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

点赞:18303 浏览:8136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少数民族的大学新生因其民族身份、心理素质的不同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全新的环境,在学习以及生活方面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现象.首先对加强少数民族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然后分析了造成少数民族大学新生适应性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少数民族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几条对策,希望对促进少数民族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 键 词 :少数民族;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

适应性是一种心理能力,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通过改变自身或者环境,达成自身与环境相协调共同发展目的的能力.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在步入大学这一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之后,存在着适应性较低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学习效果,是各大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1.加强少数民族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必要性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少数民族的大学新生在入学以后适应大学教育的整体环境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影响了其个人的进一步发展与进步.因此,必须加强少数民族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分析其适应性所存在的问题的具体表现是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加强的前提基础与前提,下面,对少数民族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简要的介绍:

1.1学习环境适应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于少数民族的大学新生而言,大学环境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语言环境及学习环境,陌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大学新生的学习,为其适应大学环境造成了难题,造成了其在环境适应方面的问题.

1.2学习内容适应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学的学习内容与中学的学习内容是完全不同的,所涉及的范围更广,难度更大,加之大学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以及侧重点等均有所不同,对于大学新生而言无论是汉族学生还是少数民族的学生都需要逐步的适应,更何况少数民族的学生其学习基础相较于汉族学生而言普遍比较差,其适应的难度更大,常常会觉得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比较难、比较深,跟不上教师讲解的步骤,倍感吃力.

1.3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方面存在的问题

汉族学生为了应对激烈的高考竞争往往都是训练有素的,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而少数民族的学生学习方法比较单一,在进入大学之后,虽然少数民族的学生十分的刻苦,但是由于没有形成自身有效的学习方法,其学习的效果往往不尽理想.尤其是大学的学习内容与中学的学习内容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够从容应对学习内容以及教师授课方式的极大转变,少数民族的学生学习方法的欠缺造成了其初入大学进行学习的极大难题.另一方面,大部分少数民族的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没有为自己设定远大的目标,没有明确的方向,面对大学这一全新的环境,难免会感到迷茫.

2.造成少数民族大学新生适应性出现问题的原因

2.1地区经济因素的制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其教育也相对比较落后,这是不争的事实.少数民族的学生从小就生活在比较落后的环境中,受教育的水平也与汉族学生的受教育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当他们进入大学以后,全新的学习环境难免会导致其产生不适应的情况.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整体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问题重视不够,加之,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条件也比较落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够全面,其进入大学之后适应能力欠缺也就是不可避免的.


2.2民族教育因素的影响

此处的民族教育主要指的是民族地区正规的学前教育的情况,其作为提高民族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活动,是国家有计划、有目的的提高少数民族成员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专门人才的活动.民族地区的教学条件较差,教育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教学水平也比较低下,教学效果相对较低.加之,少数民族的成员接受学校教育的意识不强烈,甚至根本没有此方面的意识,即使是进入学校学习其目的不明确,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未对其施加压力,学生的学习意愿不强.而进入大学之后,与从小即为了考上大学而努力学习的汉族学生共同接受一样的教育,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已经完全汉化的环境中,导致其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不适应.

2.3民族文化因素的影响

少数民族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当少数民族的学生进入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的大学以后,其首先面临的就是对汉族文化这一与自身的传统文化完全不同的文化的认同与适应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少数民族的学生对大学这一全新的学习环境的适应能力.

由于历史原因,少数民族所居住的地区相对而言自然条件较恶劣,经济落后,造成少数民族的学生出现了以下特点:第一,智力开发比较晚.少数民族的学生因其居住环境的特点导致其人际交往的范围比较小,家长缺乏对其进行智力开发的意识,加之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在入学以前其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心理发展水平都是比较落后的,智力开发比较晚;第二,学习中大多存在心理障碍.少数民族的学生在入学前一般从未接触过汉语,但是学校用的是全国统编的教材,需要首先学习汉语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比较大,导致学生在面对学习时产生了心理障碍;第三,思维过程复杂.少数民族的学生在进行思考的时候需要进行双语的转换,极大的加大了其思维的难度.这些文化因素是根深蒂固的,即使其顺利进入大学学习,对其影响依然是存在的.

少数民族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少数民族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9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3.加强少数民族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对策

3.1优化教学管理模式,为其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学校领导、辅导员与任课教师等相关教职人员都要给予少数民族新生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定期组织座谈会,了解少数民族新生生活或者学生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与其必要的帮助;了解其思想动态,并给予引导,消除其后顾之忧.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需要对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更加人性化的革新,优化课程设置,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2关注新生的心理环境建设,重视入学教育

以入学教育为契机,关注新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完善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新生,为了使其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引导其尽快接受自身的新角色,可以帮助其尽快渡过困惑期,在大学中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

3.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对于少数民族的大学新生而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尽快融入新环境是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有效途径.作为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校风和学风,通过组织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帮助其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大学新生由于地区经济因素、民族教育因素以及民族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原因,其适应性存在一定的问题.各高校应该从优化教学管理模式、关注新生的心理环境建设以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加强少数民族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帮助其渡过初入学的不适应阶段,引导其寻求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为其进一步学习与进步奠定基础.