定区域.也有学者认为[4],大学科技园是依托大学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利用大学多年积累的科技成果、人文环境、区域特征和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国家的优惠政策、建立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以促进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还有的学者认为大学科技园是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龙头,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实现一定区域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组织[5].《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五”发展规划纲要》对大学科技园做出以下定义[6]:大学科技园是以研究型大学或大学群为依托,利用大学的智力、技术、实验设备、文化氛围等综合优势,通过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多元化投资渠道,在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在大学附近区域建立的从事技术创新和企业孵化活动的高科技园.

本文在对大学科技园概念、发展历程、现状及功能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进行了对大学科技园人才的分类:创业人才――企业家、创新人才――创新型人才、以及管理人才――大学科技园管理人才,并分别对上述3类人才机制的国内外理论研究进行了综述.

一、学术科技型企业家人才培养机制文献综述

(一)学术科技型企业家的定义及特征

科技型企业家是以知识资本为载体、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知识型或者智力型企业家,即拥有高智力素质、创新能力、风险意识和知识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家[7].学术型企业家源自Academic Entrepreneur一词,专指那些在创办自己的企业(或从事与企业相关的业务)之前,任职于高等教育机构的学者或研究员[8].总结国内对于学术型企业家的研究综述,发现科技型企业家有以下四方面明显特征:学历高、文化素质高,具有强烈的技术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R&D能力,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9].蒋子军和王陆庄(2008)提出,学术型企业家既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也是企业核心技术的变革者,因此他们多同时具有科学家与企业家的双重特质,即卓越的科学家创造力和企业家创新精神;在此基础上,两位学者还同时认同了陈劲和朱学彦两位学者对学术型企业家特点的具体分析:学术型企业家应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人物”,能够在学术能力与管理能力之间把握持续的平衡,能够在先进技术与市场需求上进行有效的沟通,在管理理念方面具有独到的理解,以及更为尊重人力资本的价值,创业期凭借自己优秀的学术背景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一流的科技人才[10,11].

(二)学术科技型企业家的作用

学术科技型企业家对于企业发挥重要作用在于他们将抽象的高新技术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产业化成果.一方面,学术型企业家把显性知识转化为隐含知识,即知识的隐性化;另一方面,他们又把隐含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即知识的显性化[9].

(三)学术科技型企业家的孵化机制

学术型企业家的孵化对象国内研究成果暂时分为两类类,大学教授和科研人员、以及在校学生.

对于大学教授和科研人员,第一政府可在各反面予以大力支持,大力发挥政府职能;第二大学也应发挥创新职能,大力扶持学术型企业家创业,革新,鼓励创业,允许创业者享有科技企业的产权[12,13],制定包括人事关系、福利待遇、职称评定等在内的学校政策体系,打消创业者的顾虑[12,14],允许技术成果完成人以横向科研课题完成后的科研经费结余作为注册资金到科技园创办企业[15];第三,大学科技园也应发挥自身管理评估职能,对入园进行孵化的科技项目和企业家进行评估和遴选[13].


对于在校学生,我国大学和大学科技园制定和执行相应的措施推动创第一,创建大学科技园是解决目前本科生、研究生就业供需矛盾、进行创业的重要手段之一[16,17],大学应准许学生保留学籍到大学科技园创业[12,14];第二,大学科技园应为在校学生创建在校学生创新的实践平台,形成对创业教育的有效补充,从而提高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18,19].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文献综述

(一)创新型人才的定义和特征

在大学科技园中创新型人才在大学科技园中扮演的就是中坚力量,园中的各项目的实施,开展,研发都离不开创新型人才.文魁等(2006)认为,创新型科技人才除了具备一般人才的特点外,还具有另外三大特质:首先是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其次是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三是具有强烈的成就,创新成果的社会经济效应越大,就越能激发科技人员的成就,其科技创新动力也越强[20].王青耀和周瑛(2007)提出创新型人才的特质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能力、以及合理的知识结构[21];王广民和林泽炎(2008)以84名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为研究样本,在进行访谈的基础上对获取的质性数据进行了词频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创新型人才的特质主要表现为: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科技综合能力、深厚的专业知识、洞察力与观察力、坚强的意志、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好奇心、富有创造力、独立性强、科学实践能力强等[22].

(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孵化机制

王广民和林泽炎(2008)在分析创新型人才的政策环境影响因素――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重视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政策、激励机制,以及组织环境――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载体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组织内资源配置方式、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政策性建议,包括:塑造有利于创新的教育文化;发挥科技评价体

系的创新导向作用;完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机制;以及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创新各类科技人才的选拔、培养、激励和管理机制,大力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23].

三、大学科技园管理人才培养机制文献综述

我国大学科技园应建设专业化怎么写作机制:首先,大学科技园应当具备与社会化相似度检测怎么写作接口的功能;其次,利用大学在技术、管理、信息等领域的资源,为创业企业提供培训、咨询等辅助性怎么写作;再次,通过了解产业动态,发挥创业辅导,掌握专业化孵化技能,大学科技园就能够真正成为创业者与各类投资者之间的相似度检测结构,通过接受双方的咨询或写作技巧业务,建立起科技园自身发展的盈利机制.在大学科技园中应通过强强合作,引入风险资金,组建风险投资企业,为被孵化企业提供以基本商务、相似度检测增值、融资咨询等怎么写作为核心内容的全方位创业怎么写作,提高企业创业的成功率,不断孵化、培育出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18].

四、总结

通过对大学科技园以及大学科技园人才培养建设机制的文献梳理,探索,归纳和总结,不难发现,大学科技园和大学科技园的相关理论研究已趋于完善,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科学工作者对大学科技园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可以有丝毫懈怠,尤其是我国大学科技园和大学科技园人才培养机制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基于已有研究成果,结合大学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构建大学科技园学术型企业家、创新型人才和科技园管理人才的吸引和孵化机制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