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中的语气词简

点赞:5404 浏览:172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大学》、《中庸》是儒家的传统经典著作,其中的语言能够体现上古汉语的一些特点.本文通过对《大学》、《中庸》的语气词进行分类、举例,近而分析比较,总结出上古时期语气词的特征.最后探讨了《大学》、《中庸》中的语气词研究的意义.

关 键 词 :《大学》,《中庸》,上古汉语,语气词特征,研究意义.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4-0000-02

1.引言

《大学》、《中庸》是朱熹从《礼记》中抽取出来的两篇文章,并与《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是儒家的传统经典,一般认为《大学》是孔子的学生曾参所作,大约成书于春秋末期,《中庸》是孔子之孙孔(字子思)所作,成书于战国早期,比《大学》略晚.按照王力先生的看法,此时与两汉、两晋南北朝同属于汉语史的上古期.也就是说《大学》、《中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上古词汇及语法上的一些特点.本文试从对《大学》、《中庸》的语气词的研究中总结几点.

2.特点分析

语气词是表达句子语气的一类虚词.它是汉语特有的词类.从语气词的分类人手来研究《大学》、《中庸》中的语气词,可见其一些特征.

2.1 单音节语气词

A类句尾语气词:用在句子的末尾,是古代汉语语气词的主体.

①也表示确认、肯定的判断语气;在《大学》、《中庸》中使用极为频繁.具体的使用情况有:

a用在陈述句末尾

《大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中庸》“盖日天之所以为天也.”

b用在复句中后一分句的末尾.

《大学》“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中庸》“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②矣在《大学》、《中庸》中出现的十分频繁,表示确认、肯定的判断语气.具体的使用情况有:

a用在陈述句末尾

《大学》“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b用在复句中后一分句的末尾

《大学》“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中庸》“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c用在疑问句、陈述句末尾

《大学》“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中庸》“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通过“也”与“矣”的用法比较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在于:“也”表示一种状态,如“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而“矣”表示一种时间过程,如“知所先后,则近到矣”.“也”不着眼于时间的因素,“矣”着眼于时间的因素.

③尔本来是指示代词,意义虚化后用在句子末尾,表示提示语气.但“尔”作为语气词使用的情况在《大学》、《中庸》中只出现了一次,尚不常用.

《大学》中无此类情况

《中庸》“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尔!”

《大学》、《中庸》中的语气词简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庸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④焉《大学》、《中庸》中的“焉”是一个有指示作用的语气词,表示提示性的陈述语气.使用方法较为单一,通常处于陈述句末尾.如:

《大学》“《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

《中庸》“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⑤乎《大学》、《中庸》中使用最为频繁的疑问语气词,也用于祈使句、感叹句末尾表示惊叹语气.具体的使用情况如:

a用在正反疑问句末尾,表疑问语气.

《大学》“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中庸》中无此类情况.

b用在祈使句、感叹句末尾.

《大学》“子日:‘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中庸》“无忧者,其唯文王乎!”此句由句义可得知为感叹句而非反问句,其句义为:“无忧无虑的人,只有周文王啊!”

⑥与在《大学》、《中庸》中有两种使用情况,即单独置于疑问句末尾表疑问语气或于祈使句、感叹句末尾表惊叹语气,具体使用情况如:

a放在句尾,表疑问语气

《大学》中无此类情况

《中庸》“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b在祈使句、感叹句末尾表惊叹语气.

《大学》中无此类情况

《中庸》“《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这些语气词从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的过程中汉语发生了一些词汇及语法上的一些变化,这样的情况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多见,也反映出了汉语在时代的变迁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⑦哉《大学》中没有出现这个语气词,《中庸》中置于句尾时表示强烈惊叹语气.如:

a用在句末表感叹语气

《大学》中无此类情况

《中庸》“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

从对以上句尾语气词在《大学》、《中庸》中的使用情况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三条结论:首先,古代汉语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相当精熟,“也”、“焉”、“哉”、“乎”等后来常用的句尾语气词在春秋战国时期都已形成了其固定的使用手段和使用习惯,并且用法多样有变化;其次说明汉语在春秋战国仍处于发展阶段,后来古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些语气词如“那”、“耶”、“不”、“未”等在春秋战国时期仍旧很少出现,语气词的数量仍不丰富,说明古代汉语仍处于形成阶段,词汇、语法并不十分完善使用方法并不固定,常有一词数用、数词一用的现象.

B类句首、句中语气词

①句首发语词《大学》、《中庸》中这样的句首发语词有“夫”、“维”、“盖”、“其”. a夫由指示代词虚化而来,表示提出话题,引起议论或者引出常理以转入正论的语气.

《大学》中无此类情况

《中庸》“夫政也者,蒲卢也.”

b其由指示代词虚化而来,用法同“夫”.

《大学》“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中庸》“子曰:‘其唯文王乎!’”

c盖表示猜测或者解释性的词语

《大学》中无此类情况

《中庸》“盖日天之所以为天也.”

d维表示提示性语气和表示期望的语气

《大学》“《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中庸》“《诗》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②句中语气词

“者”、“也”,这两者在句子中间表示停顿,有提示舒缓节奏的作用.

a者

《大学》“‘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中庸》“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

b也

《大学》“必也使无讼乎!”

《中庸》“人莫不饮食也,鲜能味也.”

c哉《大学》、《中庸》中“哉”既用在句尾,也出现在句中,表示强烈的感叹语气.如:

《大学》中无此类情况

《中庸》“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

2.2复音节语气词

《大学》、《中庸》中复音语气词的数量最少,只有“而已”.它由连词“而”与语气词“已”组成,一般用于陈述句末尾,表示限制,相当于“罢了”,在现代汉语中仍有存留.

a而已

《中庸》“诚者非自成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3.小结

通过分析、总结、归纳对比的方法对《大学》、《中庸》中的语气词进行研究,可以大致看出春秋战国时期上古汉语的一些特点,了解这些语气词的用法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古籍.概括言之,《大学》、《中庸》的语气词可以说种类较多,单音语气词和多音语气词均有,且句首语气词、句中语气词、句末语气词都已形成体系,反映出当时汉语已经相当成熟,同时可以看出后市所常用的一些语气词在《大学》、《中庸》中并未出现,也真实地向我们反映了汉语自身的发展历史,有些语气词现代汉语仍然在使用也说明了汉语的传承跨越时间之久,体现了汉语悠久的历史文化性,更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化的精深和宝贵,提醒我们要珍视我们的语言文化,因此可以说,对上古汉语的研究意义和潜力都十分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